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_军事历史论文

论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_军事历史论文

论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象有人曾经认为应该把1914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的分水岭那样,现在也有人认为,应该将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统一作为20世纪与21世纪的分水岭。因为,这种划分更反映出了两个世纪在政治上的明显不同和明显标志,世界进入“冷战后”阶段以后,一些根本性的因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世界进程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为反映各国在世界各种具体事务中所处地位与所起作用的国际格局也同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国际新格局阶段。客观地分析和研究这些国家在国际新格局中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以及为应付这种变化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成为一种时代需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美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

“冷战”时期美国的地位与作用

如果说美苏对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个主要特征的话,那么,这种对峙的真正形成应该确切地说是从1917年苏联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算起。只不过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暴行,这种主要矛盾被暂时掩盖了起来,但并没有消失,遇到适宜的环境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就又一次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主要矛盾。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整个“冷战”时期,国际格局中的美国一直是作为国际舞台上的“双主角”之一而存在的。这是我们分析和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本出发点。

在“冷战”时期,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基本上处于一种西方“霸主”的地位,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领导整个西方的作用。具体说,主要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1.在本世纪的前五十年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的不顺利。先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大多数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经济破坏殆尽;在经济刚得到有所发展的时候, 又遇到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整个经济又一次陷入了停滞的状态;而在经济并没有得到多少恢复的情况下,整个世界再一次被法西斯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之中。

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日本,经济不仅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而且在战争结束后还向其它国家作了不同程度的战争赔偿。战后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战后一些工厂机器设备被拆除,使原有生产能力受到不少损失,加上统一的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德陷入原料不足、粮食奇缺的困境,各个工业部门的比例严重失调,整个国民经济相当混乱。1946年,西德的工业生产只及战前1938年的22.9%,这一年,西德的煤产量仅为1.06亿吨,为1938年的27.8%,钢256万吨,为1938年的11.3%;发电量220亿度,为1938年的39.8%。1948年, 西德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仅为4.3%,而战前1937-1938年则为10.4 %。 1947年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只有0.5 %, 而在战前1938年则为10.3%。战争期间由于海上封锁而与世界隔绝,工业原料和粮食来源断绝;由于遭到美国的大规模滥炸,丧失了45%的国民财富,40%的城市建筑被破坏,日本经济陷入瘫痪和濒临崩溃的边缘。1946年,日本工矿业生产仅及战前1935年的26.4%,仅及1944年的16%。粗钢产量从1943年的785万吨下降到1945年的56万吨。

而作为战胜国的英国、法国,经济发展同样遭到了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英国死伤军民76万人,耗费了250亿英镑。 由于船只损失和民房工厂被毁,以及工业固定资本未能更新,英国国内资本总共减损30亿英镑。同时,还变卖了海外投资10亿英镑,约等于战前海外投资的1/4,并积欠了30亿英镑的新外债,丧失了战前黄金与美元储备的大部分。国内公债从1939年的72亿英镑猛增到1946年的237亿多英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和德国法西斯的占领,使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1940-1944年,法国因战争而死亡了140万人, 工业设备损失极大,约为1938年国民收入的两倍。运输网遭受的破坏最为突出,农业也受到严重的摧残。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法国所受的经济损失高达48930亿旧法郎。

相反,由于战争并没有在美国本土进行,再加上战争期间大量的军火需求,使得美国经济在遭到微小破坏的同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会。

首先,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数千亿美元的军需品订货源源流入美国工农业各部门,大大加快了固定资本更新进程。这就促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期间有了很大的增长。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39年为913亿美元,到1945年按1939年价格计算已增至1666亿美元。 在此期间,美国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增加96%,农业生产指数增加22%,运输业指数增加109%。其次,由于战争的刺激, 美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战争期间,美国政府积极领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1940年建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1941年又成立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作为政府领导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1941-1945 年受雇于政府的科学家也由8万7千人增至19万9千人;科研经费则由9亿增至15亿美元。 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经济实力是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195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848亿美元,而同年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4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仅为1055亿美元, 不及美国的一半。 美国的工业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的比重在1890 年为31 %, 1920年上升到47%,到第二次世界结束时已占60%。在1948年美国仍占53.4%,而该年英、法、德、日4国工业产值之和仅占19.7%。

