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学校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论文

融合教育学校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

关文军1,2

(1.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儿童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17;2. 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17)

摘 要: 使用《学生课堂参与量表》和《我的班级》问卷对融合教育学校中178名残疾学生的班级环境和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残疾学生所处的班级环境总体呈现三个典型类型,分别为积极型、一般型和问题型。其中,残疾学生在积极型和一般型班级环境中的分布较多;且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总分在积极型班级环境中最高;在积极型和一般型的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服从性参与水平显著高于问题型班级,脱离课堂的水平显著低于问题型班级。相关分析发现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间关系紧密;回归分析进一步指出,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最重要预测因素;秩序和纪律仅对残疾学生情感参与有显著预测力。

关键词: 融合学校;残疾学生;班级环境;课堂参与

一、 引言

课堂参与是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表现形式,除了直接反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状态和学业表现之外,还间接体现了教师教学质量高低注 Greenwood C R,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ime, engagement,and achievement in at-risk versus non-risk students, Exceptional Children ,vol.57,no.6,1991.。相关研究也发现,课堂参与不仅是学生学业成就、升级与留级、可否顺利毕业、逃学、旷课等变量的强力预测因素,还对学生的学校认同、班级认同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获得,甚至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注 Skinner E A. Pitzer J R,Developmental dynamics of student engagement, coping, and everyday resilience,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 Engagement ,2012.

作为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和课堂表现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班级环境的作用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从班级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层面对学生课堂参与影响做了调查和分析。有关班级物理环境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者主要关注了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例如Glass和 Smith(1979)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讨论了班级规模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注 Glass G V. Smith M L,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class size and achievement,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vol.1,no.1,1979.,结果发现规模较小的学生参与课堂机会要远高于规模大的班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差异并不明显,其原因可能与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的形式主要为行为参与,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主要为认知参与有关。Wendy则从课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班级座位编排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影响,指出课堂空间构成对课堂中的人际互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对班级的态度有重要影响[注] Wendy L H. Bonnie J L,The effect of family, school and classroom ecologies on changes in children's soci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first grad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40,no.4,2004.。有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前排——中间效应”,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比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动力,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教师与同学的认同,对班级的态度也更为积极[注] 恽广岚:《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 。

新疆博湖县的非遗资源号称“全疆第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之庞大不言而喻。在2013年6月8日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上,新疆博湖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自治区8项,13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成为了自治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县。据2016年9月27日新疆博湖县统计局发布:博湖县拥有国家、自治区和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145个,成为全疆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县。

有关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者主要从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在同学关系良好、凝聚力高的班级环境中,儿童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注] Dunn R J. Harris L G,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of climate and the impact on school achievement,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vol.25,no.2,1998.;也有研究者发现教师关怀、教师提供的支持以及来自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越多,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精力也会变得越多;同时,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关怀和支持越多,他们更愿意寻求学业上的帮助、使用自主学习策略,并较之于其他学生表现出更少的问题行为[注] Ryan A M. Patrick H,The classroom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hanges in adolescent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during middle school,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38,no.2,2001.。另外,相关研究还指出这种影响在低年级段的学生中更为明显[注] Patrick H. Ryan A M,Identifying adaptive classrooms:Dimensions of the classroom social environment,In What Do Children Need to Flourish ,2005.。这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主要以外化为主,而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化向内化开始转换,但教师支持和关怀依旧是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大量研究者讨论了同伴关系对学生课堂参与和学业表现的影响[注] Ladd G W. Coleman C C, Children’s classroom peer relationships and early school attitudes: Concurrent and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8,no.1,1997.,结果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的班级适应并能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同伴排斥和拒绝则会降低学生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并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

从已有研究不难看出,班级环境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这种影响产生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物理因素,又有班级文化、教师关怀与支持、同伴关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的范围也是比较宽广的,既能影响学生对课堂参与的态度和积极性,又能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具体行为表现和参与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产生影响,还能间接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结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甚至这种影响还可能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性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

