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对听力障碍新生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玲1,董元元2

1阿勒泰市团结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36500;2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36500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对听力障碍新生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于我院筛查的23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18例,对照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加入早期干预方式。观察两组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研究组初筛通过率94.1%,复筛通过率96.6%;对照组初筛通过率85.6%,复筛通过率86.4%。研究组新生儿通过率要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听力进行普遍筛查可以早期诊断听力障碍新生儿,对新生儿今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且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水平,可以帮助新生儿恢复听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 听力普遍筛查 听力障碍 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听力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影响新生儿发育的先天性缺陷。有资料显示,新生儿的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我国每年新生儿中有2~6万新生儿存在听力障碍[1]。而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方式,对新生儿开展普遍的听力筛查对提高人口素质和防聋治聋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可以有效地明确新生儿听力障碍,对于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确诊,再进行早期干预[2]。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接收的23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听力普遍筛查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于我院筛查的23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18例,对照组118例。其中研究组男婴55例,女婴63例,年龄为(3.6±0.3)d,顺产64例,剖宫产54例;对照组男婴57例,女婴61例,年龄为(3.4±0.5)d,顺产67例,剖宫产51例。听力初筛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6d,复筛为初筛后的4~6w。两组新生儿在年龄、性别、初筛时间、复筛时间和生产方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式

1.2.1筛查及早期诊断

筛查分为初筛和复筛,初筛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6d。采用耳声发射检测仪对新生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DPOAE)初次筛查,如果仪器显示“PASS”则表示新生儿听力正常,换另一侧耳朵,两侧耳朵均为“PASS”即为筛查通过,如果有一侧耳朵未“PASS”则为筛查不通过。对于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进行复筛,复筛时间为初筛后的4~6w。对于复筛仍未通过的新生儿,结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完成对听力障碍新生儿的听力情况判断。

1.2.2早期干预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加入早期干预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1)训练新生儿听觉能力,在新生儿面前呈现诸多声音(主要为自然界中的声音)的播放,促使新生儿对外界的声音产生良好的反射。采取辩声训练,使得新生儿对发生源进行判断,可以达到训练未通过复筛新生儿残余听力的作用。

(2)干预新生儿语言能力,主要通过培养新生儿口腔闭合结合呼吸训练,从而锻炼了新生儿的语言能力。此外,使新生儿观察护理人员的发声时表情和手势,理解其所想表达的意思,早期语言干预可以帮助唤醒以及重建新生儿的听觉。

(3)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相关听力语言方法培训,从而调动家长加入护理人员,使早期干预贯穿新生儿生活中,从而达到干预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通过筛查后对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主要是观察新生儿的筛查的通过率。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卡方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通过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初筛、复筛后,可以得到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见表1。研究组新生儿118例,初筛率100%,通过111例,通过率94.1%,复筛率100%,通过114例,通过率96.6%;对照组新生儿118例,初筛率100%,通过101例,通过率85.6%,复筛率100%,通过102例,通过率86.4%。可见研究组新生儿通过率要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3.讨论

新生儿听力障碍对新生儿今后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不能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将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发育水平[3-4]。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可对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确诊,临床再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和恢复新生儿听力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新生儿118例,初筛率100%,通过111例,通过率94.1%,复筛率100%,通过114例,通过率96.6%;对照组新生儿118例,初筛率100%,通过101例,通过率85.6%,复筛率100%,通过102例,通过率86.4%。可见研究组新生儿通过率要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对于提高和恢复新生儿听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听力进行普遍筛查可以早期诊断听力障碍新生儿,对新生儿今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且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水平,帮助新生儿恢复听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皓,沈晓明,李蕴,等.大规模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早期干预效果的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1):10-13.

[2] 熊丽,蒋明珉,何娅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7,30(2):224-225.

[3] 焦方刚,吴雪峰,毛新梅,等.2010-2014年宁夏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191-1193.

[4] 于多娇,管国芳,苏凯,等.1479例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力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6):417-420.

论文作者:赵玲1,董元元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对听力障碍新生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玲1,董元元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