这样,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事务中一直处于起决定作用的地位,要使世界经济围绕美国运行。1944年7月,由44 个国家赞同的《布雷顿森林协定》,1947年10月签定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就是美国企图充当世界经济霸主意向的反映。《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世界各国的货币中只有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并规定35 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其它国家的货币只能与美元挂钩,这就造成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此外,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还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中拥有24%的投票权。美国竭力要促成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就是力图使国际贸易自由化,要求各国降低关税,以便使美国的货物、资本能在各国自由流动。

2.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富尔顿的演说中曾说到:“最近被盟军的胜利点亮了舞台上笼罩着一个阴影。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的整个欧洲大陆上,降下了一块铁幕。”这番讲话虽然是针对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局势讲的,但不幸的是在二战后的较长时期整个国际局势都被这著名的“铁幕”一分为二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对峙。

在整个“冷战”时期,可以说西方国家的根本政治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各个国家分别根据国内外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对外政策。

德国、日本,由于遭到战争的重创,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上面。而对外的政治交往一方面无力顾及,另一方面由于战争期间的恶劣表现,整个国际社会一时还不能容忍与接受它们。这样,有关的国际政治问题直接就由美国代言了。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朝野上下仍然在做恢复昔日“日不落帝国”的美梦。亡图通过“三环外交”政策实现之。但随着时代的前进,英国人日益感到在许多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经济所遭受的巨大破坏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不得不接受美国的领导,成为美国政治下的西方盟国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在与美国的关系上,可以说法国是走得最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不仅成为法西斯德国的占领区,而且一度成立过亲德国的维希政府,因此,战后在讨论如何对待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权力问题时,美国一直认为不能给予法国过多的权力与过高的地位,要不是英国首相邱吉尔的努力,法国是不可能作为四方代表参与德国及柏林问题的讨论与处理。正因为如此,法国对美国一直耿耿于怀,一旦有机会它就将对美国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另一方面,法国看到了战后欧洲的局势对巩固和提高法国在欧洲地区的地位与作用非常有利。这样,法国就企图在甩开美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对法国非常有利的新欧洲。尽管如此,在遇到某些重大问题时,法国不得不躲在美国的“安全羽翼”下求得保护。

在政治上,美国一方面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对西欧、日本等盟国的安全保护责任,另一方面竭力要将维持国际和平的组织——联合国变成它对外实行扩张的工具。美国利用它所控制的多数票,不断地开动表决机器,一度使联合国通过各种有利于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决议。

3.虽然“冷战”不同于“热战”那样随时随地都有战争存在,战争各方都要有充足与强大的军备实力作为后盾,以便及时满足战争的需要。但要保持“冷战”局面的稳定和各方利益的不受侵害,没有必要的军备同样也是不行的。事实上,“冷战”时期的美、苏双方以及各自的盟国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军备扩张与军备竞赛。当然,出于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在自身作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纷纷将本国的安全寄托在两个超级大国的身上,而本国则将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面,西欧、日本实行的就是这样的政策。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虽然美国一开始采取的消灭日本武装,以防止其再次做二战时军国主义的政策。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美国又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仅在提高自身自卫能力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而且允许美国军队在日本本土驻扎,以承担保护日本安全的责任,并防止别国对日本及亚洲其它国家的侵略。

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西欧,为了应付来自所谓苏联与东欧的危险,在自身加强军备力量的同时,纷纷将自己的安全寄托在美国身上。不仅支持美国扩充军备、加强核武器的研究与制造,而且还同意和欢迎美国在本国领土上驻扎军队,并为这些驻军提供有关的支持。

这样,虽然战争结束了,但美国仍然没有放弃扩充军备。美国在完成军队复员以后,仍然保持数百万人的庞大军队。美国在其它国家保持成千上百个军事基地,一反过去美国在和平时期维持低水平军备的惯例。更重要的是美国统治集团竭力保守原子武器的生产技术,以图实现独家垄断核武器称霸世界的目的。1945年10月8日美国总统宣布, 它将严格保守原子弹的技术机密。美国制造商大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尔丹竟然恫吓说:美国应该把原子弹挂到世界每个角落的上空,一旦那个地方不听我们的话就可以把它扔下去!1946年6 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抛出了“巴鲁克计划”,要求联合国设立一个既有权管理原子能生产,又有权管制原子能原料生产的国际监督机构,企图用这种机构来限制其它国家研制原子武器以便保持美国的核武器垄断地位。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就是依靠这种核威胁既保护着本国的安全,又保护着西方盟国的安全。