1. 《学生课堂参与量表》

半年的时间里,李孝弟跑遍了宜章县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地。支撑他的,除了两年的任期,还有这支背后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田间地头,风里雨里,跟随他的团队成员是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尚未注意到这一点。大部分有关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文献仅仅关注到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相关影响的程度如何,或者单独探讨某个或某些班级环境因素(如班级规模、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同伴支持等)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并未就二者之间发生作用的深层次关系进行讨论和分析。尤其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讨论二者之间关系的文献更不多见。这显然不利于明确普通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产生影响的具体作用途径。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不同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特点,以及融合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间深层次的关系,以期为融合班级环境的创设和改造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相关分析结果(表4)显示,残疾学生情感参与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班级秩序纪律有显著正相关,和学习负担有显著负相关;服从性行为参与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显著正相关;努力性行为参与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显著正相关;认知参与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显著正相关,和学习负担显著负相关;脱离课堂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显著负相关,和学习负担显著正相关。

(二) 研究工具

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在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快速推进,我国普通学校中残疾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多,所受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融合教育环境中相对“特殊”的群体,残疾学生既有与普通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地方,又有着与普通学生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残疾学生在普通班级内的人数相对较少,通常只有1-3名,并且很多时候还非同类残疾,彼此间差异大,属于班级环境中的“小众群体”,有着小群体特有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身体或者心智的障碍,大部分残疾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普通学生,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可能存在学习困难;另外,普通学校中师生对待残疾学生尚未彻底改变的偏见和态度也依然存在,对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不利影响。因此,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方式和发生作用的途径可能存在与普通学生不一致的地方。

绩效考核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考核主体对协调、指导、控制下属工作进展的情况,要善于分析总结和记录、调整任务进度、合理安排人员工作、及时进行双向反馈,辅助员工做好绩效改进。

本研究选用Wang等人于2014年修订后的《学生课堂参与量表》(CEI)为调查工具[注] Wang Z. Bergin C. Bergin D A, Measuring engagement in fourth to twelfth grade classrooms: The classroom engagement inventory,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vol.29,no.4,2014.。在本研究中,先对此工具做了翻译和本土化修订。修订后的问卷仍然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情感参与、服从性行为参与、努力付出型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脱离课堂 。全部问卷总共20道题,采用教师“他评”的方法,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残疾学生的了解,对其课堂学习表现与问卷描述情况的符合程度进行5点量表进行评定,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结果表明,翻译并本土化后问卷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具体指标分别为χ 2/df =2.29,GFI =0.92,NFI =0.86,CFI =0.92,AGFI =0.9,NNFI=0.89,RMSEA=0.09;各维度的Cronbach’sα 信度系数分别为:情感参与维度0.93;认知参与维度:0.95,努力性行参与维度0.93;服从性行为参与维度0.77 ;脱离课堂维度0.92。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为0.96。

2. 《我的班级》问卷

该量表由江光荣编制,由 5 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测量班级环境的 5 个维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和纪律、竞争和学习负担。问卷共包含38道题,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从不如此”到“总是如此”依次记1-5分。原问卷信度良好,五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9-0.93之间[注] 江光荣:《中小学班级环境: 结构与测量》,《心理科学》2004年第27期。 。在其他相关研究中,该问卷被证实是个有效的班级环境测量工具。本研究中,《我的班级》问卷总的Cronbachα 系数为0.85,各维度的Cronbach’sα 信度系数分别为师生关系0.93、秩序和纪律0.83、竞争0.86、学习负担0.77、同学关系0.85。采用结构方程进行模型验证,主要的拟合指标分别为:χ 2/df =4.07,CFI =0.93,TLI =0.89,NNFI =0.92,GFI =0.89,RMSEA =0.08。

不管林小敏把他夸得有多好,卢一平一旁明白了。她这是给我戴蒙眼呀,她这是哄我拉磨呀,她这是把我当毛驴子使唤呀。我真是一尊财神吗,我真是一座金矿吗?我要是财神,我甘愿任人驱使吗?我要是一座金矿,我稀罕一点蝇头小利吗?

