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剂类方临证思辨和临床应用——对苓桂剂的现代研究论文_孙永生,邱照娟

苓桂剂类方临证思辨和临床应用——对苓桂剂的现代研究论文_孙永生,邱照娟

金昌市中医医院 甘肃金昌 737100

【摘 要】目的:推广苓桂剂类方这一千古名方之临证应用。方法:探讨经方苓桂剂临证应用。应用六经辩证论治来临证实践,崇仰仲景思想,继承六经思想理念。结果:苓桂剂类方在临证是应用非常广泛,验证“方证相应”其效如神。

【关键词】苓桂剂类方;辩证论治;临证应用

在多年临床实践学习中,遵循吾师的理念:“读经典、重临床、重医案”。熟读《伤寒论》,对仲景思想理论有系统学习和了解,对经方应用进行深入临床实践,“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中医之精华特色在临证中得以体现。“使用经方,贵在辨证,不受病种所限,”,“方证相应”,是经方应用的主题思想。多年来对苓桂剂类方这一经方有了很深的临床实践,具体总结如下:

苓桂剂:由茯苓、桂枝为主组成的方剂,我们称之为“苓桂剂”。仲景曰“病在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伤寒论》里的苓桂剂是温阳气化水饮的方剂,唐氏认为“水和气本为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也”,为我们探讨苓桂剂方证的源流开拓了广阔思路。《伤寒论》里苓桂剂有: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等。这三个方剂也是我们常用苓桂剂,三张方药味只错一味药,但功效有别,方证有别,我们要细细辩证,灵活运用,服务临床。还有五苓散等方都属于苓桂剂类方,苓桂类方的辩证应用遵循仲景“扶阳气,存津液,护胃气”的原则。,经方之妙在于“抓主证,抓病机,重临证,勤实践”,“方证相应”。

(一)苓桂术甘汤,这是苓桂剂代表方,主要用心脾两虚、水湿内停的病证。是温阳化气利水之专方。《伤寒论》讲:“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病机是:心阳亏虚加脾虚饮停。病症是:满(心下逆满:胃腕痞满,呕恶呃逆),冲(气上冲胸:心悸,胸闷),眩(起则头眩:头目眩晕),摇(身为振振摇:站立不稳)。《金贵要略》里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所以苓桂术甘汤是用于心脾阳虚、水饮从中焦上冲的病症。我们在临证时抓住四个字:满、冲、眩,摇。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以桂枝,茯苓为主,白术,甘草配伍。茯苓利水消阴,定惊安神,补脾运化,为主药。桂枝通阳消阴,下气降冲,温阳制水,第二主药,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消化、心血管(水心病)、脑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只要辩证准确,抓住病机,疗效定佳,是苓桂诸剂之冠。案例:曹某,男,70岁,6年前在大医院因心肌梗塞支架介入治疗,本次在市医院住院20余天,疗效不佳,现来诊求中医,现症:心胸疼痛,气短心悸,发作时气冲咽喉,窒息不安,有濒死感。水化舌苔,脉沉玹,结代。辨证为水气凌心,心阳阻滞,水心病。治疗当温中降逆,化气利水。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40g,桂枝15g,白术10g,炙甘草10g,服用4剂后气冲缓解,脉仞结代,四肢厥冷明显,在本方基础上加附子30g(先煎1小时),肉桂10g,以扶心肾阳气,太子参10g,五味子10g,麦冬10g,以补心肺之气,遵循虚则补其子的原则,服用14付,诸证皆消。苓桂朮甘汤证之病情有二其一心阳虚其二必有水气在体内作怪而且同时胃肠功能也因此发生障碍。