“冷战”后时期美国的地位与作用

1989年德国实现了统一,以及其后的东欧垮台、苏联解体,表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议》形成的国际格局的局面结束了。本来,美国应该作为“冷战”的赢家独享胜利的果实。然而,由于国内外的一系列复杂因素,特别是随着日本、德国经济力量的增强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得美国目前看来还没有能力接受这一轻易得到的“果子”。这是因为:

1.国内的事务,特别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日益成为美国制定对外政策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当前美国的经济情况是比较让人失望的。在这种情况下,注重解决国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就成为克林顿政府考虑的头号大事。早在美国前总统布什时期,这一倾向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应该说,布什总统任期内的对外政策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如德国统一、东欧垮台、海湾战争、苏联解体等,无不与美国的对外政策有关。然而,由于布什总统没有妥善解决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最终仍然失去了选民的支持。克林顿总统当政伊始,就十分重视解决面临的国内问题。特别是扭转经济发展的下滑问题。美国在1991年下半年陷入战后第九次经济衰退,生产下降,失业增加。1991年中生产停止下降以后,经济却一直没有多大起色,反反复复,缺乏持续有力的明显反弹。经济学界有人把这次衰退称为“双跌”或“三跌”衰退。失业率更是上升到1992年夏。同时,这次衰退又明显地与美国经济长期积累起来的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七八十年代债务经济的虚假繁荣难以为继,国债已达4万多亿美元。用克林顿自己的话说,这样庞大的国债, 如用1000美元面值的钞票摞起来,将高达267英里。这相当于将近50 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美国联邦政府为国债支付的利息一年就达3000亿美元。全国公私债务加在一起已达十二三万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庞大,1992年财政年度创29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外贸逆差曾一度下降,但1992年又比1991年猛增31%,达963亿美元。 严重的经济危机,尤其是大量的失业使人口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三年内领取食品券的人数剧增40%。经济危机还造成犯罪率上升,社会动荡。1992年4月洛杉矶的大规模骚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延续,使克林顿上台以来一直没有在民众中建立较高的威信。在上述情况下,克林顿把振兴美国经济作为他的头号任务是理所当然的。而这种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上的倾向,并不是在单纯指处理国内事务时重点考虑经济发展问题,而是说明克林顿总统在处理国内外一切重大问题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优先考虑如何保持与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2.经过战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恢复与经济发展,在西方国家阵营里,形成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几个国家几乎并驾齐趋的局面。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正呈不断削弱和下降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形成的西方世界中美国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在被不断改变。

战后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欧共体一体化的加强,世界经济格局中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形成。

就拿日本来说,在60、7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尚有很大的差距。但到1990年,日本已接近了美国的55%。如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么,到下一个世纪的第一个1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会赶上和超过美国。目前,日本既是世界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五大股东,它已经取代美国成了世界头号金融大国。1989年日本的工业投资额已经超过美国,1990年日本的工业投资额竟比美国高出1/3。此外,日本在取得世界最大债权国地位之后, 正积极谋求在多边管理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至于欧共体,尽管从1972-1984年,欧共体12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4%,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速度,但自80 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国家适时地调整了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再加上统一大市场计划和科技联合计划实施的初见成效,到1990年,欧共体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59773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其出口贸易额比美国多1/3,海外投资的总数也已为美国所不及。

从国际经济交往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不单表现在经济实力的绝对下降,而且表现在美国对国际经济协调能力的下降方面。“冷战”结束后,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各国经济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上升,西方大国之间宏观经济协调能力下降,以邻为壑的做法比比皆是,近些年来,西方七国财长、中央银行行长、政府首脑虽频频开会,但这些会议的协调作用甚微,往往是虚多实少。每次会议均发表文件声称要加强协调,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要促进经济的“非通胀的持续增长”等等,实际上会后各国均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我行我素,坚持各自的利率、汇率和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在国际经济协作方面再发挥从前的那种指手划脚的作用恐怕无论如何也是不现实的了。