4. 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回归分析

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泄洪洞和水电站等五部分组成。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墙式堆石坝,坝高46 m,长350 m。

正式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担任主试。问卷填写过程中主试给出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作答,强调问卷的保密性。所有测试完成,将所收集问卷顺序编号用于后续的结果分析。

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具体用到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等。

(三) 研究结果

1. 融合教育学校班级环境类型分布

参考屈智勇(2004)[注] 屈智勇, 邹泓, 王英春:《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年第27期。 、张春妹等(2006)[注] 张春妹, 邹泓, 侯珂:《小学儿童尊重行为与人格, 班级环境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22期。 研究,以残疾学生个体为单位,班级环境5个维度为分析变量,进行K-Means 快速聚类分析,综合考虑类间均方与类内误差均方之比及各类别分数等因素。结果发现,聚类分析将班级环境归为三种类型。具体结果见表1。

表 1残疾学生所在班级环境特点的聚类分析

注:“**”代表p <0.01,“***”p <0.001

其中,类型1为积极型,这类班级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突出,表现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班级秩序纪律良好,竞争气氛浓厚,学习负担较轻;类型2为一般型,这类班级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得分较高,竞争气氛一般,学习负担较类型1重,秩序纪律较差;类型3为问题型,这类班级的特点是学习负担较重,秩序纪律、竞争气氛一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三种类型中表现最差。另外,考察各年级残疾学生在这三类班级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所占比例,结果见表2。

与所调查的随班就读学校取得联系之后,研究者首先与该校的资源教师(或者随班就读小组负责人)共同确定参与调查的残疾学生。选取残疾学生的标准同为:(1)市区教育系统里有登记且属于市区教育系统自动派位的残疾学生;(2)没有经过区教育系统派位,但持残联或者医院残疾证明,已明确为某种类型的残疾学生;(3)虽未有残联等部门的认证,但由普通资源教师和班主任经过长期观察,可以明确属于某种残疾类型的学生。普通学生的选择则由研究者会同班主任老师随机在所属班级中按学业成绩的优中差分层随机抽取3-4名普通学生完成《我的班级》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H社区在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工作时,其工作人员本身的技术是有限的,只能进行初步的安全隐患排查,无法达到专业的水准。 由于辖区内商铺众多,有些社区人员只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走马观花,达不到真正防范消防安全隐患的目的。 社区工作人员说道:

表 2残疾学生在三类班级环境中的分布

注释:括号内为原始班级数。由于大部分融合班级中残疾学生数目在1-3之间,因此,原始班级总数小于残疾学生总数。

这说明,班级环境的类型和特点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有重要影响,其中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影响最大的是情感参与和服从性行为参与两个方面。同时也说明,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主要起作用的方面是影响残疾学生对待课堂和学习的情感体验和服从性参与行为。即在积极的环境中,残疾学生更喜欢参与课堂,对学习的态度也越积极,越容易配合老师和普通同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而在消极的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对待课堂和学习的态度也越消极,往往表现为拒绝参与课堂,不配合教师、拒绝与同学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实际行为则更多地以脱离课堂的形式出现。

2. 不同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差异

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班级环境类型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表现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总分以及情感参与、服从性行为参与和脱离课堂三个维度上主效应显著,努力性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两个维度主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在情感参与维度和服从性参与维度中,类型1和类型2显著高于类型3,类型1和类型2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积极型和一般型的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在情感参与和服从性行为参与程度显著高于问题型班级环境;在脱离课堂维度,类型3显著高于类型1和类型2,类型1和类型2差异不显著,说明残疾学生在问题型课堂中更容易脱离课堂;在课堂参与总分比较中,类型1和类型3差异显著,类型1和类型2、类型2和类型3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积极型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显著高于问题型班级环境。

