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灌胃给药方法及两种灌胃方法的比较论文_周迎,闫文强

大鼠灌胃给药方法及两种灌胃方法的比较论文_周迎,闫文强

徐州医学院 徐州江苏 221004

摘要:实验动物的给药对整个实验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灌胃给药也是一种基本的给药途径。所以,熟练掌握灌胃给药操作不仅有利于实验的进展,而且,可以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本文通过对30只SD大鼠进行灌胃,阐述灌胃给药技巧及对两种灌胃方法进行比较。

关键词:大鼠;灌胃

熟知SD大鼠解剖生理学特点对整个灌胃过程起到关键作用。1口腔黏膜幼嫩,针管容易对其造成机械性损伤2咽喉部神经反射差,药物溢出时易呛入肺内而剧烈呛咳甚至致死3自口角至贲门距离为5.5±0.5cm4解剖位置低,胃的外形似蚕豆状,胃底部和幽门部均高于贲门部,贲门括约肌紧张度较低,灌胃时药液易外溢5胃内容积为0.6±0.2ml,但胃内常积满汁液,压力较大。因此,灌胃时,灌胃针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是非常关键的。

1.灌胃方法

1.1 第一种灌胃方法。大鼠在安静状态下非常温和,但对于初学者,由于没能熟练掌握抓取大鼠的技巧,更容易惹怒大鼠,因此初学者应该戴厚手套捉拿。捉拿大鼠后,固定大鼠,尤其是大鼠的头部。所以,左手应把大鼠头部固定好,使其不能随意摆动,这样可以避免大鼠咬伤。首先,用右手把大鼠尾巴提起,置于鼠笼上,右手往后轻拉大鼠尾部,待大鼠抓紧鼠笼身体成一条直线时,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大鼠两耳后颈背皮肤,并尽量用拇指将大鼠左腮部往后拉,其余三指轻按大鼠背脊,使大鼠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使大鼠的腹部轻趴在试验台上。实验者也可利用身体,单脚踩台阶或取坐位,大腿前侧与身体腹侧成直角或钝角,使大鼠后肢踩于实验者大腿前侧与鼠身垂直,大鼠上肢及腹侧贴于实验者身体。仍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头部,左手前三指推直大鼠颈后部和枕部使其头后仰。且往往利用实验者身体比使用试验台操作更便捷,大鼠更易耐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抓取力度适中,避免抓取颈部,以免使其窒息。然后将大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大鼠体积较大,所以不能像小鼠一样可以把尾巴压住,根据本次灌胃经验,可将大鼠尾巴平放于试验台并面对左手偏右,用左手腕部位将尾巴压住固定,此时到灌胃结束左手不能移动。然后从一侧口角进针,沿上腭,咽后壁,顺其吞咽动作进入食管达胃内,注意插管的深度,在胃管通过咽喉部,胸部约气管分支的高度时,插入速度要慢,同时要注意插管时大鼠的反应,若无明显挣扎,呛咳的表现,回抽无气体且插入深度和预计相符(约5cm),则说明已进入胃内,即可将药物推入胃内。

1.2 第二种灌胃方法。这种灌胃方法与第一种的区别主要是大鼠保定的方法。首先右手抓住尾巴提起置于鼠笼上,往后拉大鼠,当大鼠用前肢抓紧鼠笼身体成一条直线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大鼠右前肢窝,中指与无名指夹住左前肢窝,食指与无名指固定头部,使头部和脊柱在一条直线上。进针方法和第一种方法一致。

2.结果

通过实验对两种灌胃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对于第一种方法,30只大鼠中有5只在灌胃进针过程出现呛咳现象。相比较而言,对于第二种方法,大鼠较安静,比较容易进针,效果比较好,没有大鼠出现呛咳。

3.结论

第一种方法在固定大鼠过程中,由于抓住大鼠颈背部皮肤,使大鼠产生不适感,因此在灌胃过程中大鼠挣扎比较剧烈,不易进针;对于第二种方法,由于没有手抓大鼠颈背皮肤的操作,而且,比较容易固定大鼠头部,可以有效避免咬伤,因此,在捉拿过程,大鼠比较安静。因此,对于大鼠的灌胃,选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右前肢窝、中指和无名指夹住左前肢窝、食指和中指夹住头部的方法操作效果比较好。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周迎、1991年、女、汉、河南省永城市、本科在读、临床医学。

第二作者:闫文强、1994年、男、汉、安徽省宿州市、本科在读、临床医学。

论文作者:周迎,闫文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大鼠灌胃给药方法及两种灌胃方法的比较论文_周迎,闫文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