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评价_可持续发展论文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论文,区域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

1.1 资源、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核心基础

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经济部门。农业作为与资源、环境关系最为 密切的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 “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根本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因此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1.2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课题

1998年以来,国内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等概 念和问题,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还把“人地系统动力学和生态安全建设”作为第33届活 动的主题,认为:生态安全不仅是当前地学、资源与环境科学,而且也是生态学的前沿任务 和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国科学院还将“国家生态安全的监测、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作为20 00年的重大项目。

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前沿课题,目前国外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生物 的生态(环境)风险与生态(环境)安全、化学物质的施用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等两个方面的微观研究。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还是空白。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概念、内涵、特点

安全是主体存在的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 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这种 状态下,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处于无污染 、未破坏的少受威胁的健康状态。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农业才能实现生产可持续 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 态安全具有以下特点:①战略性。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基础,也是国家安全 的重要基础;②整体性。这是由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农业生态问题的普遍联系性所决定 的;③区域性。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有海洋、平原、山区等自然区域及不同类型、不同 大小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这就决定了生态安全问题的强烈的区域性;④层次性。农业生态 系统具有全球、国家、省(市)、县(市)、乡镇、村等不同层次,生态安全也同样具有层次性 ;⑤动态性和阶段性。不同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农业生产水平对资源、环境 有不同的需求,对生态安全的需求程度、方式和内涵是不同的。因此说,生态安全既是区域 农业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2.1 研究区域的选择

表1 嘉兴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状况

指标1991年1997年 1997年1991增减(%)

总人口(万人)

318.29 329.29 3.46

非农业人口(万人) 58.92 70.34

19.38

农村劳动力(万人) 38962.00

52715.00 35.30

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劳动力(人) 172.40 152.05 -11.80

耕地总面积(千hm[2]) 

223.33 207.77-6.97

旱涝保收面积(千h m[2])

171.28 167.61-2.14

低产田面积(千h m[2]) 49.42 30.13 -39.03

水资源总量(万m[3])

217300.00 217300.000.00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912652.004197500.00 359.92

工业总产值(万元)1496088.00 9430700.00 530.36

种植业总产值(万元)

220406.00 560484.00 154.30

工业废水排放量(万t)

10900.00 16520.58 51.56

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1295000.006758864.00 421.92

工业废渣排放量(t) 3570.00

2475.00

-30.67

化肥用量(标t) 751263.00 490424.00-34.72

农膜用量(t) 2528.002647.00 4.71

农药用量(t) 8034.007859.00-2.18

IV类水以上河段比例(%)

60.50 96.40

59.34

水灾受灾面积(千h m[2])219.26

26.07

-88.11

水灾成灾面积(千h m[2])167.47

12.13

-92.76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568.00 4795.00205.80

水利资金投入(万元)

8944.00

22921.00 156.27

污染治理投资(万元)410.692436.30493.22

R&D投入(万元) 209.001378.00

559.33

农业科技人员(人) 1055.00 1837.00 74.12

资料来源:嘉兴市统计局、嘉兴市农业局、嘉兴市环保局等

嘉兴地处太湖流域,南临钱塘江口,域内地势低平,河荡密布;农村工业,特别是乡镇工 业较为发达;农业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较高;城镇、村落密集,人口众 多,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 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表1)。嘉兴市是浙江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矛 盾最为突出的地区,特别是水污染尤为突出,而且其地貌类型较为单一,区内外影响相对较 小 。因此,进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是较为理想的区域。

2.2 评价指标选择、结构模型构建、指标权重确定

生态安全的评价是以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中心。考虑到生态安全的动态过程性特点,根据指 标选择的科学性、系统全面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比性和针对性等原则。 我们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能力等方面来设定区 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图)。

2.3 评价指标的不安全指数值计算数学模型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要立足于安全,从不安全的角度上进行,以“不安 全指数”来表示。由于评价对象只有一个,因此拟采用以下数学模型计算各评价指标的不安 全指数。

设Xi(i=1,2,3,……,n)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值,P(Ci)(Ci为指标号,i=1,2,3,…… ,n)为第i个指标的不安全指数,0≤P(Ci)≤1XSi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则有如下情况。

2.3.1 对于越大越安全的指标

若以安全值为标准值:①如Xi≥XSi,则P(Ci)=0;②如XiXSi,则P(Ci)=XSi/Xi×100% 。

2.3.2 对于越小越安全的指标

若以安全值为标准值:①如Xi≥XSi,则P(Ci)=0;②Xi>XSi,则P(Ci)=1-XSi/Xi×100%。 若以不安全值为标准值:①如Xi≥XSi,则,P(Ci)=1;②Xi

2.4 不安全标准值的确定

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值的确定是一项非常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本项研究是在查阅有关资料的 基础上,从嘉兴市农业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各指标的特性和水平,确定其安全(最起码的水 平)或不安全(现阶段勉强可以接受的水平)的标准值(表2)。

2.5 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本研究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嘉兴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分。我们用“ 生态不安全度”来表示生态不安全状况。其不安全指数:P(0)=∑W[,ci]×P(C[,i])。不安全指 数越大,区域的“生态不安全度”就越高,拟分四个档次确定其“生态不安全度”:①稍不 安全是0.00≤P<0.25;②较不安全是0.25≤P<0.50;③很不安全是0.50≤P<0.75;④极不安 全是0.75≤P≤1.00。

通过对嘉兴市1991年和1997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表2),可以发现:1991年其总体 生 态不安全指数为0.6650,1997年为0.6375,均处于“很不安全”的状态,但1997年比1991年 稍有改善。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6年来该市资源生态环境压力稍有降低,资源生态环境 质量稍有好转,但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稍有提高。主要是:①由于人口增长速 度的降低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人口增加19.38%,人口集聚化程度提高,人口对生态环 境的压力有所减轻。②由于人口增加和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全市人口增长3.46%,耕地面 积减少了6.97%,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继续上升。③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乡镇工业 对环境的污染(工业废排放量增加51.56%),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④虽然工业三废的污染 有增无减,但由于化肥用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6年减少了34.72%),污染物的总体负荷有较 大的下降。⑤由于工业废水的超量排放,使得区域内本来就少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地面 水质不断恶化,资源质量明显下降。⑥全市6年间废气排放量增加了4.22倍,空气质量继续 恶化,但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的加强,洪涝灾害成灾率及其直接经济损失大幅度下降,生 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⑦尽管全市农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水利建设资金和治污投入成倍 增长,但其比例增加不快,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相对投入能力并无增强。⑧近年来 全市农业科技发展较快,农业科技人员增加了74.12%,R&D(研究与开发)投入增长了5.59倍 ,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但工业废水处理率还不到40%,R&D占GDP的比例还远远低于全国 水平,农村劳动者素质还较低,科技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支撑能力并无明显的增强。

标签:;  ;  ;  ;  ;  ;  

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评价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