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张菊明,黄蓉,李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张菊明,黄蓉,李靓

张菊明 黄蓉 李靓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深度烧伤病人应用VSD治疗烧伤创面,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管护理、预防感染、皮肤护理、疼痛的护理等。结果:20例病人经治疗20d~45d后均治愈出院。结论:VSD技术能够减少创面污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正确的观察及护理,能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烧伤创面;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249-0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设计独特、对外科引流做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1]。2013年7月—2014年10月我科应用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病人2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10月我科应用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病人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0岁~55岁;烧伤面积20%~50%,为深Ⅱ度~Ⅲ度烧伤。

1.2 负压封闭引流

1.2.1 材料 ①选用由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使用VSD护创材料:由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组成,不含纤维,无固性脱落物,可有效传递负压并具有负压刺激性[2,3]。②生物透性薄膜:由美国施乐辉有限公司生产,易于粘贴,无过敏性,具有单方向透气功能。③三通接头。④引流管:选用多侧孔硬质塑料引流管。⑤VSD专用负压源或床旁中心负压。

1.2.2 方法 ①清创。先用3%过氧化氢冲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之后,清除坏死组织、脓液以及清洁周围皮肤。②安置VSD。取一块与创面大小相似的专用敷料,在其中心贯穿1根或2根引流管,将敷料覆盖创面,薄膜覆盖的范围应超过敷料3 cm以上,以防漏气;引流管至薄膜下引出,接负压源,创面随即收缩,敷料连同薄膜明显塌陷,保持负压0.017 kPa~0.060 kPa,持续24 h引流。经1周~2周,健康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之后,配合医生行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结果

20例病人中17例病人经1次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术一次成功;3例病人行2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0例病人经治疗20d~45d后均治愈出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应做好病人一般情况的评估,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创面分泌物培养等。

2.2 术后护理

2.2.1宣教指导 病人由于创面久治未愈,一方面求治心切,另一方面又存在许多顾虑,担心手术失败。护理人员可将VSD的基本原理和成功手术图片资料展示给病人看,并指导病人合理休息,进食富含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饮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达到更好的配合和疗效。

2.2.2保护创面,保持有效的持续负压吸引 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以保持局部密闭状态,吸引时可见管形,粘贴紧密为标准;引流管妥善固定于床旁,防止折叠、扭曲、受压、脱出;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及量并记录,注意有无血性液体被吸出,如引流物为鲜红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终止吸引,立即通知医生。

2.2.3引流管护理 出现引流管堵塞,如引流管中有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可切断负压,用5 mL空针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出现敷料干结变硬,常因是密封不严或创面渗液被吸引干净。

2.2.4预防感染 负压瓶内的引流液超过1/2时应及时倾倒,以防损坏机器。操作时先切断负压再倒引流瓶,防止引流物逆行感染,负压吸引瓶每日更换,应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处理。

2.2.5皮肤护理 用VSD治疗不需每天换药,一次封闭可保持有效引流5 d~7 d,抬高患肢30°,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温度及感觉;粘贴透明薄膜时应避免皮肤过度牵拉及反复粘贴引发皮肤损伤;进行治疗时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应预防压疮的发生,所以易压迫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等处,应经常变换病人体位,用垫圈垫高悬空。

2.2.6疼痛的护理 根据病人创面疼痛的性质、程度,给予相应处理和护理: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2d~3d;指导病人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看报纸等方法分散注意力;疼痛无法忍受者,遵医嘱给予口服倍平0.1 g止痛。

3.小结

VSD技术对创面的刺激性小、引流效率高,可降低创面感染率;研究表明,负压封闭引流可以增加创面局部的血液循环,带来更多的抗体,并且能促进炎症吸收,肉芽组织生长,敛合创面及腔隙,缩短创面治疗时间,提高植皮成功率;它的透明薄膜还有利于创面的观察。VSD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便于医护人员掌握。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引流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

[2] 薛敏.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60861.

[3] 林阳,陈安民,李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4(4):1214.

论文作者:张菊明,黄蓉,李靓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张菊明,黄蓉,李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