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论文_周海燕

谈谈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论文_周海燕

摘要: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特别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建筑的使用空间要求较高。因此,注重建筑无障碍的环境建设,不仅是物质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极需解决的问题。在一项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图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根本的依据和指导,因此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施工图的设计中重视无障碍设计。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无障碍;设计要点

1.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1.1安全性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对于危险缺乏感知能力,导致他们遇到了危险不能进行有效规避,造成了人身伤害。在生活中对于健康人来说的普通物品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都可能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设计者在进行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设计安全性能高的建筑,使残疾人在建筑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享受与健康人一样的平等待遇。

1.2适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是指建筑物应该方便老弱病残者的使用,实现使用中的无障碍化。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身体机能上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导致其在现实的环境中,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满足其需求。因此,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老弱病残者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特殊感应,开发设计无障碍建筑物或设施,使老弱病残者能正常方便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完全的实现生活无障碍化。

1.3易达性

在无障碍设计的建筑内,应该尽量减少楼梯的设置。此类建筑多数居住着老年人和残疾人,他们一般采用轮椅或者是拐杖代步,楼梯的设置会影响他们的出行活动。为了提高他们出行的安全性,使他们的活动更为方便,安装电梯,增加平缓的坡道都是极为有效的措施。此外,在必须安装楼梯的建筑内,应该设置双侧扶手,以免残疾人的行动不便而带来危险。

2.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

无障碍人员根据身体机能可分为视觉障碍者(盲、低视力)、肢体障碍者(上肢障碍、偏瘫、下肢障碍独立乘轮椅者、下脚障碍拄杖者)、听力障碍者。作为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建筑物设计需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配置相应设施提供给无障碍人员。绝大多数的建筑可通过简化路线、尽量减少高差、加大视觉标志尺寸、加强光照、选用自动门、平开门、楼梯安装双侧扶手并连贯、走道净宽满足轮椅通行、配备助听器等等措施以满足不同无障碍人员的使用要求。在建筑物中其相应的无障碍设施技术要点从以下内容进行设计。

2.1无障碍出入口

出入口平台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有高差时,台阶和坡道的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满足防滑的要求。大多数场地平整的居住建筑和公建建筑在出入口均设置0.45m左右的高差,此高差均应按照无障碍要求需设置1/12的坡道,以解决无障碍通行问题。但考虑到此项做法在与方案整体造型及实际使用习惯来说,与周边环境并不十分协调以及使用并不便利,可建议在场地平整的建筑物中将室内外高差调整到0.15 m范围内,可直接设计成坡度不大于1/20或者1/30平坡出入口,可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效果。出入口门扇完全开启时,平台周围至少要有1.5m×1.5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室内水平交通系统室内水平交通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力求平面减少转折,各层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洁清楚,标识清晰完备。建筑物中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与地面以及各种门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无障碍环境。

2.2 轮椅坡道和台阶

坡道是帮助身体机能障碍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一种技术措施。其形式可根据建筑与周边环境做成直线形、直角形、折返形。无障碍出入口处的坡道净宽度≥1.2m,

因考虑到轮椅需要防滑,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2以下,当条件有限时,也不宜高于1/8。

台阶踏面宽应在300mm~350mm,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015m,并以斜面过度,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应当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对于高度超过300mm且坡度大于1:20时应设置扶手。

2.3公共走道

建筑的公共走道最小宽度为1.2m,其表面如使用不同铺装应相互取平,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当门扇开向走道时,为了不影响通行和碰撞的危险,应设凹室,将门设在凹室内,凹室深度不应小于900mm,长度不应小于1500mm,开启后的门扇和乘轮椅者的位置均不影响走道的通行。应尽量避免向公共走道伸出突出物,在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做成圆弧型或切角墙面,为了避免轮椅的搁脚踏板在行进中损坏墙面,在走道两侧的墙面的下方设高0.35m的护墙挡板,可用木材、塑料、水泥等材料。

2.3无障碍楼梯和无障碍电梯

体育建筑供观众使用的楼梯、未设置电梯的多层居住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供公众使用的主要楼梯等均要按照要求设置无障碍楼梯。

此类型楼梯与普通楼梯相比,增加在踏步起点和终点设置提示盲道、增加踏步防滑条、不可采用无踏面和直角形突缘、楼梯两侧均设置扶手。

现代化建筑中,电梯已成为高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建筑物在竖向交通方面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其建筑物的竖向交通无障碍设计通常是将部分电梯设置成无障碍电梯,极大方便了无障碍人员的需求。

无障碍电梯相较于普通电梯其需满足相关规定,比如:侯梯厅深度最小不小于1.5m、公共建筑则需要1.8m;轿厢最小深度1.4m,最小宽度1.1m;宜设置带盲文选层按钮、三面壁上设0.900m高扶手、正面高0.900m处至顶部安装镜子或者有镜面效果的材料、应设置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抵达音响。

2.4窗户

窗户的无障碍设计不仅要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而且还需要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使用方便安全和舒适。窗户对坐轮椅者而言应有一个无阻视线。窗户对不能去外界活动的减疾者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了解外界情况的重要地方。有人认为视觉障碍者不需要窗户,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窗户的高度是根据坐在椅子上的人的视线高度来决定的。最好在1米以下,但是如果太低又有可能增加坠落的危险。从地面到屋顶全部采用落地式透明时,会有因为逆光而看不清玻璃的情况发生.在这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2.5公共厕所设计

公共建筑中的厕所应设无障碍厕所、厕位及浴位。①男女厕所应各设一个无障碍厕位和一个无障碍洗手盆、一个无障碍小便器(男厕所)。②无障碍厕位宜靠近公共厕所,并设置无障碍国际通用标志。③厕所宜采用推拉门,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内侧设关门拉手。④厕所设高0.45米座便器,座便器两侧设高0.7米水平抓杆和高1.4米垂直抓杆;座便器侧前方墙面高0.4米处设救助按钮。

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残疾人心理感受、行为特征,方可促使建筑空间和残疾人的有机系统。按照不同性质建筑,优化建筑设计。随着建筑科技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无障碍设计中,必将被通用性设计取代,不管是残疾人或健全人,均需考虑建筑环境、使用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杜彬.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

[2]辛影霞,牟爽.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

[3]朱俊晔.对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方法的分析[J].现代装饰.2013.

论文作者:周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谈谈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论文_周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