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核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宁波 315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日益发展,工程结构形式相较于过去几年更加的复杂化。特别是部分现代化工程,其施工工艺与过去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也促使了人们对于工程建筑质量的要求更加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不少的工程结构裂缝问题频繁出现,已逐渐成为施工人员普遍的施工技术难题。裂缝整治问题也因此成为了工程,建筑行业所关注的重点。在工程结构施工中,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裂缝治理,那么后期的工程施工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波及。因此,本文主要就工程结构裂缝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工程结构裂缝形成的因素,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结构;裂缝;方法
1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因素
1.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的太快而导致混凝土的一种收缩情况,而这一种裂缝主要会在混凝土的凝结之前发生。因为在混凝土凝结之前混凝土的强度很小,如若水分流失过快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的流失的主要的因素是由自然天气造成的,例如,大风天气、炎热的天气等都会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塑性收缩具有一定的特点:就像一个梭子一样,中间比较宽,两端比较窄,并且裂缝形成的长短是不相同的。
1.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方向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这类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1.3养护和运输影响
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分层和离析现象,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应该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在运送到浇筑地点之后,需要实施坍落度实验,保证其能够满足要求。如果难以符合要求,非常容易发生裂缝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养护的时候,应该在其上面覆盖麻袋或者草帘,覆盖如果不及时,不规范,也会出现裂缝。在洒水养护的时候,洒水如果不及时和不均匀,洒水量控制不合理,都会导致裂缝出现。
1.4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方面的问题
(1)在进行混凝土楼板现浇之前模板以及垫层过于干燥造成模板在浇筑后大量吸水降低混凝土的塑性,以及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例如未设置企口缝;后浇带在板上的位置未设置模板等,都易导致版面裂缝。
(2)在进行混凝土楼板现浇时,施工企业可能因为加快施工进度未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有效的振捣。这些原因都容易使得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3)在混凝土楼板现浇结束后过分地抹平,会使混凝土中的细骨料过多的浮至表面形成水泥浆层,从而导致混凝土楼板表面龟裂。施工企业以及作业人员也可能因为省时省力造成对现浇后的混凝土养护不当,尤其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更容易导致混凝土楼板裂缝。
(4)过早地拆除模板会导致尚未达到规定强度的混凝土过早负荷产生弹性变形,这也是导致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2混凝土结构控制裂缝的方法
2.1 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
(1)施工企业应该严按照设计图纸和国家规范施工;
(2)在进行混凝土楼板的现浇之前,必须充分浇水湿润模板,对于后浇带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
(3)在对混凝土楼板进行现浇时,要保证对混凝土的振捣充分并且适可而止;
(4)混凝土楼板现浇结束后并且在适度抹平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浇水后应尽量用塑料薄膜或是保温膜对板面进行覆盖;
(5)不允许未到规定期限之前就开始拆除模板。必须待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在刚浇筑完或是刚拆模的混凝土结构上,严禁堆放钢筋、模板等材料;
(6)对处在特殊天气环境下的建筑工程项目,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2.2 温度裂缝的预防
对于温度引起的裂缝,增配构造钢筋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结构。构造上配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布置,全截面构造配筋率不宜低于6.3%,一般可采用0.3%~0.5%。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1m3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高峰的出现时间。
2.3 后浇带的设置
在设置后浇带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具有开裂问题存在,后浇带的设置能够示范大部分的约束应力,其次,通过膨胀混凝土填缝的方式对残余应力进行抵抗。当由于施工原因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由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确定,促使后浇带的间距处于合理有效的阶段。通常矩形建筑物的后浇带之间有30m~40m的间距。采用便于施工的原则与结构构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确定。
后浇带所处位置的梁板受力钢筋应处于贯通状态,避免有断开现象出现。若梁、板之间有较小跨度存在时,对钢筋的配置可一次进行。当梁、板之间有较大跨度存在时,可以结合规定要求实施断开。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应确保焊接操作结束。在未实施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禁止有模板及支柱超出的现象发生,否则会导致梁、板出现变形的现象。
2.4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1)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3)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4)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5)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形式的复杂化,加上工程进度的加快,裂缝问题日益严重。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生产以及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采取有效施工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裂缝的发生,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以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姬慧.基于温度及收缩的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9,40(5):525-527.
[2]王国武,马洪峰,钟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
[3]李乃珍,游宝坤,& 赵顺增.(2007).多学科结合,实现裂缝控制——读《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商品混凝土(4),8-10+43.
[4]吴华君.(201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研究——以义乌国际会展中心展馆为例.(Doctoral dissertation,浙江工业大学).
[5]姚荣,王思源,邹厚存,姚荣海,& 尹文俊.(2015).苏中机场航站楼超长混凝土楼盖结构裂缝控制技术.建筑科学,31(5),127-130.
论文作者:钱琪,赵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楼板论文; 结构论文; 温度论文; 钢筋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