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赵金保论文_赵金保

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赵金保论文_赵金保

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国家在建筑业的投资越来越大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变得极为重要。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人们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危险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一、前言

为了降低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如何正确全面的进行辨识安全危险源成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的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详细了解组织的活动和设施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该类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通过对采取一定准则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进行评判准则的核实,确定是否达到了符合实际并尽可能地符合的程度,以达到提高安全管理的目的。加强危险源的信息化建设是危险源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内容。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危险源产生的几个因素

(1)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最直接的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不安全的环境因素被忽略,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还可能造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的发生。

(2)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建筑施工生产活动中,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因素不仅包括机器设备的原因,而且还包括钢筋、脚手架的高空坠落等物的因素。物之所以成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又往往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3)环境的因素,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机械设备也产生不良的作用。由于建筑生产活动是一种露天作用比较多的活动,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深地下、高空化发展、地下施工等明显增多,因此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温度、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另外,人文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4)管理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是事故直接或表面的原因,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产生事故的根源在于管理的缺陷。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适当的管理行为、选择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把影响程度减少到最低。在建筑业,劳动力密集,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基于危险源辨识的安全管理过程

本文在原来安全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内容,构建出基于危险源管理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流程。流程里包含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评价、安全整改和报警等流程模块,并使这些模块围绕危险源管理组织体系流程发生作用,实现对安全的有效管理。

1)安全培训教育阶段

安全培训与教育是一个了解安全、重视安全、处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先期工作,也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内容持续增加的工作。因此在危险源管理小组管理及危险源识别的主要过程中都要连续不断的进行新的安全培训与教育,保证所有人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都能详细的了解现场安全事宜,并参与到安全危险源的管理工作中来。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义务和警觉性。

2)危险源辨识

本流程的核心内容是危险源辨识过程,因为它不仅承担着分析己知危险源的工作,还要进行未知危险源的预测和预防工作。在施工前、施工中和事故后三个阶段围绕危险源辨识,分别进行危险源评价和安全性评价,根据识别、评价的危险源种类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报警机制。施工后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己发生的和未发生但未被识别的危险源进行总结性辨识,提出以后的预防重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将其补充到危险源数据库中,为后来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经验。

3)安全评价

随着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工程应用的推广、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安全科学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安全评价也逐渐走向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学者对施工现场危险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将安全评价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如:赵挺生、卢学伟、方东平和王泽辉等人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伤害诱因及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统计调查。他们认为: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频率高于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频率。在该阶段需要邀请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管理等经验的专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危险源进行基本的安全评价,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根据各个危险源的危害程度不同评价出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和非重要危险源。该评价严格遵循客观、公正的准则。

4)实施阶段

经过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价阶段后,需要针对评价结果针对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和非重要危险源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实施基于危险源识别的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5)再实施阶段

再实施阶段是通过对本期项目基于危险源管理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成功与失败经验来为下一次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性经验,以实现优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内容和可持续性发展,让其为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社会的安定、环境的保护做贡献。

四、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据研究表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数理知识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提前预知、预防,将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以此来减少灾难性事故给人类的生活及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根据诸多学者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可以得知针对安全管理流程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l)加强项目部安全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部在组建项经部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一定的安全制度。这该类制度必须切合企业、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不能将国家及行业的相关制度只进行简单的套用,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能够指导项目安全管理活动,对安全管理活动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全员参与

施工事故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业人员的违规操作及引起的,另一类则是施工现场作业及相关管理人员缺少安全知识及安全责任。这就要求必须在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倡导项目所有人员(包括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

3)危险源辨识和管理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出发点。正确认识危险源是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需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现场实地情况进行辨识和管理,在辨识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借鉴其他类似工程的管理经验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

4)安全教育与培训

教育与培训不仅是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途径,还是推行的重点。这个过程非常关键,直接涉及到危险源信息、事故案例等,对各级人员进行不同的安全交底及教育培训是极为重要的。

5)激励与惩罚

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激励与惩罚,这个内容较为严格的描述了在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了安全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的激励与惩罚将会使项目部全体人员在作业及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享受因此而带来的荣誉感。

参考文献:

[1]赵挺生.建筑施工伤害事故诱因调查统计分析.《施工技术》,2003;

[2]林彩金.建筑施工伤害致因与危险性评价分析.《总裁》,2008;

[3]唐正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严爱民.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系统研究【A】山西建筑.第38卷第1期,1009-6825(2012)01-0279-03;

[5]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西安:西建筑科技大学,2008

[6]邓先德.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2009;

[7]李鸿伟.中国矿业大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论文作者:赵金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赵金保论文_赵金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