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病理技术中宫颈巴氏涂片与液基薄层技术的对比论文_范秋磢

探讨病理技术中宫颈巴氏涂片与液基薄层技术的对比论文_范秋磢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76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TCT检测技术在宫颈病变细胞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TCT组与传统巴氏涂片组在制片技术、报告形式及阳性检出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CT组明显优于传统巴氏涂片组。结论:TCT技术在宫颈病变的预防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TCT;传统巴氏涂片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CT detection technique in cytological screening of cervical lesions. Methods:the TCT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Pap smear group were compared in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the report form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Results:the TC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Pap smear group. Conclusion:TCT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lesions.

Key words:TCT traditional Pap smear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25-35、40-60岁两个为高峰年龄,一般高峰年龄为45岁。目前对该病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可能的因素较多,如性生活过频及分娩次数过多而造成宫颈撕裂及感染,还有是慢性炎症、梅毒、包皮垢等的刺激,但最近研究表明,与病毒感染也有关系,如从宫颈癌患者的脱落细胞中分离出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尤其与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更为密切,特别是HPV的16、18型,其次是31、33、35型。然而,宫颈癌又是可以通过早期的细胞学筛查和早期干预来达到预防的,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方法的出现,使得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50年间降低了70%[1]。但是,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方法因假阳性率居高不下,难以为宫颈阴道细胞学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并受到某些临床医生的质疑。近年来,楚雄州人民医院病理科引进了广州安必平公司的沉降式液基薄层技术(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检测,现对3487例TCT宫颈细胞学检查及同期做传统巴氏涂片检查的1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制片、报告形式及阳性检出率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2010年8月至11月到我院妇科门诊自愿做TCT宫颈细胞学检查的3487例患者,同期到妇科门诊做传统巴氏涂片检查的114例患者。

(一)制片方法

传统巴氏涂片是用宫颈刮板插入子宫颈管内,围绕子宫颈旋转1周,将刮出物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涂在玻片上,固定、染色后在光镜下人工阅片,应用巴氏分级分类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TCT技术是将扫帚状塑料采集器的中央毛刷伸入宫颈外口和宫颈管内,旋转5~6周,收集宫颈及阴道断端移行区的脱落细胞,然后将扫帚状采集器推入保存液的小瓶底部,迫使刷毛全部散开来,上下10次,使得较多细胞进入保存液,然后将标本送到病理科制片,制片前先将细胞保存液震荡5-8分钟,再采用自动移夜机将混有细胞的保存液移到试管中进行离心,最后将其放到制片机上制片,即可在载玻片上制成直径2cm的细胞薄片,再经95%的乙醇固定,经巴氏染色,最后透明封片,并在光镜下人工阅片(最好采用系统阅片),应用TBS分级系统。

(二)分析方法

通过制片技术及相应的诊断系统对两组的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检出率是指宫颈细胞学诊断阳性患者在同时期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全部病例的百分率。

二、结果

巴氏分级与TBS系统在分级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分类法,巴氏分级过于简单,无法与TBS一一对应,但从病变的危险程度上看,巴氏Ⅱ级相当于TBS中的炎症,Ⅲ级接近于ASC、LSIL,Ⅳ级接近于HSIL,经过对两组技术的对比研究,再结合病变危险程度上巴氏分级与TBS系统,得出结果。

(一)巴氏涂片异常情况

巴氏涂片检查共114例,异常涂片10例,其中炎症9例,非典型细胞1例,HSIL0例,LSIL0例,宫颈癌1例。阳性检出率为8.77%。

(二)TCT细胞学涂片异常情况

TCT细胞学检查共3487例,异常细胞涂片共571例,其中炎症521例,非典型鳞状细胞22例,HSIL15例,LSIL19例,不典型腺细胞2例,宫颈癌0例。各类微生物感染:霉菌8例,HPV4例,滴虫5例,疱疹病毒l例。阳性检出率为16.37%。TCT组的阳性检出率是传统巴氏涂片组的2倍左右。从总数据中可看出,做传统巴氏涂片的患者明显减少。

三、讨论

宫颈癌对妇女的威胁仍占首位,近1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倾向。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前病变,其发展为宫颈癌大约有10年的较长过程。传统的巴氏涂片对于宫颈癌的筛查被认为是肿瘤预防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已经应用了50年,由于它容易漏诊误诊,以至于造成了高过15-40%的假阴性率,纠其主要原因:①细胞丢失:80%以上的细胞滞留在细胞采集器上;②涂片质量差,细胞相互重叠或被黏液、炎性细胞、细胞碎屑以及出血造成RBC覆盖,难以观察;③诊断难度大:在大量杂乱的细胞中寻找少数异常细胞是很困难的;④可能病变的细胞没有被取到。巴氏分级分类诊断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分级范围过宽,没有与组织病理学相对应的术语,对临床缺乏明确指导意义,致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上世纪末出现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系统(TCT),它克服了传统巴氏涂片在制片技术上的许多缺点,最主要的是TCT的细胞丢失少,干扰因素小,如TCT在制片过程中,使黏液及部分非上皮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最终制成均匀薄层的细胞涂片,这样保持了细胞的结构,更能识别出滴虫、霉菌,疱疹病毒等多种细菌病毒,较传统方法更全面,再结合TBS报告系统为病理医师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细胞学报告。从本次调查统计看出,TCT组的阳性检出率是传统巴氏涂片组2倍左右。妇科液基细胞学技术(TCT)的阳性检出率与传统巴氏涂片相比:准确度高,不合格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能确保每次收集的样品合格。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还获得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使用的防癌筛查方案。妇产科专家郎景和指出:细胞学、阴道镜检和组织学即是诊断方法亦是要依次进行的三阶梯诊断程序。一般不逾越,细胞学是始初的检查,是其他两项的基础[2]。阴道镜专家宋学红也指出:遵循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学活检三阶梯式诊断程序,是减少误诊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TCT检测技术能检查出更多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更好的达到“早发现,早诊断”的目的。

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筛查工作不完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且其中80%的患者确诊时是浸润癌,因此早发现、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TCT是细胞采集和玻片制备的革命,对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必将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这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王莹,卞美璐等.液基薄层宫颈细胞学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2.

[2]郎景和.子宫颈病变防治的几个问题[J].世界医学杂志,2004,8(11):1-3.

论文作者:范秋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探讨病理技术中宫颈巴氏涂片与液基薄层技术的对比论文_范秋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