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论文_杨福弟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论文_杨福弟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541000

【摘要】浅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减少反复穿刺、适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外科手术患者快速补液的需要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能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静脉炎的发生不可避免。作者从静脉炎的定义、分类、分级标准,留置针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为临床一线护士留置针操作提供指引,为预防和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留置针;静脉炎;相关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08-02

1.静脉炎的定义。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主要症状是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

2.静脉炎的分类。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五种。

3.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1】,0级:无症状;I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IV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静脉呈条索状长度>2.5 cm,有脓液流出。

4.留置针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4.1.留置针因素。

4.1.1 留置针型号。留置针型号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 即留置针管径越大,对血管壁刺激性越大,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朱芸芸等[2]研究显示,使用较小型号的留置针不仅可以延长留置时间,还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上应尽可能选择能满足治疗需求的最小型号的留置针。

4.1.2 留置针材质。导管材料的性质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最重要的因素,使用聚氨酯(Vialon)导管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聚四氟乙烯(Teflon)导管【3】。有文献报道【4】,使用聚四氟乙烯导管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49%,而使用生物材料导管静脉炎发生率为24%。可见导管材质在引发静脉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4.2 药物因素。

4.2.1药物的浓度、刺激性。输入高浓度 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是诱发静脉炎的重要原因。陈桂园【5】报道,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症反应,其发生率高达30%~70%。输入高渗液体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入低渗或等渗液体者。

4.2.2 药物pH值。研究表明【3】,pH值为4.5的溶液,100%诱发严重的外周静脉炎;而pH值为6.5时,即使增加输液时间,也没有静脉炎发生。

4.2.3 输液时间及输液量。输液时间长、输液量大容易引起静脉炎。张莉等【6】报道,静脉日输入量 >1500ml 时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多于日输入量 < 1500ml 时。

4.3 患者因素。

4.3.1 血管因素:静脉越小,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主要原因是血管越小,则管腔越小,血流量越少,管壁越薄,致使留置针管与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增多,血管内滞留的血药浓度增高,受损伤血管的自我修复能力则越差。

4.3.1 患肢活动。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的放置过程中过度运动,可增加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4.3.2 性别 。有研究表明【7】,女性患者的血管相对于男性患者来说要狭窄一些,若使用同一种型号的导管,导管对女性患者血管内膜的刺激性更大,故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宋瑰琦【8】等观察证明,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女性较男性发生静脉炎几率明显增高,女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430倍。

4.3.3 年龄 。老年人,营养不良,有基础疾病及自身免疫功能不全等,因机体抵抗力低下,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和对机械 、化学性刺激及细菌致局部炎症的抗感染能力随之下降,使用留置针时容易发生静脉炎【9】。

4.4 护士因素。

4.4.1 心理因素。护士心理因素决定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紧张心理导致穿刺失败,增加了反复穿刺对静脉血管的损伤,易引发静脉炎。

4.4.2 穿刺部位的选择.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相关,静脉留置针输液首选上肢前臂静脉。因上肢前臂静脉易于固定,不影响生活和活动,而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药液在下腔静脉滞留时间比在上腔静脉滞留时间长,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张宝兰报道【10】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仅为2.38%;上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13.36%;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为28.40%。

4.3.3 消毒因素:75%酒精用于留置针消毒,消毒范围小于8×8cm2,由于消毒不彻底,可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4.4.4 操作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或用

同静脉反复穿刺及固定针头位置不当等,均可加重机械性损伤,导致静脉炎。

4.4.5 固定因素:透明贴固定不牢,需外加胶布固定,增加了对留置针针管对血管的刺激,易引发静脉炎。

4.5 管理因素。

4.5.1 封管方式与封管液. 封管是静脉留置针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方法不当可致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堵管而发生浅静脉炎。

4.5.2 留置时间。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时间成正相关,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研究表明【11】留置针使用超过3天者,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8%。留置时间超过7 d 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高。

4.5.3 健康教育。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告知不到位,患者及家属不配合,没有保护好留置针,可导致留置针脱落,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增加静脉炎发生率。

5 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防治措施

5.1.1根据患者病情、血管、性别、年龄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不同型号的套管针在血管内移动的程度以及血管内皮机械性损伤的程度不同,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也有所不同。滕月玲【12】报道22G静脉留置针由于其进针长度较长,能减少急危重症患者留置针的针头脱出率和液体渗漏率,避免反复穿刺,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24G静脉留置针则适用于一般清醒能配合、病情相对稳定、诊疗护理操作相对较少的患者。为此,除抢救需快速输液外,无论成人或儿童均建议选用24号Y型头皮式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软管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史密斯P型防针刺留置针,安全防针刺,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达12~15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1.2 控制好输入药物的浓度及PH值。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往往与药物的刺激作用有关,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虽是静脉炎的不可干预因素之一,但通过调节药物浓度、pH值、渗透压、速度、留置时间等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化学性静脉炎发生。如果药物的浓度比较高、刺激性比较强,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对药物进行充分的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刘晓霞报道[13]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输液前降低B一七叶皂苷纳的pH值,在配制好的B一七叶皂苷纳中加5~10 ml 5%碳酸氢钠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5.1.3 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顺序。使用静脉留置针前要评估病人的血管条件、输入药物的性质、量等。根据药物的性质及输液量调节输液速度和合理的输液顺序,当输入刺激性强或输液量较大,应先输入高渗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液或刺激性小的药物,输液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在血管内残留对血管造成损伤。若穿刺部位从远端静脉输入输液速度不宜太快。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输注次数,缩短留置时间,通常不超过3 d【14】。