(二)苓桂枣甘汤,这张方重用大枣,加强健脾作用防止水饮上冲,这张方是治疗水饮上逆冲所导致的奔豚证的。《伤寒论》里讲:“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病机是:心阳不足,下焦寒水欲乘虚上冲。病症是:脐下悸动,小便不利。本方茯苓用半斤,而且要求先煎,那么此方是利小便逐水邪为主之方。则是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諑”之证的。苓桂枣甘汤是四味药,伤寒论指导我们以方测证,桂枝甘草汤,温振心阳,温于上;茯苓量大,利于下,安心神,健脾。此方中茯苓是主药。大枣则能健脾,配合茯苓健脾作用加强,“健脾补土”来达到“水来土掩”作用。苓桂术甘汤四味药,上温心阳,下利水湿,中健脾土,这就是经方魅力所在。所以苓桂枣甘汤有温振心阳,化气利水作用。这个方子使用时要抓主证(脐下悸动,小便不利),不一定都着眼于奔豚,只要有小便不利,脐下悸(小腹不适症),仲景应用苓桂枣甘汤既能预防脐下悸,欲作奔諑,又能治疗心阳虚,小便不利而奔諑已发之证,仲景治疗心下悸,欲得按心阳虚症候时重用桂枝,治心下悸,欲作奔諑水饮证重用茯苓。现代应用也很广泛,要遵循仲景思想。比如前列腺,有此主证都可以应用。对于前列腺疾病有主证,小腹凉者多加后世方子暖肝煎(沉香、小茴香、乌药、当归、茯苓、当归、枸杞子、肉桂)。另外还可以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来时月经小便都不通,小腹凉,来时浮肿,病证相对,就可以应用这个方子治疗。奔豚案例:李某,男,52岁,主诉自觉脐下跳动,小便少,气上冲,心慌胸闷明显,脉滑玹,水滑舌苔白,辨证为水停下焦,奔豚。治疗要平冲降逆,通阳制水,用苓桂枣甘汤:茯苓30g,肉桂10g,桂枝10g,大枣15枚,炙甘草6g,用甘澜水煮药,服用四剂后气冲消失。苓桂枣甘汤在《伤寒论》中用于:①心阳虚下焦水邪欲冲欲作奔豚。②心阳虚下焦水邪上冲发作奔豚。

(三)苓桂姜甘汤,也就是茯苓甘草汤。常用于胃虚水饮內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伤寒论》讲:“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茯苓甘草汤病机是:胃气不足,水停胃里。病症是:心下悸(胃里有振水音),甚至四肢厥冷。此方是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生姜而成。这个方子重用生姜,温散胃中之寒水,是方中之主药。在临床应用时要抓主证(胃中振水音),重病机(胃气不足,水蓄中焦胃),重用生姜来散胃中之水。苓桂姜甘汤温胃散寒。我们应用茯苓甘草汤治疗胃病时主证就是“胃中水停”了,我们应用在“水逆”,“水泻”“水厥”等证中疗效确切。案例:赵某,24岁,在外地上学,心下悸动不安半年,腹珍有振水音和气过水声,心下悸动。不定时腹泻,约三五日一次,泻下水样便,泻下后心悸明显缓解,饮食正常,小便可,辨证为胃内水停证,治当温中化饮,方药选茯苓甘草汤,茯苓20g,桂枝10g,生姜30g,甘草6g,服用三剂,心悸缓解,小便量多,继续服用12剂,未再复发。方证相应,起效如神。茯苓甘草汤重在温胃阳以化水饮

(四)苓桂杏甘汤,此方为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杏仁而组成,此方我们在临床多用于水逆,气上冲,肺气不利,面肿咳喘之证,本方临证时主治水邪上逆,兼水湿内停之证。案例:王某,82岁,男,既往体健,心肺功能正常,今冬觉胸闷满,气短,咳白粘痰,周身不适酸困,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无力,来院中医辨证,中医辨证为心阳虚,水湿内停,治疗以通阳化饮,渗湿利水。方选苓桂杏甘汤治疗:茯苓20g,肉桂10g,杏仁10g,甘草6g,薏米10g,服用6剂后诸证皆减,转异功散和二陈汤调理善后。