表 3不同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差异

3.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相关分析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24所随班就读学校103个班级中选取三年级及以上残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由残疾学生班主任作为评价者,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做出评价;在残疾学生所在班级中随机抽取3名普通学生进行调查,取其得分的平均数获得残疾学生所在班级环境特点数据。剔除漏答率高于5%或明显规律性作答问卷,最终获得残疾学生有效数据178份。其中,男生104人,女生75人;智力残疾135名,听力残疾13名,视力残疾6名,孤独症18名,肢体残疾3名,其他4名;平均年龄12.25岁(SD=1.99);普通学生有效数据372份,其中男生156人,女生216人;平均年龄11.97岁(SD=2.01)。

众创空间借助于产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进行创业赋能,能够有效提升创业效率。创业者能够掌握与运用的资源一般非常有限,而众创空间可借助于利益机制将资本、信息、人脉等各类资源进行高度整合,搭建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平台。众创空间的资源整合机制具体包括利益机制、杠杆机制以及要素对接机制。

表 4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分析

3. 研究过程

为进一步探讨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本研究以班级环境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残疾学生课堂参与各维度以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课堂参与在残疾学生的性别、年级及类型中存在差异(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单独呈现结果),因此,第一步先将这些非重点变量引入回归方程(enter),第二步再将班级环境各维度引入回归方程(stepwise),以考察剔除非重点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后,班级环境各维度的的预测效力。结果见表5。

表5的数据表明,在控制了残疾类型、性别及年级之后,班级环境的部分维度对课堂参与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并且在课堂参与的不同维度上,班级环境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力。具体而言,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课堂参与总分最具预测力的是同伴关系,解释了总变异的8.7%,师生关系的解释变异量为2.1%,二者共同可以解释课堂参与总分10.8%的变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秩序纪律对残疾学生的情感参与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同学关系的解释变异量最大,为11.6%。其次为师生关系和秩序纪律,三者共同解释残疾学生情感参与17.4%的变异量;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对残疾学生的服从性行为参与有显著预测作用,以师生关系的解释变异量(4.1%)为主,二者的解释变异量总和为5.4%;在努力性行为参与维度和认知参与维度,分别都只有同学关系进入方程,说明同学关系对这两个维度的都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可以解释的变异量分别为6.3%和6.2%;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对残疾学生脱离课堂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同学关系的解释变异量最大,为5.6%,师生关系次之,为3.6%,二者共同解释的变异量为9.2%。需要指出的是,竞争和学习负担没有进入任何一个回归方程,说明二者并不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另外,还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数据显示班级环境的部分维度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总分及各维度有一定的预测力,但如果从解释变量量的整体水平来看,总体上班级环境各维度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解释率并不高。

表 5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回归分析

注:“*”代表p <0.05,“**”代表p <0.01,“***”p <0.001。

四、 结果分析

(一)融合教育学校班级环境类型分布及特点分析

生态学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注] Bronfenbrenner U,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p67-76.。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是除家庭之外的对个体学习和社会性发展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微系统之一[注] 陈斌斌, 李丹:《班级生态系统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16期。 。相关研究也一致证实,班级环境一旦形成,其性质就比较稳定,且班级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对班级成员的认知、学习和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注] Eccles J S. Roeser R W,School and community influences on huma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 Advanced Textbook (4th ed.),1999.。作为融合班级中的一份子,残疾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和生活也同样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

所以,“文化建设”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被发展的社会所需要。同时,文化对人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对企业来说亦是如此。企业要紧跟党的步伐,坚持我国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认真地宣传科学的思想,倡导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优化,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最合适的道路。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生命灵魂,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推动,使企业的整体文化素质得以提高,其根本就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使企业立足于发展潮流的大势之中,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残疾学生所处的班级环境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积极型、一般型和问题型。在积极型的班级环境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班级秩序纪律良好,竞争气氛浓厚,学习负担较轻;在一般型的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得分较高,竞争气氛一般,学习负担较积极型重且班级的秩序纪律较差;在问题型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秩序纪律、竞争气氛一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三种类型中表现最差。进一步分析残疾学生在这三种典型班级环境中的分布,结果发现,积极型和一般型中残疾学生的分布最多,占所有残疾学生的81.6%,残疾学生在问题型班级中的分布仅为18.4%。这说明参与调查的普通学校在安置残疾学生进入班级时,大部分都能考虑将残疾学生优先安置在班级环境特点相对积极的班级中。本研究针对部分普通学校领导和资源教师的访谈也印证了这一调查结果。

