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论文_肖素霞

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论文_肖素霞

肖素霞 潍坊十中 山东 潍坊 261000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总是在想如何改进。数学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课,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的局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去说,不断进行提醒、暗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教师抱怨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思路,学生也感到自卑。这样,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厌烦。

事实上,结果的获取并非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学到方法,悟出道理,提高能力。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少些“善意”提示,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从而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这节课时,由于前面已学了《一次函数》,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的重要性,会结合图象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一些性质,但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我在学习提纲中尝试设计自主合作开放式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在一节课中通过自学、交流合作开放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自学中,我考虑学习是个体直接面对材料,凭借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与对内容的理解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果然就有学生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图象是分支在象限中而不是过象限?图象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怎样比较不同象限内双曲线上的点?

这些以前在讲课中所没有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挖掘出来,让我感觉到学生确实独立思考了,并且能自己提出问题,这是以前课堂中很难见到的。这时大多数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时,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更贴近学生,随时关注和掌握到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控,同时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导向。在交流讨论中同学们不但解决了发现的问题,而且很有条理地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事实表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会给你大的惊喜。同时也体会到有时教师短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把学生从思维的误区中拉出来,让学生“顿悟”,使之豁然开朗。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非常活跃,既提出了有关的数学问题又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安全问题。创造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然放松,任何压抑、干扰、胆怯和拘谨都会冷却创造的温床、窒息创造之芽。试想,如果教师事先进行暗示,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吗?敢大胆地评价别人的想法吗?

多次的自主互助开放式的课堂让我探索体会到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教师不应出示问题之后,便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讨论,而应留一定的时间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被激发起的求知冲动以及平衡这种冲动的欲望满足的成功体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习封闭在“知”与“不知”的动态平衡上,而要开放到整个个体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空间上,使他们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一次次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中考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间的关系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的是加强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因而在练习组合型开放题时,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等方法理清思路,完成不同的组合,通过展示不仅达到交流的目的,而且在展示过程中动口动手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判断方法,培养了动口动手的能力,智商和情商相得益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同学们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并使神秘的中考试题充满活力和魅力。

“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每个学生都蕴含着无穷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自主互助开放式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全面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已有经验,并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实践、体验、创造,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结合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课堂上轻松活泼,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增强,都敢大胆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成绩不断提高.

论文作者:肖素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论文_肖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