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明星建筑师及其建筑的思考论文_尤韵雅,朱硕

中国的明星建筑师及其建筑的思考论文_尤韵雅,朱硕

南京工业大学 211816

摘要: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开放,许多外国明星建筑师纷纷在中国进行着自己的建筑实践,本土建筑师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通过对中国的明星建筑师的思考,分析明星建筑师的特点及作品,并进行思考,希望对于本土建筑师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明星建筑师;作品;思考

引言

明星与建筑师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很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更不必说用明星去定义一个建筑师。但是随着媒体社会资讯的爆炸,对于建筑师来说,其本身及作品也更容易借助媒介的力量被广泛传播。虽然社会给予了建筑师一夜成名的机会,但是任何建筑师在其一鸣惊人之前都是在默默努力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明星建筑师更多的使用在外国建筑师身上,他们长期活跃在建筑一线,具有很高的人气和知名度。但当谈论到中国的明星建筑师时,就显得有些另类,因为在当下的建筑评判标准之下,很少有中国建筑师能够成为明星,甚至是到国外参与竞争,获得西方建筑学界的认可。因此如何让中国的建筑师成为建筑界的明星,让中国的建筑师更具有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明星建筑师的两条路子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建筑教学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建筑学教育是将西方的建筑体系运用到中国建筑的教学之中,中国甚至整个东方并未占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日本的建筑师薪火相传,经过几代人的蛰伏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全球化之后,一大批外国明星建筑师涌入国内,为中国建造了大量的建筑。外国建筑师在为国内建筑师带来经验交流的同时,垄断了高份额的设计市场,国内的建筑师在大型项目中很难起主导作用,中国建筑师迫切需要自己的代言人。

2012王澍获得建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立兹克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马岩松也通过梦露大厦的竞标成功也成为国内建筑师在国外成功的开拓者。纵观他们的作品之路,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可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成名之路:一种在寻找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转译方式,回归传统;一种是通过对于西方高技术的运用来解决问题。

1.1 回归传统

中国的城市用30多年的时间经历过去200多年间西方城市发生的事情,许多城市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村庄逐渐在消失,这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消失。王澍的设计要恢复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符号,而是要再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力,让人们的生活回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王澍的作品具有如下特征:1.直观上可以看出而出的中国元素,如坡屋顶、太湖石演变出的建筑入口2.木竹砖瓦等传统的建筑材料3.从传统构造中演变而来的结构形式4.空间的内外渗透,各种园林(如借景等)设计手法的应用5.建筑更像是一幅动态的中国山水画,包含了时间的因素,叙述了一个故事。

1.2非线性设计

马岩松是当代中国建筑师中最具影响力和个性最鲜明的几位之一,虽然他的作品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是他也在想如何去寻找城市中的自然与诗意,使得城市是为人而服务,不是为资本和权力而服务,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山水城市”的概念。总的来说马岩松的作品具有如下的特点:1.非线性的建筑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识别性2.作品体现了现代科技和建造技术的力量3.通过建造活动去(高层建筑甚至是城市)创造一个真正的山水。

2明星建筑师特点及其作品

2.1明星建筑师的特点

2.1.1在与业主的对话中角色的转变,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由于许多明星建筑师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设计水平,往往一些政府机构或者项目开发者都会采取邀请的方式让建筑师加入到项目设计之中,并且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在项目选址、项目定位等方面自由发声,完整地参与到建筑建设之中。

2.1.2作品的高度辩识性,个人符号明显

通常来说,一些明星建筑师有不同于他人的设计思想并坚持地融入到建筑创作之中,从而自身的作品在造型、材料、空间等方面明显地呈现出与其他设计者不同的地方。

2.1.3对于建筑潮流的一种引导,对建筑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见性

明星建筑师的作品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实验性质,往往会对建筑方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许多建筑师投身到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王澍却去研究起乡村。这在当时有点很难被别人理解,但是如今的乡土热,建设美丽乡村等浪潮,证明了明星建筑师具有一定程度上先见之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4新技术的尝试运用,带来某一方面的突破

明星建筑师对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大胆尝试应用,会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方向;在建造之中对于细节的苛求会要求一些供应商和配合专业不得不进行突破创新。

2.1.5建筑作品容易引起学术探讨

明星建筑师在众多学子中具有很高的人气和拥趸者,但是在社会评价中其某一作品往往会带来很多的学术探讨,既有支持也有声讨,很难统一具体的判断标准。通过这种学术的讨论可以带来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推动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2.1.6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批判,文化的重构

明星建筑师通常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通过建筑设计去改变人们的生活,重新构建社会文化,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来反思当下。

都市实践事务所通过对土楼的研究学习,以福建土楼为原型探讨低收入人群的廉租型超小住宅,考虑了多种户型组合和交流模式。土楼公舍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探讨如何用土楼这种建筑类型去弥补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城市空缺”,这也是对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贡献。建筑师希望通过“土楼公舍”这个实验能为中国的城市低收入住宅打开一条思路。新土楼既是一座建筑,又是一个社区,尤其是关注低收入人群,已经走到人文建筑的层面。

2.2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2.1学术价值

建筑设计的过程决定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明星建筑师在项目中掌握的话语权某种程度上为建筑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土壤,因而可以大胆的在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对于建筑发展的来说,通过研究其作品,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明星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可以对宏观的建筑发展趋势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和可能性。

2.2.2商业价值

张欣曾经说过,“商业是建筑艺术最有效的推动手段”。虽说许多建筑师怀着“虔诚”的意图,但是最终仍难逃资本权力的强势控制力。明星建筑师与建筑捆绑在一起,作为一种品牌或者说是符号,给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2.2.3社会意义

借助于媒体的宣传,许多建筑师开始在大众视野中频繁的出现,使得非专业建筑人士对于建筑设计和建筑师的了解有所增加。这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建筑师作为创作主体的地位和价值也逐渐被社会承认和关注。许多明星建筑师的建筑探索表达了对“建筑本身、生活方式本身的多种可能性的存在的承认和膜拜”。因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建筑设计去改变人们的生活,去改造整个社会。

3.思考

3.1 关注建筑本身

明星建筑师的成功不是偶然,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建筑师本人,或者纯粹去模仿建筑,忽略其作品的价值及背后的思考和探索,更不能将明星建筑师作为理想去追求。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们扎实的建筑设计能力,其所有的一切突破都是建立在此之上的,成名不是偶然,而是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

3.2 本土性与国际化

许多明星建筑师虽然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手段,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其最终仍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传统的价值回顾。任何建筑都有特定的土壤,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如何以西方评价为导向的建筑学中实现中国建筑的价值?中国的建筑师如何走出国门去国外的建筑市场分一杯羹?中国的明星建筑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行之道。

3.3适当的让步

许多的明星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都会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甚至会拒绝妥协,从而导致建筑成本的上升或者功能利用的不合理。虽然在建筑最终呈现出来了完美的视觉效果,但对于其中的使用者来说则不是很友好。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去创造舒适的使用空间,让建筑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4结语

建筑师称为明星应当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不能因为建筑创作的与众不同而对其否定。中国的建筑师应当植根于本土的文化土壤,在为中国做好设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与到世界的竞争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澍,陆文宇.循环建造的诗意 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J].时代建筑,2012(02):66-69.

[2]方振宁.建筑与自然和音乐迂回 哈尔滨大剧院[J].时代建筑,2016(03):72-81.

[3]蔡瑜.中国当代建筑集群设计现象研究[D].同济大学,2006.

论文作者:尤韵雅,朱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中国的明星建筑师及其建筑的思考论文_尤韵雅,朱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