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论文_余江

《声声慢》教学设计论文_余江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宋词单元的学习篇目,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体会宋词的声律之美;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年名作,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中,作者情绪低沉,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对愁绪的渲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词作风格的影响。

2.能力目标:研习李清照如何写愁,学会通过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李清了解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贯穿诵读。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熟悉李清照生平和回顾初中学过的李清照作品。

2.熟读并背诵《声声慢》,力求能用家乡方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朗读。

二、导入

沈去矜曾有如此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也有对联曰“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请问“词家三李”中的“女中李易安”,“词苑”盛开的“一枝女儿花”是谁?

初中所学的《如梦令》和《醉花阴》清新明快,此时清照快乐幸福。时间流逝,世事变迁,李清照遭遇人生巨变,写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三、齐声朗读《声声慢》,整体感知,寻找词眼“愁”。

四、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一)怎样入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内容分析

(1)寻觅什么? 动作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2)什么冷清? 环境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3)心情怎样? 凄苦无告,悲戚痛苦。

2.叠字妙用

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读起来,只觉文字在舌音齿音之间来回反复,徘徊低迷,凄楚婉转。有如听一个伤心之极的人低声倾诉,还未开口就让人感到了忧伤;等她说完,伤感仍在心头和空中弥漫,久久不散。为全词定下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二)探讨:通过意象写“愁”。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的。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1.李清照借助了哪些意象来抒写愁情?(默读词作,快读勾画。)

明确: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这些意象如何表现出愁情?——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明确: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晚来之风,且急,渲染愁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雁:大雁南飞,北方之人有怀乡之思;但物是人非,含悼亡之悲。

黄花:菊黄衬人之憔悴容颜,表明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风吹梧桐见萧瑟。牵愁惹恨。

细雨:雨打梧桐敲碎人心。哀伤愁苦。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

梧桐 细雨

(三)探讨:关键句子言“愁”。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透过冷暖无常的天气伤身,转写忧愁伤神。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阴沉的秋天,独守窗儿,独对孤雁残菊,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思绪纷繁,仅用一个“愁”字如何说得尽。妙在一“愁”字,戛然作止,却有“欲说还休”之势。

(四)齐声朗读,咀嚼词中愁绪。

(五)粤语、客家话、潮汕话方言朗读。

通过“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第”“得”的喉塞押韵,直观感受词人那种压抑的无法言说的浓愁。

(五)探讨:为何生愁?(突破词作文本,进入词人苦闷复杂的心灵)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嫁张汝舟,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孤苦漂泊,客死他乡。

词人由国破到夫亡,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晚景凄凉。

明确:此愁有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此愁意蕴深刻。

七、小结

1156年,孑然一身的李清照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地去了,无人知她具体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词人,她又何其伟大。

苦难不断擦拭她的灵魂,重物般压迫她的生命,非但没有压垮她,反而,苦难越重,她的艺术灵魂就飞得越高。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八、作业:随笔《我心中的李清照》(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声声慢(李清照)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象 心境

淡酒急风 凄凉惨淡

归雁 离愁思念

黄花 凄苦忧愁

梧桐细雨 凄楚无边

这“愁”有情愁(独居之凄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

【教学反思】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后期作品,讲解这首词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去体会词人厚重的愁苦感。总的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带领学生分析意象,大多数学生都能慢慢地走进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深入挖掘了古典诗词中典型意象的特殊含义以及这些意象所传达出的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具体感知到词人早晚期词作风格的不同,能清楚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密不可分,能明白生命中受到的伤害和疼痛会凝结成不朽的作品加倍地补偿和酬惠。旷世才女李清照虽然早已离开我们,但在我们仍能想象她立于萧瑟秋风中演唱悲歌。

通过学生对这首词作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诗词学习离不开学生自己反复吟诵,甚至是方言吟诵。学生在品味语言美的同时,能自觉思考诗歌的内容美和情感美。通过方言吟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语言的丰富性和各自方言的魅力,从而更珍视自己的方言。

论文作者:余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声声慢》教学设计论文_余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