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论文_许再华,谢易上

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论文_许再华,谢易上

许再华 谢易上

伊犁州友谊医院放疗科 835000

【摘 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却在逐年上升,其中农村地区上升趋势更加突出。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地区分布具有明显特征,城乡之间差异明显。笔者将在本章中就乳腺癌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和疾病特征进行综述性研究。

【关键词】乳腺癌;死亡率;发病率;疾病特征;

1概述

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疾病类型,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目前位置全球女性乳腺癌每年发病人数可达138万,占据所有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5%-30%,是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疾病[1]。且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可达46-50万,在每年死亡的女性患者中占据1.7%,是受恶性肿瘤影响的女性患者中死亡率较高的肿瘤疾病。

在我国每年有16.9万女性发生乳腺癌,在我国女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处于第二位,同时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为4-6万,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第六位。

乳腺癌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具有密切联系,营养干预、控制体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级预防措施[2]。同时通过合理有效的人群筛查手段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的死亡结果,因此了解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能够深化我国医学界对乳腺癌的认识并强化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对我国预防、控制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2乳腺癌在我国的疾病特征

2.1癌组织类型分布

乳腺癌多发生于乳腺各级别导管和腺泡上皮,腺上皮不断增生到不典型增生并逐渐发展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或浸润性癌。

根据最新的医学临床资料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中,70%的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而其他组织类型癌症,如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其他型癌等占比均未超过5%。

2.2乳腺癌诊断时期别

乳腺癌诊断时分期是选择治疗手段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和筛查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指标,同时诊断时分期能够反映人群癌症筛查的普及程度和我国乳腺癌的防治水平。

根据我国卫生部调查统计结果我国女性乳腺癌的诊断分期中I期占比30%-35%,II期占比在50%左右,III期和IV期占比在10%-15%。就诊断分期而言,我国乳腺癌防治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卫生部公布的乳腺癌诊断分期统计结果存在偏差,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持。

2.3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密切联系,了解分子分型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乳腺癌和乳腺癌临床业务水平的提高。

根据近几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我国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调查研究结果,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LA型占50%-55%,LB型占10%-15%,三阴型乳腺癌占15%-2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乳腺癌在我国女性中的流行情况及特点

3.1年龄分布

在我国青春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极低,在育龄妇女中也较少见,多见于45岁以上女性,我国乳腺癌患者中45岁以上女性患者占比可达70%-80%。

以年龄为特征进行划分,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曲线为典型的下降型,有明显的发病高峰期,绝经期前峰值明显高于绝经期后峰值,主要分布特征如下。35岁开始,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到50岁左右达到发病率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60岁-6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又呈现上升趋势,65岁后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下降并不再出现上升趋势。

3.2地区分布

乳腺癌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呈现不均匀特征,这与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差异有较大联系。根据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过去的三十年内,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较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高,比其他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普遍高出2-3倍,这些城市的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较大,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较高。

经统计学调查和研究处理后,我国城市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5.1,农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2.3;城市地区乳腺癌的死亡率约为万分之1.1,农村地区乳腺癌的死亡率约为万分之0.6。若采取东西部划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中部至西部地区乳腺癌发病率逐渐降低,东部地区平均发病率约为西部地区平均发病率的1.4倍,年龄标化后东西部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差异有所降低,但西部低于东部的流行特定未改变。

同时在城乡之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差异,如广州市城区和郊区的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差异可达1倍,广西地区城区和郊区的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差异最大可达5倍。

3.3整体特点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东部沿海地区较发达城市的上升幅度可达100%-150%,而发病率较低的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增长速度更快,发病率上升幅度可达100%-300%,但由于人口基数的差别,中西部地区整体发病率仍处于较低水平[3]。发达、较发达城市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整体高于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但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病率上升幅度整体高于发达、较发达城市地区。

同国际社会对比,北美和西欧地区发达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但21世纪开始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部分北欧地区的国家的发病率下降幅度甚至可达30%。但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较集中的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则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幅度最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柏尚柱.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41)

[2]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668-674

[3]唐志柳,白洁,顾丽娜.2000~2010年我国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流行状况的系统性综述[J].中国肿瘤.2013,22(4):260-265

论文作者:许再华,谢易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9

标签:;  ;  ;  ;  ;  ;  ;  ;  

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论文_许再华,谢易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