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李红兵

湖南省洪江区中医医院 湖南怀化 418200

【摘 要】目的:研究贫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治贫血提供借鉴。方法:2017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贫血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将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组施以血液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作出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65.71±10.92)g/L、红细胞体积为(104.93±10.68)fl、红细胞宽度为(15.64±3.71)%,比对照组的(346.08±8.24)g/L、(94.65±8.27)fl、(12.82±4.01)%高,P<0.05。实验组中血清铁低于临床正常值者有20例(40.0%),维生素B族异常者有14例(28.0%),叶酸低于临床正常值者有18例(36.0%)。结论:对于贫血者,其血液检验结果发生改变,通过分析血液检验的结果,能够为贫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建议采纳。

【关键词】血液检验结果;应用价值;贫血;红细胞体积

现阶段,贫血作为常见病之一,能够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并能制约患者的正常生理机能运行情况[1]。为此,临床医师有必要加强对贫血患者进行早期正确诊断的力度,让患者能够及早接受对症治疗。此研究中,笔者将着重分析贫血者血液检验的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且经临床检查符合贫血诊断标准的病患50例为实验组,包含男性29例和女性21例,年龄为20-54岁,平均(39.62±2.87)岁。以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包含男性26名和女性24名,年龄为20-56岁,平均(39.04±2.91)岁。研究所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且依从性良好。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开展,对两组的年龄和男女性构成比例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全身性感染者。(2)过敏体质者。(3)心肺功能不全者。(4)精神分裂症者。(5)器质性病变者。(6)抑郁症者。(7)中途退出试验者。

1.3 方法

两组都接受血液检验,详细如下:采集受检者的清晨空腹周静脉血2-5ml,并将之制作成为血液检验标本,置于抗凝管内,待充分混匀后,利用血液细胞计数仪对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宽度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进行检验。

1.4 评价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血液检验的结果,并经综合分析后作出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血液检验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宽度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血液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 [n,(%)]

2.2 对比血生化检验结果

实验组血清铁低于临床正常值者有20例,占总比例的40.0%;维生素B族异常者有14例,占总比例的28.0%;叶酸低于临床正常值者有18例,占总比例的36.0%。

3 讨论

临床上,贫血为常见病,可由多种因素所引发,包含缺铁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病理类型,能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比较大的损害[2]。因贫血的临床表现具有差异性,病机较为复杂,若患者在发病后不能及时接受检查,充分了解各项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将会对其后续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视贫血者的临床表现和具体状况,综合分析血液学特征,做好血液检验工作,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改善预后[3]。血液检验具有准确率高与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基层医院中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经血液检验,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并能分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4]。

此研究中,实验组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宽度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贫血者的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发生改变,能将之作为临床诊断贫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贫血的发病较为缓慢,加之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极容易被患者和医师所忽略,所以,笔者建议临床应加强对贫血进行早期诊治的力度,避免漏诊,降低病情贻误问题发生率。和健康人进行比较,贫血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发生明显改变,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指导。全面落实贫血者的血液检验工作,除了能够显著提高诊疗效果外,还能详细分类贫血症状,充分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在王胜路的研究[5]中,对68例贫血者以及68名健康体检者均进行了血液检验,结果提示,贫血组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65.63±10.89)g/L、红细胞体积为(104.82±10.52)fl、红细胞宽度为(15.63±3.52)%,比健康体检组的(346.52±8.37)g/L、(84.79±8.39)fl及(12.89±4.03)%高,这和本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人体在罹患贫血病症后,血液检验指标将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故,通过对贫血者施以血液检验,能够为其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导。

综上所述,积极对贫血者施以血液检验,能够有效提升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及预后,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施泽瑜.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33(30):6626-6626.

[2]张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2):108-109.

[3]郑妍.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6):62-63.

[4]杨淑媛.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2):125-126.

[5]王胜路.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5):4796-4797.

论文作者:李红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50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李红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