总而言之,对于残疾学生的班级安置,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访谈研究反映的情况来看,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安置并非随意,大部分学校都趋于将残疾学生谨慎地安排在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班风和学风比较积极向上的班级中去,试图为残疾学生的顺利融入班级创造温暖和接纳的心理环境。

(二)不同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差异比较

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班级环境类型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表现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总分在积极型班级环境中显著高于问题型班级环境。从具体的维度得分来看,积极型和一般型班级环境中的残疾学生在情感参与和服从性行为参与两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问题型班级,而脱离课堂的程度显著低于问题型班级;认知参与和努力性行为参与两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残疾学生在班级环境为积极型(类型1)和一般型(类型2)中的分布人数最多,在问题型(类型3)中的人数分布最少。

国内外针对普通学生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例如屈志勇(2004)[注] 屈智勇, 邹泓, 王英春:《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年第27期。 的研究发现,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校喜欢、学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学校回避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在团结向上型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效能感更高;赵小云等(2010)的研究则发现,团结型班级环境中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易付出学习努力、在学业求助时倾向为工具性(向教师和同学)求助而较少执行性和回避性求助,即在团结型班级环境中,普通学生更易投入学习精力、更易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注] 赵小云, 郭成, 谭顶良:《中学生的班级环境, 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10年第30期。 。张薇(2006)的研究也发现,在积极型的班级环境中,普通学生的学业态度和学业适应行为显著高于问题型班级[注] 张薇:《中学班级心理环境及其与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的关系》,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总的来说,学生知觉到的班级环境与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有重要联系,在不同的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师和同学关系良好,相处亲和、友善,班级秩序较佳,班风学风良好时,残疾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也越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也越深。但不可否认的是,残疾学生可能受制于自身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本身在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控、调节、计划制定、反思等方面就相对较弱,因此,在不同班级环境中尽管情感参与程度存在差异,但认知参与程度的差异不显著,这与普通学生还是有所差异。

青辰被重重地扑倒在地,土狼王宽大厚重的前爪,像铁钳一样压在了他的双肩,粗长锋利的爪尖,直接按进了他的肩膀,令他痛得几乎昏厥。他发出一声怒吼,来驱散那些快速向着灵魂渗透而来的恐惧,并唤醒自己的热血和筋肉。他拼尽全力,架起双臂,一只手扣住了敌人的脖颈,另一只手则扒住了敌人的嘴。这样剧烈的动作,令利爪下的肩膀,留下了更深更大的伤口,鲜血奔洒而出。

2.2每周一设为消毒供应中心开放日,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负责接待和讲解,参观人员必须在指导下做好自我防护。