2.由于美国的经济方面实力的下降,使得它在国际政治事务方面的领导能力也大打折扣,而日本、德国等其它一些经济获得较好发展的国家则不断发出要参与处理国际重大政治事务的权利。

日本除了继续利用经济手段开展外交攻势以外,还在不断从政治方面寻求扩大影响的途径。如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派兵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等。同时,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政治事件时也敢对美国的意见说“不”了。其独立政治外交的姿态日益表现出来了。

德国与日本一样,在不断开展经济外交的同时也日益重视独立政治外交的开拓工作。有时,在许多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上,德国不仅不再听从美国的安排,甚至也不再与它的欧洲邻国采取同一步伐和政策了。如在对前南斯拉夫问题上与对待巴尔干半岛问题上,都是德国首先表态,最终使它的欧洲邻国不得不附和它的意见,德国的这种做法甚至破坏了欧洲联盟对成员国的有关约束,更不用说尊重和听从美国的意见了。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就在许多国际政治事务的处理上发出了与美国意见相左的不协调音。如1959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就曾积极推行一种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在争取东西方关系和缓与国际谅解的前景中,建立一个摆脱美国和苏联控制的、以法国为中心的、以法德合作作为支柱、由欧洲各主权民族国家联合起来的欧洲。”这在“冷战”气氛日趋紧张的年代里提出这种想法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举动。以后,尽管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有时得到改善,但在处理若干重大国际政治事务时法国都表现出了不同于美国的独立自主的处理意见与处理方式。

英国历来都以与美国有一种特殊的“亲缘情”而同美国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而近年来,由于一方面美国在处理某些国际政治事务时不再继续因美英之间具有特殊关系而过多地照顾英国的利益与要求,不顾其它国家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英国也不再因与美国有特殊关系而损害那些对英国更有利的国家的意见和要求,而一味满足美国的各种要求。这样,美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时也就失去了一个最坚强的伙伴。

3.由于战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特别是政治利益的差别,在“冷战”结束以后,各国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自己的军备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由搞核武器、搞军备竞赛转变到比较一致赞成反对核武器、进行裁军。所以说,从当前整个国际背景来看,特别是苏联解体并按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以后,虽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真正爆发象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的可能性短期内微乎其微。有人认为现在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应该说这一判断是有道理的。

在整个国际社会,不仅西欧、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已经不再热衷于扩充军备,以便把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就是美国也已经认识到在当前虽然仍需要一定的军备,但再如“冷战”时期那样的大规模扩充军备不仅不必要,而且有害。这几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费开支太大,国防工业不能迅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

美国对建立国际新格局的构想与简评

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一种新的国际格局,而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际新格局则在进一步的探索和摸索之中。在这种新的国际格局中,美国自身希望担任什么角色呢?而从世界其它国家的立场来看又希望美国担任什么角色呢?从美国朝野各界代表人物的讲话与文章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国际新格局的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⑴在建立“国际新格局”的过程中,突出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美国的“领导作用”;

⑵强调以西方联盟为基础,加强“伙伴关系”,注重协调各国行动,共同分担责任。1990年12月,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新大西洋主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通过承认西方盟国在联盟中的平等地位,以换取盟国的支持。现总统克林顿同样同意这一设想。

⑶重视大国之间合作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动员国际社会的力量以“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如在核武器扩散、地区热点、核技术流失等问题上继续寻求同中国和独联体国家的合作。在海湾战争中,使用恩威并重的手段,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国家跟它走。

⑷以实力为后盾,通过加强“集体安全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安全结构”,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⑸向全世界推广美国“长期珍视的理想”,其中包括政治多元化、经济市场化、思想自由化、人权国际化、美国化等。意在把整个世界拉入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实行“一球一制”。

⑹注重发挥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挟天子以令诸候”,从而使整个联合国为美国的“国际新格局”服务。由此可见,美国的所谓“国际新格局”就是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以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我们认为,美国关于国际新格局的构想是比较符合美国现实的。因为:

