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力资源政策应支持第四产业的崛起_第四产业论文

国家人力资源政策应支持第四产业的崛起_第四产业论文

国家人力资源政策要支持第四产业的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源论文,政策论文,产业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可利用材料和能源正迅速减少,资源开发重点已转向信息产业

□发展信息产业亟须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完善,其核心是构筑产权保护规则

□加大信息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促进第四产业兴起的重要策略

高新技术引起的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往往超过我们的感觉和想象,如果对此反应迟钝,终会使人们处于一种“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尴尬境地。本世纪末全球生产方式发生的革命性变化是,在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材料、能量和信息中,人们越来越把开发的重点转向信息。这是在全球可利用材料和能量迅速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人们必须更加集约地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为此,人们只有掌握更加有效加工自然物的手段。这些手段被通俗地称为高新技术。高新技术更精确地消除了自然对人的随机性和不定性。换句话说,就是增加了自然物的确定性。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这就是增加了其负熵值,亦即信息量。因此,信息技术一直处于高新技术的核心。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由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部分组成。它包含了信息的产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和利用等具体内容。从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来看:60年代是大型机时代,这和当时大企业集中管理趋势相一致;70年代是小型机时代,计算机开始为中小规模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有效服务;80年代是个人机时代,以IBM—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作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横扫全球,几乎进入一切工作领域;90年代将是全球网络的时代。已经热遍全球的互联网络(Internet)明确预示了这一点。这匹计算机加网络的巨兽是迄今为止人们共同制造出来的一台最大机器,是预示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向的最新奇迹。在它的推动下,“计算机就是网络”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整个信息产业界又进入了一个重大战略变革时代。

在许多传统产业衰落的同时,信息产业如日在中天,蒸蒸日上。它的飞速发展正在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据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信息职业”已占各种职业总和的40%以上。仅以美国为例,70年代以后,从事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的人数已超过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全部从业人中的半数。显而易见,信息产业正在成为第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极其迅猛,个人计算机销量在1995年猛增,达118万台,比1994年增长60%以上。全国个人计算机保有量估计超过330万台,其中,通过不同形式联网的计算机达120万台,联网率已达到近40%。这是一种静悄悄的革命,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高度重视它。

历史表明,在任何重大变革的关头,一步占先,则步步占先;反之,一步落后,则步步落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考虑,如何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抢占这个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人们非常容易把生产革命单纯看作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从表面上看这并不错。但是,体制和政策的激励是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真正原因。试想,如果没有现代市场体制和知识产权政策,决不可能造就微软公司,IBM公司,以及它们的总裁盖茨和郭士纳等世界计算机巨子。同样,没有我国的市场取向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也不可造就方正集团和王选,联想集团和柳传志、倪光南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体制和政策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一种公共投资,是激励和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体制和政策环境的核心是产权保护规则的建立和实施。由于建构任何产权保护环境都是有成本的,社会为此要消耗一定的有效资源,同时,体制和政策建设也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生产力之外投资的结果。同时,它又可能使经济主体从生产力之外增进收入和资源。人们现在把体制和政策环境也看作是一种长期积累的、重要的资本性资源。建构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中国跨世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角度,促进和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调整产业政策,保护企业产权和知识产权,支持高质量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在世界信息产业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高质量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实力在迅速超过传统的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除有形资产外,更重要的是拥有巨大无形资产,即人力资本的价值。它直接表现为企业创造力、发展活力和知识产权占有量。高新技术含量高、高级优质人才密集的企业规模和数量是下一个世纪国际竞争较量的热点,为将其作为发展重点,必须高度注重企业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各种侵权事件的打击力度,保护高质量人力资本投资的高收益,以进一步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

第二、加大信息产业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信息产业发展中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高智能机器的开发不但没有削弱人的知识和技能在生产中的地位,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的作用。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的创造思维、熟练技能和价值取向,这使得人力更加不可为机器所代替。这种现象对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人力的不可替代性说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相应人才的拥有量。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规模要进一步扩大,同时,教育培训要改变过去单纯重视理论和学术的学院派贵族化模式,着重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第三、高度重视信息产业领域的应用服务型人才培养。纵观信息产业发展史,可以看到80年代(及此之前)信息技术是一种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而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成为一种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80年代以前信息产业的目标是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尽可能量大;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的目标是使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尽可能有用。这种目标选择使得应用服务型人员培养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扩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人力资源开发应采取科研型人才与应用服务型人才并重的方针,当前,特别要侧重应用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为进一步开拓信息产业更广阔的服务市场准备骨干力量。

第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普及性培训,加大培训中操作技能含量。根据国际数据集团(IDG)提供的资料,1995年世界人口(57.5亿)中只有17%(约10亿)的人使用信息技术,而到2020年(总人口将达80亿)将有75%(约60亿)以上的人使用信息技术。考虑到人口中还包括婴幼童和老人,那时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将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换句话说,25年内信息技术将达到全民普及的程度。今后信息技术的使用人员将远远多于研制人员,人们将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作技能来掌握,而不是作为一种科学文化知识来学习。因此,普及性培训的需求量远远高于专业性培训,同时技能型训练的需求远远高于知识型训练。针对这种情况,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普及性操作技能培训系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第五、改革教育培训内容和考核鉴定方法。教育培训的内容及相应的考核鉴定标准一定要紧跟技术发展、密切结合实际应用操作。决不能重蹈传统教育培训考核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自我循环、自我服务的覆辙。要全面改革对应用人员的考核鉴定方法,彻底根除那种重知识、轻操作,出难题、出偏题,陈旧过时,考非所用的状况。信息产业是发展变化最快的产业,如果不能根据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育培训和考核鉴定的内容,很可能误导人力资源开发方向,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最近劳动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领域的操作性技能培训考核,并授权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组织这项工作。鉴定中心已经聘请国内著名计算机专家学者组建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并开发设计了一整套新型培训考核方案,在标准、规范、培训、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上都作了重大改革。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经济起飞事业一些实际有益的工作。

标签:;  ;  ;  ;  

国家人力资源政策应支持第四产业的崛起_第四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