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论文_邓杲,陈敏,康丽,毛建川,冯蓉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66例各期慢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肌酐及尿素氮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能延缓其肾衰进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药;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337-0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最终结果,临床按肾衰竭的程度可分为四期,即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与尿毒症期。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延缓肾衰竭进展的治疗、对症治疗及肾脏替代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于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疗效,旨在为慢肾衰患者非肾脏替代治疗方案的制定上提供更多有益选择及依据。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1日内未经肾脏替代治疗的各期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66例,其中34例接受过中药保留灌肠,设为治疗组;32例未接受中药保留灌肠,设为对照组。治疗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25~86(66.3±17.1)岁,病程1~10年,其中肾功能代偿期患者5人、氮质血症期19人、肾衰竭期8人、尿毒症期2人;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6~89(68.9±13.5)岁,病程1~10年,其中肾功能代偿期患者9人、氮质血症期20人、肾衰竭期3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符合《肾脏病学》中的诊断及分期标准。

另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治疗组的34例患者分为湿毒内盛型15例,肝肾阴虚型13例及脾肾两虚型6例。

1.2 治疗方法

1.2.1灌肠方药物组成 生黄芪30g、生大黄30g(后下)、煅牡蛎30g、白花蛇舌草30g、红花10g、厚朴 15g、炒枳壳15g、酒丹参15g、蒲公英15g,另根据中医科医师的辨证分型,脾肾阳虚型患者加熟附子10g(先煎)、肉桂10g;肝肾阴虚型患者加山茱萸15g、墨旱莲15g;湿毒内盛型患者加白土苓15g、苦参15g、苍术15g。

1.2.2具体治法 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如优质低蛋白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具体灌肠方法:将灌肠方中药物水煎200ml保留灌肠,保留时间为30~60min,每日灌肠1次,连续治疗7天,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REA及BUN。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及其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EA差异的比较见表1,BUN差异的比较见表2。

可以看出,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EA及BUN的差值进行比较,治疗组的CREA及BUN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如何延缓慢肾衰患者的病情进展,使之尽可能晚地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期是肾脏病研究人员始终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中医的认识中,关格疾病后期浊、瘀、毒互阻,兼有正虚,本灌肠方以生大黄为君,配伍厚朴、枳壳构成小承气汤,通腑泄浊,荡涤浊毒;白花蛇舌草及蒲公英清热解毒;红花、丹参活血化瘀;牡蛎收敛固涩;生黄芪益气扶正,防止攻伐太过,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排毒之功。另外,对脾肾阳虚的患者加用熟附子、肉桂以温补阳气;对肝肾阴虚的病人加用山萸肉、旱莲草以滋养阴液;对湿毒内盛的病人加用土茯苓、苍术、苦参以化湿解毒,在灌肠方中体现了中医辨证思想。

从西医的理论来看,在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尿素氮等毒素分泌至肠道内的量明显增加,因此通过灌肠,利用中药排毒、吸附、活血的功能,使毒素大量排出体外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一部分灌肠液可以通过肠黏膜吸收入血,进一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生大黄、厚朴、炒枳壳增强肠道蠕动,主力排出肠道毒素,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大黄还具有缓解肾单位“高代谢”状态,延缓其衰竭的功效;配合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加强其排泄毒素的能力;红花、丹参既能改善肠道血流供应,促进排毒,又可改善肾脏血流状况,促进毒素从小便排出[5];煅牡蛎的成分以晶体为主,既能使治疗药物附着于肠壁便于吸收,又能直接吸收肠道内的有毒物质;现代研究证实生黄芪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7],实际操作中,药物会在肠道内保存一段时间,使疗效更加显著。灌肠治疗价格低廉,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应在各级医院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陈志强.应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体会[J].河南中医.2004,24(1):74.

[4]张冉,徐旭东.大黄灌肠对慢肾衰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3):263-264.

[5]张国强.丹参对狼疮性肾炎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473.

论文作者:邓杲,陈敏,康丽,毛建川,冯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论文_邓杲,陈敏,康丽,毛建川,冯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