(五)苓桂味甘汤,是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五味子组成,此方刘渡舟用于治疗肾气素虚的人或肾不纳气的病人。当然我们在临证时有肾不纳气多加姜枣效果很好。案例:刘某,男,52岁,因咳嗽.气冲五年余,在我市医院住院治疗,咳嗽缓解,气从少腹冲胸,头昏目眩,呼多吸少,舌淡苔水滑,脉玹细,辨证为肾不纳气,浊阴上逆,治疗甘温化饮,酸温纳气为法,选用苓桂味甘汤:肉桂10g,茯苓30g,五味子15g,白果10g,白术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水煎服6剂,气冲平,但脉沉涩,面部浮肿,畏寒肢冷,原方加附子30g继续服用20余剂诸证消失。

(六)五苓散,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组成,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的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化气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利,为佐药:诸药合方即可淡湿利水,也可健脾运水湿,气化行水湿,对水湿内停所致各种水湿病有效,是太阳蓄水证主方。本方原治太阳经证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俯证.水湿存下焦.而成太阳经俯同证。外有太阳表邪,故有头痛发热脉浮之证。内传有太阳俯证膀胱气化不利故有小便不利之证。水液蓄于下焦,则津液不得输布,出现烦渴,欲饮,饮水不输布即吐,则成水逆。苓桂术甘汤有甘草,重在治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主治烦渴、水逆、霍乱等病证。《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呡,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主之’。‘伤寒,汗出而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茯苓甘草汤主之’。胃虚水停证!。外有表邪,内有水饮!膀胱气化不利!五苓散主证:小便不利,口渴,汗出异常,少腹不仁,膀胱下焦停水证。茯苓甘草汤主证:心下悸,胃中停水证,不渴,呕,四肢厥冷。五苓散加茵陈叫茵陈五苓散治疗现在肝胆疾病有效。五苓散加人参叫春泽汤,治疗气血虚的老男人小便不利,淋漓不尽。用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证时加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山楂,川芎等。五苓散治疗出汗证加牡蛎,桑飘硝.芍药.杜仲等。五苓散治腹泻是利小便实大便之理也。五苓散治疗多尿症是要加桑漂硝.芡实.杜仲等。五苓散治疗脑积水加清震汤!只要病机符合膀胱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分布不均.水停下焦均可用五苓散加味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肠病均可用五苓散辩证应用.腹泻案例:王某,男,50岁,文化局局长,因外面就餐回家时着凉,当晚腹痛腹泻不止,约六七次,不发烧,呕而不吐,舌苔白腻,脉浮紧。辨证为寒湿困脾,治疗以温脾胃,利水湿,泌清浊。以五苓散加味来治疗:桂枝15g,白术15g,泽泻20g,猪苓10g,炒车前子10g。服用一剂后大便明显减少,继续服用4剂,诸证全消。抓主证,用经方,腹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五苓散重在温膀胱以助气化而利小便。

2、苓桂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清代郑钦安在《医理真传》里讲“医学一途,不难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6]。”“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祖国医学之精华。苓桂剂类方之临床应用广泛,吾认为是离不开“辩证论治”。苓桂剂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治疗是以太阳腑证在内的各种水气疾病。水气疾病与心,脾,肾阳气不足为主要病机,心阳虚为关键起始病机。苓桂剂类方都是有桂枝甘草汤变化而来。水气疾患当然以水气上冲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当以温阳降冲,化饮利水为主。苓桂剂类方也源于《伤寒论》,是仲景学术思想体现。配伍精当,疗效确切。我们辨方证,抓病机,抓主证,活用经方,方证相应,在临证时我们通过辨证论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知常达变,来扩展经方苓桂剂类方的应用范围,效果很好。通过苓桂剂类方临床实践来推广经方应用,让我们广大中医爱好者明经方之理,抓住经方之病机,掌握经方之主证,熟悉经方之方药,弘扬仲景医学,传承仲景理.法.方.药的辩证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伍建光,伍炳彩应用苓桂剂,经验江西中医药,20057,36(274):5-8,

[2] 王庆国,刘燕花主编,伤寒论十四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

[3] 黄煌.中医十大类方[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刘志龙,黎崇裕编著,100首经方方证要点,2015年2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 郑钦安.中医六神派三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孙永生,邱照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苓桂剂类方临证思辨和临床应用——对苓桂剂的现代研究论文_孙永生,邱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