首先,在近几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中,虽然美国总体水平依然很高,但由于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更加引人注目,所以,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优势已经并不很明显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处理有关的国际重大事务时,当然不能与过去那样所有的一切都由美国一家来负担。既然大家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且现在经济上也具备了共担责任的能力,美国当然要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出身来,而不比象以前那样“事必躬亲”。对美国来说,这叫“识事务者为俊杰”。其后,美国就可以腾出一部分精力搞国内事务。实际上美国早就这样做了,比如1971年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实行自由汇率制度就是因为当时美国已经不具有满足国际货币市场对黄金与美元的需求了;而美国是最早提倡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然而,当其它国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美国产品不再具有强的竞争力的时候,再加上其它国家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使得美国最终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外贸政策。因此,对当前美国在许多国际问题的处理上的能力下降,我们认为并不是美国不能“为”,而是基于国内外的客观情况“不为”也。这种思想带有一定的“积极退却”的含义。正如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施莱辛格所说:“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解体以及苏维埃威胁的减少和变化,美国已经失去了校准其外交政策的北极针。近年来在外交方面所做出的主要决定,在执行中看起来似乎坚定不移,其实乃是基于一种不确定的政策方向。美国对付个别的挑战看来游刃有余,但应付所有的挑战却明显地缺乏全面的力量。美国在‘冷战’中的胜利,使得它想入非非;现在一切都可能了。应当避免这种情绪。在没有主要敌手的改变了的形势下,美国必须学会适度运用力量,并谨慎地选择十分重大利益的政策目标,求得公众的不断支持,以便长远地保持住这些利益。”“总之,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失去了中心。把许多有意义的目标集结在一起并不能成为令人满意的替代品。美国必须分拣和选择其政治目标以及拥有比现在更好的达到这些目标所使用的手段。”真是一针见血!

其次,美国在未来国际新格局中究竟能担当什么样角色的问题,并不是由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国家的意见所决定的,可以说,在国际新格局中美国地位的下降并不是自“冷战”结束后才开始的。其实早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的地位就开始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解决、协调本国与它国的经济利益及其国际间的经济冲突等方面。美日之间的汽车贸易战、美法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战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谈判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等,无不让美国伤透了脑筋。但是,如果撇开这些具体的事件来看的话,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可以说美国仍然在起着一种实际的领导者的作用。如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研究经济发展中的国际协调问题时,以及援助东欧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问题上,应该说有些主意,特别是有关重要决策还是由美国拿主见的。虽然不象以前有些问题主要听美国一家发号施令,而是在诸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所以说,国际新格局中美国地位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美国领导地位的丧失,而仅仅意味着美国发挥在国际新格局中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实现方式改变了。也就是说,在有关国际重大问题的处理上,虽然美国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客观地看,现在恐怕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代替美国来发挥较大作用。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在有关问题的具体细节上有关国家经常与美国讨价还价,而一旦遇到重大问题需要决策时大多数国家仍然“以美国的马首是瞻”。因此,虽然美国目前采取了一种“积极退却”的政策,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美国在国际新格局的“领导地位”依然有效。这种“领导权”既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政治、军事方面的。

第三,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实践,在对有关问题的处理上美国学“乖”了,即在能够充分体现美国意图的情况下,有些问题的决策和处理最好是交由国际组织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去完成。虽然在这种决策和处理过程的背后一直隐藏着美国的声音。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调动各国的积极性,又可以使美国避免遭“枪打出头鸟”的恶运,最终还维护了美国的利益与要求。例如,在解决海地问题、索马里问题、海湾问题上,虽然美国一直在其中发挥着“领导”与“中坚”的作用,但有关决定却是由联合国讨论制定的;而在解决前南斯拉夫问题时,虽然美国也一直插手其间,但最终有关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表面上还是通过“北约”实现的。

当然,对美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所推行的“强权政治”我们不仅不能接受,还要予以有力的反对。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美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做法日益成熟起来、老道起来了。

注释:

〔1〕《世界经济》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2〕姜琦 张月明:《东欧五十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3〕汪宏玉主编袁昌尧副主编:《1898-1988国际关系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4〕余祁相曹国宪“几种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构想评析”, 《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第二期。

〔5 〕赵永峰“试论美国的‘新孤立主义’及冷战后美国外交走势”,《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2年第十二期。

〔6 〕周兴宝“克林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外政策”《国际问题研究》1993年第四期。

标签:;  ;  ;  ;  ;  ;  ;  ;  

论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