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细节经营”,让师生归属在“阳光”里论文_毕小丽

透过“细节经营”,让师生归属在“阳光”里论文_毕小丽

——校园小文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初探

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264300

前些日子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专题研讨会”。学习期间让我的头脑、身心充斥着无数的新奇与感悟,拙笔牵扯出内心的焦灼与渴望,愿其能在冬日暖阳里为特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添上一抹色彩!

“归属在阳光文化里”

学习期间一份交流材料里的“归属”一词引起了我的思考。学校归属感这个概念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已经提出了几十年时间,中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概念,中国学者徐琴美等人在2005年指出,学校归属感是师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学校活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联系近些日子里的校园、班级各种细节小文化,我忽然觉得把这些小细节做细、做精、做常,师生就会沐浴在阳光般的校园文化里,必会把学校看作成“大家庭”般地去爱和归属。

班级小文化:“感谢即时贴”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的反映,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这学期我们在班级的宣传栏里开辟了一个“感谢即时贴”的专栏,老师、学生、家长随时可以把自己对学生、对老师、对同学的感谢贴在栏内,及时表达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课间、课后“即时贴”的旁边围满了人,“孩子们:今天课堂上你们的发言,老师已经记下来了!真精彩!——贴人:毕老师”“老师:课堂上你的讲解让我及时弄明白了理由,谢谢!——贴人:郑东”“毕老师:感谢您的每天留言,您的留言本留下了您的劳心,也留下了我们对您的感激深情!——家长: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看着那些充满真情的“即时贴”,内心柔软而又温暖,那是我们师生、家长流露的真心话语呀!读“即时贴”的孩子们有点头称赞的,有脸红浅笑的,有深思默许的,站在 “即时贴”周围,如处在一个平和、诚待的温馨港湾,沐浴在班级阳光文化里的每一个孩子,怎会不在这充满欣赏、和谐、温暖的环境里,学会感恩、学会赞美,怎能不让阳光成为自己每一天生活的主题呢?

短信小文化:“背后有牵挂”

“是你们成就了我生活中每个多彩的一天,对曾经的相助深表感激,对曾经的相处倍感珍惜,对未来的合作永感期望……”这是我校多年蝉联荣获“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时校长发给我们的感谢短信;“我们在乎工作中随处可见的真诚和感动,我们珍惜生活中每一位一起走过的亲人和朋友,我们感恩以往的岁月里您们的支持和付出……”这是新学期时,校长发给教职员工的寄语短信;……这些话语虽然不多,也不是天天发来,只是我们教师在获奖时、生病时、受挫时、失意时,作为大家庭的家长发来的真切心声,像是背后支撑的脊梁,也像脚下牢固的根基,给了我们大家庭的温暖与大家庭的力量。这些短信在手机里很长时间,我们不想把它们删去,时常收到、看到短信,平添了学校犹如温暖家的感觉。当这样的感觉积蓄到一定的时刻,得到的不仅仅是尊敬,更多的是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认可,那时行走在学校发展的大路上时,学校领导们一点也不孤独,因为身旁、身后到处都是学校发展的助手与帮手。

广播小文化:“送您一首歌”

每天清晨、中午校园广播就会准时开播,以往我们的栏目主要有校园采撷(班队动态)、好人好事、银帆文学(学生美文品读)、新闻时事、轻松驿站、温馨提示(天气变化)等栏目,这些内容多是围绕着班级与学生。新学期开学后学校为老师们又添了一个小栏目“送您一首歌”。语文组的孔老师近期参加威海市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清晨的校园广播里传来学校送他们语文组一首歌《众人划桨开大船》,当“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百舸争流千帆进……”的旋律响彻在校园的上空时,我忽然觉得这首歌不仅送来的是鼓励,还有团结合作的希望;学校这样做也不仅仅是送了一首歌给大家轻松,更为所有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团体心理辅导的好契机。

休息小文化:“馨宁一小屋”

教师办公室作为群体意义的团队形式,对于构建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办公室文化需要精心营造,办公室要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园,创设一个雅致而有情趣的工作环境,通过整齐的物品摆放,花草等植物的点缀使办公室充满生机。新学期总务处为每个办公室送来了四盆鲜花,有万年青、仙客来、红掌、吊兰等多种品种,我为鲜花常浇水,鲜花送我青翠绿。走进学校为老师们课间休息另辟蹊径的“馨宁小屋”里,哇!真雅静!绿色的方桌子、浅色的小椅子、喷香的咖啡、沁香的茶水、电脑、书刊、鲜花、水果……“学校为咱们开放的休息舒心的小场所,有心事、烦恼时,一个人或者三两知己来这里说说话、聊聊天,舒缓一下情绪,宣泄一下烦恼,静静地看会儿书、喝点咖啡或茶水,等舒心了、发泄了,再精神抖擞进教室。”听着同事一番话,静默无语中深深地嗅了一口茶,香到心底了!真舒心呀!这小小的“馨宁小屋”给我的感觉,犹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淡远的,却是深刻的!

论文作者:毕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5

标签:;  ;  ;  ;  ;  ;  ;  ;  

透过“细节经营”,让师生归属在“阳光”里论文_毕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