另外,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班级环境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呈现显著差异的原因又进行了部分访谈。结果发现与积极型和一般型的班级相比,问题型班级的教师对残疾学生发展的期望较低,残疾学生较难进入普通学生的“圈子”,教师给予残疾学生的支持和关爱较少,普通学生对残疾学生的接纳度也比较低。通常而言,教师的期望不仅对儿童学业行为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注] Wentzel K R,Motivating students to behave in socially competent ways,Theory Into Practice ,vol.42,no.4,2003.,还会对其自身的教学行为有重要影响[注] 郭生玉:《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1980年第13期。 。同时学生感知到教师是否对其有期望或者期望的大小,也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会性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学生能清楚地感知到教师对自己期待,他们会觉得自身价值得到教师的认可,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从而会产生自我提高的动力[注] 郑海燕, 刘晓明, 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 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年第3期。 。在问题型的班级环境中,由于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发展期望较低、对残疾学生的关心和支持较少,很可能在教学中对残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存在较多的忽略。残疾学生由于无法从教师那里获取适当的发展认可,从而产生拒绝参与学习的心理。另外,残疾学生无法融入到正常学生的同伴圈子里,可能也是他们在问题型班级环境中课堂参与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三) 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班级环境各维度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不同维度之间关系紧密。具体而言,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越好,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显著增强,越不易出现脱离课堂的行为;秩序纪律和残疾学生服从性行为参与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良好的班级秩序下,残疾学生更易与教师配合,更易和同学合作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负担和残疾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显著负相关,和脱离课堂显著正相关,说明学习负担越重,残疾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喜好程度、兴趣体验和学习期望会显著降低,越易脱离课堂。这些结论与以往针对普通学生的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竞争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各个维度均相关不显著,但仍具有一定的负向联系。这与针对普通学生的研究有所不同。例如,针对普通学生的相关研究表明[注] 江光荣, 林孟平:《班级环境与学生适应性的多层线性模型》,《心理科学》2005年第28期。 ,班级环境的竞争程度处于合理水平,学生对学习的情绪和态度越积极、对学习的投入也越高,同时,适当的竞争还有利于减少学生适应问题,使他们的学业适应能力增强。但也有研究表明[注] JJohnson D W. Johnson R T, Instructional goal structur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or individualistic,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44,no.2,1974.,如果班级竞争气氛过强,学生不仅学习负担过重,也通常容易导致情绪和社会性适应方面的问题,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与普通学生对竞争感知的反应模式不同,残疾学生则表现为随着竞争程度的升高,课堂参与表现越来越差的趋势。这说明残疾学生在面对学业竞争时往往适应能力较弱,不能有效面对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更容易出现学业退缩的行为。

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产生影响的机制。结果发现,在班级环境各个维度中,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对课堂参与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秩序纪律、竞争和学习负担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这说明,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整体水平主要受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影响,秩序纪律、竞争和学习负担尽管在前文的相关分析中发现与课堂参与的部分维度有一定相关,但并未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总分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这与普通学生的相关研究有所不同,例如姜兆萍等(2011)的研究发现,除了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增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外,严格的班级纪律和良好的竞争氛围也能有效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控制感[注] 姜兆萍, 周宗奎:《学习效能感在高中生班级环境与学习动机间的中介效应》,《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6期。 ;桑青松等(2007)的研究发现,处于良好人际关系氛围中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会得到显著提升,且适当的学业负担会促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业行为,并产生较高的学习成功感[注] 桑青松, 黄卫明:《班级环境, 学习方式对中学生学习成功感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29。. 。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这种差异可能一方面与残疾学生本身对竞争和学习压力及负担的感知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普通教师对残疾学生的要求有关。部分残疾学生由于自身认知发展的局限和学习能力的限制,通常对学业竞争的感知能力本身就相对较低,加上大部分教师也降低了对他们学业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得班级的竞争氛围和学习负担基本对他们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而普通学生则不然,获得学业进步是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在精英制的人才选拔机制下,追求更高的学业发展成就甚至成为了他们在校学习的唯一动力,因此他们对竞争和学业压力及负担的感知异常敏感,这对他们的课堂学习行为持续产生着重要影响。

另外,从班级环境各维度对课堂参与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秩序纪律对残疾学生的情感参与维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同学关系的可解释的变异量最大;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对残疾学生的服从性行为参与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师生关系的解释变量最大;在努力性行为参与维度和认知参与维度,分别都只有同学关系进入方程。这进一步说明了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于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大部分残疾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更多地是从感知觉以及情感因素出发,较少考虑理性,可能更多的时候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的科目,或者可能在班里有朋友,能在课堂上与他们合作互动而喜欢一门课,亦或者仅仅是因为老师、同学对他们好、有较多的关照而喜欢某门课程,愿意在学习中付出努力。Bauer和Shea就曾指出,在普通学校中,教师和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推动融合教育成效的要素之一[注] Bauer A M. Shea T M,Inclusion 101: How To Teach All Learners,Baltimore ,Brookes Publishing Co,1999,p19-33.。教师自身和残疾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引导普通学生和残疾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保障残疾学生有效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生活休闲活动并获得其他支持的基础。

