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创新提高特区整体素质_深圳特区论文

继续创新提高特区整体素质_深圳特区论文

继续创新 提高特区整体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区论文,整体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深圳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必须对特区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作相应的调整。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剧变,贸易保护主义日渐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区域经济集团化也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趋势。近年来,美国经济有所复苏,国际资本开始向美国国内转移;亚洲许多国家如泰国、越南等也纷纷实行非常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出口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因此,外来投资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从国内来看,改革已向纵深发展,改革的许多试探性措施逐步从特区推向全国。沿海、沿边、沿江以及不断向内地延伸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依托雄厚实力的大城市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各地竞相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深圳面临着诸多的强劲竞争对手。

同时,形势的发展也有对深圳有利的一面,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高涨,都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极好的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特区的地位和历史使命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仍然是“窗口”和“试验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远没有建立,许多突破性的攻坚任务还需要特区去试,特区去闯,对外开放还有待于向纵深发展,需要特区这个“窗口”继续引进外资,继续探索试验。

我们既不能哀叹优势的丧失而无所作为,又不能停留在旧的优势面前抱残守缺,孤芳自赏,对激烈的竞争视而不见,而应该努力创造新的优势,迈出新的步伐,完成特区第二次创业的使命。

一、政策创新

特区创立之初,中央曾给予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依靠这些政策,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使特区建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区的特殊政策不应再局限于优惠上,而应立足于争取更大更多的试验权、创新权和自主权,像当年创立特区那样,敢闯、敢冒,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来”,使特区更特。例如在行政管理权限上,应力争落实省级管理权,使特区能在更大范围内平衡调度;在经济管理权限上,应力争计划单列或计划不列,实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使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深入一步;在试验权方面,应允许特区有失败和失误。改革进行到今天,许多一般性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剩下的问题大都是些难度较大、风险较大的难题,我们不能四平八稳地搞改革,但也不能拿稳定作赌注去改革。在这些问题上,特区理所当然应担负起为改革闯关探路的责任;在对外开放方面,应在特区实行一整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对外政策,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在特区允许货币自由兑换等等。

政策的创新需要中央的支持,更需要特区去闯。中央已经给了特区进行试验的“特权”,特区不应等,不应靠,应主动去试验,主动去争取。不能害怕打破现有的“坛坛罐罐”,不能把深圳的繁荣当作前进的包袱。特区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进则退的命运,在改革开放这场竞赛中,特区永远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前锋”,不冲锋就没有特区的地位。

二、体制创新

深圳特区是在以市为场导向的经济体制基础上创立的,近几年来,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全国旧体制和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深圳的经济体制仍然掺杂了许多旧体制的因素,有的已经成为阻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例如,企业制度、海关及口岸管理体制、金融体制等都有一些急需改革创新的问题。

深圳的现代企业制度已进行了两年多的试点,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在产权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如果这些问题没有突破,深圳的企业制度改革就会与内地一样长期徘徊。作为特区,深圳完全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在产权问题上做多种尝试,根治国有企业大幅亏损或低效运转的顽症,为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闯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来。

海关及口岸管理体制,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我国的海关和口岸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在处于冷战时期的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备战要求的。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引下,这一体制得到了改革,海关和口岸的经济功能得到加强,特区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为特区的飞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这些改革还远远不够,海关和口岸应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客商在这里应该得到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包括转口、仓储、交易等等,也可和保税区结合起来,提供加工等服务。要改变过去把口岸仅仅当作一个检查站的旧观念,而应把口岸当作重要的经济场所来建设。应取消口岸管理人员的义务兵制度,改用训练有素、有敬业精神的公务员。

金融体制的改革,特区已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在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融资渠道,但我们的金融体制还没有完全符合国际惯例,融资渠道还不畅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利用外资工作。今后,还应从利用外资以及促进特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改革金融体制中那些阻碍融通,阻碍发展的弊病,使特区真正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三、技术创新

特区是技术的“窗口”,十多年来,深圳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使深圳的总体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其它地区。但是,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系统引进,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只占全部工业产品的17.2%。而深圳现有的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及外资含量高、引进技术容易的特点,使它具有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在优惠政策转为普惠政策的过程中,一般性技术大批向内地转移,这又给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深圳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有选择地吸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生命力旺盛的企业到深圳落户,逐步建立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增强特区对全国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特区的优势建立在更加牢固的基础之上。

深圳特区在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里,是以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的综合性经济特区。毫无疑问,它的产业结构是以普通加工业为主的。随着全国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深圳加工业向内地的扩散,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技术产业为基础,建立新的产业结构体系,便成为特区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特区未来的生命力所在。

四、管理创新

管理的潜力是巨大的。年青的深圳特区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管理上的缺陷。例如城市的管理、户籍、治安、卫生、交通等许多方面离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相去甚远,都有待于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管理。在口岸管理方面,不仅有管理体制不适应的问题,同时还有管理水平低的问题,这也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国有资产的虚置,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低,运营效率低,如果我们能大幅度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国有资产就会成倍增值而不致于无人顾及。同时,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也就非常明显了。

五、素质创新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深圳居民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既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又有一些文盲。在特区的初级阶段,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廉价的简单劳动工,深圳涌入了大量的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低的打工者。这些人一方面为特区的初创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特区人的整体素质,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管理的创新,这些人有许多将被逐步淘汰,但也有一批人在深圳安家落户。另外,有些外资企业出于劳动成本的考虑,专门到边远山区招募素质低下的劳工,这无疑给深圳整体素质的提高增添了困难。

人的素质提高是一个长期投资、长期培养教育的过程,但相应地说,人的素质优势又是一个很难攀比和赶超的优势,如果特区能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完成人员素质的创新,那么特区的“特”将长期延续下去。

目前,提高深圳人员素质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把好“入口”关,在招工、转户、提干时注意挑选素质较高的人,划一条杠杠,任何人不得突破。如文化水平不达高中毕业程度的不许招工、转户,不达大专以上毕业程度的不许提到处级以上岗位等等。二是努力提高现有居民素质,强化高中教育和合格市民教育,颁发合格市民证,无证的市民强迫其离岗学习。

六、地位创新

深圳特区在完成了初创任务之后,就不仅仅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同时它已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从而它的地位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它的历史使命更大,功能更完备。从目前情况看,在与香港相衔接的过程中,深圳完全可以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对珠江三角洲乃至广大内地形成强大的技术辐射源。

其次,它是国际商贸中心,对香港转口贸易实现分流。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商贸、仓储、运输产业,改革口岸管理体制,疏通物流渠道。

再次,它是东南沿海的金融中心。要充分利用深圳较多的金融机构和现有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优势,大力开展国际金融业务,逐步完善国际资本市场。

第四,它是现代化交通枢纽。随着京九铁路、深圳湾高速公路和铁路两用桥、盐田港二期工程、深圳机场扩建工程等重点工程的交付使用,深圳将成为珠江三角洲的立体交通枢纽。应加快口岸管理体制的改革,抓好交通“软件”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交通网络,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由此看来,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不会黯然失色,而且将会闪耀出更具特色的光芒。只要我们始终把握好特区的地位和历史使命,强化它的“窗口”和“试验场”功能,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深圳将成为东南亚的一颗明珠。

标签:;  ;  ;  

继续创新提高特区整体素质_深圳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