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策论文_曾志红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策论文_曾志红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与深化,全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让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符合社会的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异性造成了发展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造成学习的分化。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已经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对小学六年分层教育开展策略性分析,并提出分层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法;六年级数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上的差异性进行分类,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为每组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分层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学习效率,完善了学生的教学评价,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的发源地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被中国引入,逐渐像中国的教学领域渗透,自此,分层教育概念就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加入教学活动中,促进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2)分层教学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较为重要的年级,即将面临的是升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也逐渐的走向了抽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是被集中的体现出来。如果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满堂灌的方式,班级整体发展会出现失衡的现象。相信很多教师都深有体会,一旦学生到了六年级,两级分化的现状会非常严重,有一部分学生感觉被抛弃了一样,很难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甚至有厌学的现象发生,而分层教育就彰显出了重要的教育价值。

分层教育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了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下得到更大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弥补自身的缺陷。同时,分层教学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2.分层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1)教学内容分层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综合水平,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这就出现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出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拓展,使其水平结构与学习视角与大多数人一样,同时,对于学困生,很难完全理解教学内容,或者只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部分理解,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地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适应性,是否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例如,在百分比的教学活动中,教室可以在大部分学生都了解的情况下,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出问题,实现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师可以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是选择九折后再九折的方式合适,还是直接选择九五折的商品合适呢?“,问题提出后,映射出了学生生活的影子,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课堂情绪会瞬间升温。

在生活化问题提出后,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困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还能让学优生理解数学知识无所不在,拓展了学习应用范畴。同时,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强化了百分比知识点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动手能力,满足了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要求,提高了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为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学要求分层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完全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积极地发挥着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学习要求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受到挫折,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态度,一旦学习要求过低的话,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可能让学生产生浮躁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法,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下游学生,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不去涉及更高层次的内容;针对中游的学生,在实现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优生,教师可以积极拓展学习内容,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延伸,使其掌握更好层级的数学知识。

科学的分层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尊重,还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享受着知识带给学生的快乐。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圆的面积》时,我先出示: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2×3.14=28.26(厘米2),让学生全员过关;再出示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说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什么条件?半径:25.12÷3.14÷2=4(厘米),再求面积:42×3.14=50.24(厘米2)让90%的学生过关;最后再出示:一个圆的面积是78.5厘米2,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充分思考,想尽办法小组合作或讨论等各种方法,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周长即可,因为πr2=78.5,所以r2=78.5÷3.14=25(cm2),所以半径是:25=5×5,圆周长:5×2×3.14=31.4(cm),让优等生吃饱,使学生思维得以全面发展。

(3)学生评价标准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成绩的高低,否者会让学困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优生洋洋得意,无论哪种结果都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发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评价进行科学的分层,让评价标准更具层次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有效的竞争,教师要对小组的优胜者进行奖励。也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分为一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进而实现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3]。

例如,在一次单元测评环节,李某学生考试成绩为85分,刘某的考试成绩为90分。教师在评级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85”和“95”这两个数字,而是要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尽管李某的学习能力一般,但相比上次65分的考试成绩进步了很多,而刘某的虽然学习成绩较高,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经常打闹,而且相比上次的98分略有退步,教师一定要与刘某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表扬李某同学,让其他学生以李某为榜样。

(4)训练分层

训练分层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一种巩固模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对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在训练分层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三方面的分层,分别是基础训练、提高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学困生,训练过程要采取基础的形式,针对中游学生,训练以提高为主,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优生,一定要加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训练程度,拓展学优生的学习视野。

3.结束语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阶段,我们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对班级进行合理的分层教育,促进学生个异性发展,让因材施教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学分层的内容较多,不能局限于本人上述内容,需要教师立足于新课标背景,不断的进行创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一碗水端平,采取平等的态度,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惠铭. 浅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策[J]. 考试周刊, 2019(15):82-82.

[2]孙治强.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 才智, 2018(2):38-38.

[3]赵彩兰. 尊重差异,以生为本——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思路[J]. 高中数理化, 2017(18):16-16.

论文作者:曾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  ;  ;  ;  ;  ;  ;  ;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策论文_曾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