五、 结论和教育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残疾学生所处的班级环境呈现三个典型类型,分别为积极型、一般型和问题型。其中,残疾学生在积极型和一般型班级环境中的分布较多;(2)不同班级环境类型中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表现差异明显。其中,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在积极型班级环境中最高;(3)班级环境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总分及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相关。(4)回归分析发现,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最重要预测因素;竞争和学习负担不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秩序和纪律仅对情感参与有预测力,对课堂参与总分及其他维度没有预测力。

(二)教育建议

从本研究具体结论来看,班级环境越积极,残疾学生和教师、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越紧密,他们课堂参与的认知和行为投入都会得到显著增强,课堂参与的情感体验越积极,越不易出现脱离课堂的行为。因此,要提升残疾学生在普通课堂中的学习参与程度,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创设积极的班级氛围,营造融合的班级文化。Janney和Snell指出,经营融合班级最重要的方面在于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在班级中形成融合的文化[注] Janney R E.Snell M E,How teachers use peer interactions to includ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bilities in elementary general education classes,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vol.21,no.2,1996.。所谓的融合文化,即在班级中所营造的一种具有社群感的班级气氛,是一种对所有学生和关照的社群。这种融合文化的形成,首先,普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对残疾学生秉持积极和接纳的态度;其次,还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引导普通学生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残疾学生,并学会欣赏和接纳他们;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普通学生真正与残疾学生建立友谊,进而支持和协助残疾学生;最后,教师还应当注意引导残疾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班级这一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残疾学生良好的班级归属和认同感。

第二、搭建协作平台,引导普通学生和残疾学生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研究者指出,在普通班级中,为残疾学生建立“自然支持来源”是融合教育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注] 钮文英:《拥抱个别差异的新典范—融合教育》,台北: 心理出版社,2008年,第132页。 。而这种“自然支持”一方面来自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则更多地来自于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建立的良好同伴关系。因此,普特教师除了提升对残疾的理解、包容之外,搭建协作平台,引导普通学生和残疾学生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普通学生对残疾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残疾学生良好的课堂参与:一方面,要为残疾学生精心安排助学伙伴,让他们成为残疾学生课堂参与最经常的合作者;同时,教师还要对助学伙伴进行经常性指导,既要避免助学伙伴毫无目的和方法的仓促上阵,又要避免残疾学生对助学伙伴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普特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为他们的交往和互动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不仅在搭配小组成员、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以及设计具体的活动时考虑小组成员间互补性和针对性,还需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自身能力特点和知识水平,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又要能兼顾差异”。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达55%。其中,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渗透率分别达到32.6%、17.2%和6.5%。数字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产业生态。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lass Environment on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Integrated Education Schools

GUAN Wen-jun1,2

(1.Xinjiang Children ’s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China ; 2. Xinjiang Research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China )

Abstract : In this study, the class environment and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178 disabled students in integrated education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Student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Scale andMy Class Questionnaire ,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lass environment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generally are of three typical types, namely positive, general and problematic. Among them,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re more distributed in positive and general class environments, and the total class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is the highest in the positive class environment; while the level of emotional and submissive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positive and general class environm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oblem-based classes, and the level of separation from clas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roblem-based classe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lass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classmate relationship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th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while order and discipline only have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emotional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Key words : integrated schools;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classroom environm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残疾儿童少年社会融合研究”(项目编号:18BMZ086)。

收稿日期: 2018-11-20

作者简介: 关文军(1985—),男,甘肃白银人,博士,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儿童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310( 2019) 03-0101-09

(责任编辑:李 莉)

标签:;  ;  ;  ;  ;  ;  

融合教育学校班级环境对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