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行政思想对深化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_行政管理论文

邓小平行政思想对深化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_行政管理论文

邓小平行政思想对深化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政论文,指导意义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章。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行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有力武器。它立足国情,立足改革,既坚持优良传统,又适应改革开放;它兴利除弊,推陈出新,既是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总结。当前,我们面临着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行政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行政改革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一切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行政改革也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使行政改革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邓小平在其纲领性论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力……;(三)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就是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的。调整生产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基层自主权,精简机构,政企分开,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改革人事制度,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等。这些改革,使行政体制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增强了各级机关、基层、特别是企业的活力,调动了亿万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行政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根据经济市场化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没有行政改革的配套与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就无法深入,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尤其是在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要求上层建筑不断地适应其变化了的经济结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行政体制虽然在不间断地进行改革,但仍经常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形成。“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始终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我们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行政改革要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着眼于健全民主法治

邓小平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制度方面讲,最主要的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行政管理领域,邓小平十分重视经济民主,多次强调下放政府权力。他说,“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积极性,权力下放是最主要的内容。”他一直主张,把中央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事情交给地方和基层,把由党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交给企业法人自己管理。同时,要加强立法,依法行政,把各项行政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邓小平说:“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有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我国行政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基本原则,运用到行政体制、行政决策和行政运作之中,实现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行政机关集体领导的有机统一,行政执行的效率原则和群众路线有机统一。这是我们的一个优良传统,邓小平把它加以丰富和发展,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

三、行政改革要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

对于克服官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剖析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官僚主义根源最深刻最现实的还是邓小平。邓小平认为,“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除了与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官僚主义“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联系。”从计划体制上的弊端分析官僚主义存在的原因,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克服官僚主义找到了要害,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又一发展。

克服官僚主义,要从体制、法制、制度、作风、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整治才能解决问题,而改革管理体制,健全行政规制,精简党政机构,则是关键。邓小平分析了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既不同于旧中国的,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指出官僚主义有四个病根,一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这成为“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二是“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这些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三是思想作风问题,“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四是管理方法,“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

邓小平指出:“官僚主义能否得到有效克服,政府机构能否精简,行政管理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能不能保持血肉联系,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现在国际国内普遍都感觉我们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办事拖拉,到处靠开会画圈过日子,许多问题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拖到半年解决不了。这样还搞什么四个现代化!所以好多外国人说,中国这样搞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国内的人民也有这个议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提出把进行机构改革作为今后一个长时期要抓紧的四件工作之一。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贯彻邓小平行政思想,把解决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这些直接导致官僚主义、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关系的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求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并确定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积极效应。

四、行政改革要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为了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保证我们事业的领导权永远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手中,邓小平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倾注了极大的精力。自从50年代他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就经常强调党的组织路线重要性,既从总体上、战略上提出原则性、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又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提出重要的思想和原则。改革开放中,他更加关注改革人事制度,培养四化干部队伍,几乎逢会必讲这个问题。邓小平在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说:这个文件一共十条,最重要的是第九条。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体制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利于选拔人才”。他甚至大声疾呼:“精简是革命,选贤任能也是革命”。他在讲到基本路线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问题时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

人事工作要在观念和机制上实现从单纯地管理干部到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这也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行政思想。他说:“目前的问题是,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要造就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必须加强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对大批干部、工人进行正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就是一种能够收到很好效果的智力投资。要使全体干部、工人充分理解这种培训的重大意义,逐步把这种培训变成适用于全体干部和工人的经常制度”。

五、行政改革要有利于反腐倡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邓小平一贯强调,党和政府要接受监督。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指出,有监督比没有监督要好,“让群众来监督批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针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他指出,“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是根据邓小平的倡议,重新恢复了中央和地方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86年又根据邓小平的思想,依法定程序组建了国家监察部、检察院。在惩治腐败的工作中,党的各级纪委、行政监察机关和人民检察机关三管齐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在深化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的力度,运用法律武器,建立反腐败的有效机制。“在整体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力求从根本上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

六、要借鉴别国行政管理的经验,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邓小平十分重视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发达国家行政管理的经验,以促进我国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他指出:“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效率,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好一些。”

行政管理在阶级社会中,既有阶级性的一面,又有人类共同性的一面。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民经济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对行政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西方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如“小政府,大社会”,政企分开,行政机构层次少、副职少,实行首长负责制和各种责任制,文官职业化,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把企业管理的成功制度和措施引进到行政管理中来,讲效益、讲效率等等,都是邓小平多次或从正面或从侧面讲到的。对此,如果我们不采取科学的分析、学习、吸取态度,而一味排斥,也是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党的开放方针的。因此,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注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经验。

在邓小平伟大理论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前进的新征途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奋斗!

标签:;  ;  ;  ;  ;  

邓小平行政思想对深化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_行政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