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伊贡滑坡遥感解译_滑坡论文

西藏伊贡滑坡遥感解译_滑坡论文

西藏易贡大滑坡遥感解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遥感论文,西藏论文,大滑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2000年4月9日发生的易贡藏布大滑坡引起了全国的严重关注。获悉该消息后,我们立即查询滑坡灾害区的卫星数据,据查,5 月4 日法国SPOT4号卫星接收到了灾害区的图像,但需从法国接收后寄来。 在等待SPOT数据期间,我们收集了易贡藏布灾害区滑坡前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4号的TM数据,经处理,制成彷自然彩色的图像, 再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解译,初步查明了大滑坡前易贡藏布湖地区的地质地貌环境、滑坡、泥石流分布及土地覆盖状况。

获得SPOT数据,同样方法处理制成彷自然彩色的图像后,立即对滑坡后的灾害环境进行了初步定性定量解译,解译结果及时发往西藏易贡藏布大滑坡前线指挥部,供救灾工作参考。

2 卫星数字图像处理

卫星数字图像处理以ENVI软件为主,辅以POTOSHOP软件进行。

易贡湖地区所在TM数据为1998年11月15日接收的轨道号为135/39的数据,3个波段的数据量约120M,为了减小运算数据量, 裁切了所需滑坡灾害及周围地区866×809像元范围的数据进行处理。

为了能明显反映岩石、土壤、水体及植被,经试验, 我们选择了7(2.08-2.35)、4(0.76-0.90)、2(0.52-0.60)波段进行组合,生成彷自然彩色的图像。

据查,当地最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为1:10万,我们以该地形图地理坐标为控制,对合成图像进行地理配准与几何校正。在研究区范围大致均匀分布地选取了20个控制点,用cubic法,几何较正的均方差为0.9。

法国SPOT4号卫星接收数据的时间为5月4日凌晨4点28分47秒,3 个可见光及1个红外共4个波段,总数据量约38M。 我们裁切了所需滑坡灾害及周围地区1900×1700像元范围的数据进行处理。4 波段数据图像的地物信息明显较3个可见光波段丰富,我们采用4、3、1合成彷自然彩色的图像。以经过地理配准与几何校正的TM图像为基准, 通过image toimage功能对SPOT图像进行配准与校正。

3 卫星数字图像解译

3.1 易贡藏布大滑坡发生前的区域环境解译

利用TM彷自然彩色的图像结合当地1/100万地质图对滑坡前的区域环境进行解译。

易贡藏布大滑坡位于西藏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山原区的易贡藏布深切割极高山地貌区。其构造体系属青藏歹字型体系,位于西藏北部弧形构造南缘的当雄—嘉黎断裂带,该处地形严格受断裂带控制,易贡藏布200km长的河谷沿断裂带发育。 当雄—嘉黎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林芝断裂交叉,构成人字型活动断裂带,形成著名的通麦—林芝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地震,据历史地震记录,1938~1967年的29年中,该带发生6级或6级以上的地震8次,该带的地震活动对区内的滑坡、 泥石流的形成发育和活动有重要影响。

易贡大滑坡便发生在两断裂带交叉部位附近。主要滑坡物质为石碳系旁多群(C[,pn])的碎石,由灰绿色生物碎屑灰岩、钙质砂岩、泥岩、中粗粒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还可能有部分二迭系的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及混合岩和喜山期花岗岩碎块。

易贡湖位于易贡藏布的下游,滑坡前的易贡湖盆地并不完全充满湖水,多条漫流呈网状分布,总面积约26km[2]。 湖的上下河口高程为2230m及2190m,两岸山岭高程为海拔4000~6325m, 最大岭谷高差达4135m。为典型的深切割极高山地貌。4400m高程以上为积雪覆盖及冰川活动区,4000m以下大部为森林覆盖,冲积扇上有农作物及居民点分布。 易贡湖下游河口两岸有大规模滑坡、泥石流沟分布。4月9日发生的易贡大滑坡发生在易贡湖下游河口北岸的扎木龙沟。

扎木龙沟为一沟床深切,呈羽毛状水系的泥石流沟,其流域面积约28.8km[2],沟头高程5520m,主沟道比降约33.3%,沟头及上游两岸近10km[2]范围为危岩区,左岸危岩区以滑坡及崩滑为主, 右岸以崩塌及坡面泥石流为主。下游至沟口有一喇叭形堆积扇,面积约3.4km[2],由此推测历史上扎木龙沟曾多次暴发泥石流。从堆积扇上的植被分布及沟深切的情况看,该沟至少在1998年11月前处于泥石流活动的停歇期。

紧邻扎木龙沟东面是一个大规模顺层古滑坡,我们暂定名为甲中滑坡,估算滑坡体积约10亿方。影像显示该滑坡的运动方式为推移式,后期至少曾有四次次级活动,存有四级平台台阶,目前整体稳定,仅前缘局部可能小规模复活。

扎木龙沟对面是一个大规模树枝状水系的泥石流沟, 流域面积约65.5km[2],中上游有冰川滑坡及支沟泥石流发育。该条泥石流沟活动较频繁,在沟口形成约6km[2]的堆积扇,将易贡河推向对岸,是历史上造成易贡河堵塞的主要灾害,推测也是易贡湖形成的主要原因。周围还有多处冰川滑坡、泥石流分布。

3.2 易贡大滑坡后的图像解译

发生26天后的易贡大滑坡在SPOT彷自然彩色图像上显示非常清楚,呈上下部粗,中间细的紫色长条形,边界清晰, 碎屑流体覆盖面积约12km[2],跨越易贡湖口的天然坝约2.4km[2]。分析其影像可看出,滑坡从扎木龙沟的沟头向下滑,促使部分危岩区的滑坡及崩塌活动,在陡峻深切的沟谷中形成高速碎屑流直泻约10余公里堵断易贡河,该碎屑流约可分为4个区段,①滑坡及崩塌区, 为位于原沟头及危岩区的呈菱形的部分,是生成碎屑流物质的地区;②碎屑流的拥堵、流通和加速区段,该段沟床紧邻东侧甲中滑坡后壁部位,是碎屑流的腰部,原为扎木龙沟最窄最深的部分;③碎屑流的主运动区段,2区段以下部位, 获得加速度的碎屑流在该段沟床中猛烈向下冲泻并向两边扩展;④碎屑流堆积区,沟口至易贡湖对岸的天然坝。由于原主沟道比降较大,还有部分物质拥堵在2区段,所以可能还会有小规模的活动。

堵断易贡河后使易贡湖成为一个覆盖面积约33km[2]的大湖。 泥流正随着易贡河流向下游运动,影响范围清楚。

图像表明今年的雪线较1998年下降许多,溶雪量将大大增加,而坝体是脆弱的,有更多的来水补给时,易贡湖可能溃决形成洪水,给下游造成严重灾难,给易贡藏布江及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标签:;  ;  ;  

西藏伊贡滑坡遥感解译_滑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