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竹基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探析论文_饶永军

师宗县竹基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探析论文_饶永军

师宗县竹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务办公室

摘要:近年来,竹基镇抓住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机遇,在全镇掀起了“保住水、管好水、用好水”的民生水利建设热潮,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是,建好饮水工程,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必经途径;管好饮水工程,是保障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由于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是“大锅水”,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人畜饮水工程出现了“劳动力组织难、资金筹集难、管理到位难”等现象,部分工程维修养护不到位,有水蓄不住、有水流不畅,导致工程丧失正常功能。本文重点对竹基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及管理经验进行探析,谨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经验探析

1农村人饮安全现状调查

竹基——著名岳阳楼长联作者的故里,位于师宗县城东北部19公里,全镇共有国土面积229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93个村民小组,全镇2011年末共有12835户54347人,人均纯收入3090万元。主要粮食、经济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烤烟、油菜、辣椒等,是典型的农业镇。全镇属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分布,由于地处山区,地方经济落后,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群众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困难并存,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增长。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下,通过项目实施村寨干部群众的积极配合,全镇上下掀起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热潮,饮水困难现状得以有效改善。

据统计全镇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41975人(含新增),占总人口的77%,不安全类型主要体现在水质不达标、用水保证率不达标、方便程度不达标。截止2011年12月,全镇已累计完成项目建设56件,完成中央补助资金765.64万元、省级补助93.31万元、地方配套160.01万元。共解决了52个村4个学校20845人,改善18041人3972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余不安全人口将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计划安排逐年解决。

2 项目建设管理经验

2.1组织保障

竹基镇水务办现有职工8人,其中:助理工程师5人,高级工3人。成立了以分管水务工作的党政领导为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建管领导小组,在业务技术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遵照《村镇人畜饮水技术规程》及《水利工程施工》等相关技术要求,准确掌握全镇困难饮水村寨、人口结构及水资源存储分布现状,认真核实上报项目计划、相关数据及技术材料;实行项目施工管理责任制,要求每件工程落实1名技术责任人,其职责是完成项目从勘测设计、质量管理、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等整个技术规程的管理工作,做到“项目责任到人、目标管理到位”,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从源头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双不误。

2.2规划设计

2.2.1水源选择

水源一般有泉水、水库水、地下水、河水等类型,确定水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实测日出水量是否满足用水需求;②对水源水采样送检看是否符合饮用水需求。水源类型首选为泉水,其次水库水,再者是河水或地下取水,以上条件都不能满足时,唯一办法就是集雨小水窖建设。

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质、水量、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施工管理条件、卫生防护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确定;单个水源无法满足用水需求时,亦可结合上述建设条件,选择多个水源汇流供水。对设计采用的供水水源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水质标准规范:地下水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要求,地表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要求或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要求。

2.2.2供水方案设计

项目下达后,水务办首先完成上述水源选择技术工作,其次是根据供需水量进行实地勘测—完成水力计算—拟定供水方案—编制工程投资概算,最终将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报请上级业务部门审核实施。水源选择按照高水高用,便于管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合理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程对水量较小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尽量选择单村供水;水源丰富、地形、管理、投资效益、运行成本等条件适宜时,应优先设计联村供水,让有限的水源尽可能解决更多缺水村寨,达到既降低今后运行成本又方便管理。例如:竹基集镇供水工程,由原来泵站二次提水,改为现在的小河水库自流供水,实现了低成本、好管理;从原来的设计供水3500人扩展到现在的11097人,实现了高水高用,有效挖掘利用了小河水库(小一型)骨干蓄水工程资源。

3.资金筹措及管理使用

3.1项目资金管理

由县水务局成立项目财务组对资金专项专户管理,由镇水务办、村委会、村小组三级监督工程建设,根据工程建设进度预拨项目进度款,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划拨项目资金的95%,剩余尾款预留为1年期的质量保证金,从源头保障资金专款专用。

3.2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投劳投资)

广泛吸纳村组干部群众意见,大力做好群众宣传工作,结合项目资金情况及群众生活条件,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根据相关技术标准,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案。尽可能的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弘扬民办公助的水利建设精神,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每件工程质量可靠、效益显著。

三、项目建后管理经验

为有效解决好有钱养水、有人管水的老大难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竹基镇水务办在发展巩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用水户协会、租赁、承包、拍卖等管理方式)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思想、大胆创新,准确把握“建设、管理、效益”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着力推行“水是商品、有偿使用”的管理理念。探索引用新科技、新产品到工程的建管领域。2008年,镇水务办了解到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IC卡式智能水表”。能够使农村饮水实现计量管理、有偿使用、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了智能化管理模式。

1、IC卡式智能水表的优点

IC卡智能水表是一种供水计量仪器,配以液晶电子显示和自动开关阀门。水表会根据用户用水自动计量,欠费时会提醒并自动关闭阀门。采用这样的高科技产品管理用水,杜绝了抄表困难、水费难收、欠费难催的恶性用水现象。安装了售水软件,所有用水户管理,只需1人、1台电脑、1台打印机就可轻松实现水费的抄、核、收工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阶梯水价设置,控制高耗水行业用水浪费。群众所有用水量作为计价单位,让用户逐步明白水是商品,进而珍惜每一滴用水,提高了老百姓的节水意识。同时,高效、快捷、足额的收费,有效回笼了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费用,全面提升了水利设施的使用价值。

2、IC卡式智能水表的缺点

IC卡式智能水表也存在着前期建设成本投入较大的缺点,安装成本450元/户(含表、表箱、IC卡、防尘罩)。但我们并非千篇一律,强行推广。而是结合项目资金状况、地方经济条件、群众意愿,适合一户安装一户,成熟一村推广一村。

四、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新时期水务工作的关键,实行建管并重、权责统一、有偿使用的经营管理,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满足人民群众意愿。竹基镇实施智能水表管理,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工程效益与群众利益双丰收,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和大面积推广,在全市乃至全省还是首家。我们还将沿着“水是商品、有偿使用”的管理思路,进一步加大推广和管理力度,确保饮水工程长期有效益,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目前,竹基镇水务办已将该成功管理经验推广到包括集镇供水工程在内的11个供水自然村寨进行使用,受益户达2200余户,每年可节水近2万方,节约水利工程维护费用10多万元。为项目工程的良性运行保驾护航,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拓宽路子,为当地社会稳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2005年2月1 日实施。

[2]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技术大纲。

[3]《云南省水利科技》2009年第1期、2011年度《师宗年鉴》。

[4]《云南省农村人畜饮水技术手册》。

[5]师宗县财政局、水务局、发展和改革局历年联合下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文件。

论文作者:饶永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师宗县竹基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探析论文_饶永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