5.1.4 合理选择静脉血管。使用套管针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液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韧带、部位、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上肢前臂静脉为首选,易于固定,不影响生活和活动,且前臂的菌落数明显少于手背部位【15】。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时,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度,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防血液回流阻塞,可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5.1.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比普通静脉穿刺无菌操作要求更为严格。消毒范围在8cm以上,用茂康碘消毒2次,待干后,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留置期间,若发现有血液渗出,则需要对穿刺眼处进行重新消毒,将敷贴更换掉。

5.1.6 妥善固定留置针。Y型留置针使用透明贴膜妥善固定,注意其松紧适宜,保证套管不扭曲、不折叠,采用无张力粘贴法,延长管应s形固定,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直型留置针使用3M敷贴进行固定,固定时3M敷贴应将肝素帽固定牢固,防止肝素帽裸露、移位,增加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和引发静脉炎。

5.1.7 正确选择封管液及封管方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留置针输液完毕应采5~10ml含0~25U/ml的稀释肝素盐水脉冲式封管,使导管内形成压力梯度,可防止导管回血堵塞。张丽红等【16】研究显示,肝素盐水的使用与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肝素盐水封管液浓度越高、用量越大,越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王圆圆【17】研究报道,采用 BD“ 福来喜” 预冲式冲洗器进行一推一停式正压封管方法可有效避免单纯采用注射器直接冲、 封管过程中血液反流所造成的导管腔内回血, 降低血凝性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发生率。

5.1.8 灵活掌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换药时间。美国护理学会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5天为常规留置时间。临床可根据输入药液性质、输入液体的量及不同穿刺部位决定留置时间。输入高渗液体时,留置时间最多不超过3天;输入一般液体可根据病情需要或置管部位情况,适当延长留置时间。毕秀芝等【19】认为,在药物刺激性小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可延长至 7~9 d。国内最新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要求,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1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王玉等报道【21】,常规更换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75%,临床需要时更换组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7.16%,邢海花报道【22】静脉留置针放置6 d 期间换药与不换药静脉炎的发生无显著差距,但静脉留置针放置 6 d 不换药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医源性的风险,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5.1.9 加强健康教育。要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层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避免在有留置针肢体测血压、抽血等,指导患者不宜在留置针侧肢体过度活动、肢体下垂或局部肢体受压,以免套管在血管内移动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静脉炎,套管尖端血液凝固引起血栓致导管堵塞。对于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向患者及家属特别是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取得配合,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5.1.10.规范留置针拔针方法。留置针拔针与普通输液拔针有所不同,由于留置针针眼较大,拔针后暴露,易发生针眼红肿,引发静脉炎。故拔针前应用2%碘伏消毒针眼周围皮肤5~8cm,使用无菌敷贴压迫针眼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敷贴覆盖30min。陈丹凤报道【23】,拔静脉留置针前针眼处用 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后, 用棉签沿血管方向放置拔除留置套管, 并按压5~1 0min 后放开,拔针后皮肤出现红肿、 触痛、 静脉炎率明显低于传统拔针法。

6 小结

综上所述,留置针静脉炎是留置针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预防和正确护理,可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针对留置针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如留置针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和管理因素,正确选择留置针型号,合理选择静脉血管,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提高护士穿刺技术,规范留置针管理,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和安全的留置时间,预防和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小倩,吴妮.外敷药物预防外周静脉营养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 30(23):67-6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0.

【2】朱芸芸,闫亚敏,龚梅.对儿科护士静脉炎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20) 1:47-51.

【3】徐晶.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1,19(4):240-241.

【4】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8.

【5】陈桂园,姜丽萍,黄利全.输液性静脉炎的药物防治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4, 28 (9 )上旬版,3073-3075.

【6】张  莉,金玉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4 年5 月中旬刊:6-8.

【7】贾艳焕,李育玲,赵 君.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研究, 2014, 28( 6 )下旬版:2271-2272.

【8】宋瑰琦,乔晓斐,郭兵,等.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2):11-12.

【9】陈海燕,阚春梅,路雪芹。静脉留置针致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2)下旬版:488-490.

【10】张宝兰. 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引发静脉炎362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12):2676.

【11】张丽红.王会敏,周园,等.不同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5):47-48.

【12】滕月玲. 22G与24G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2013(34)19:3066-3067.

【13】刘晓霞,张素珍. 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护理实践与研究[J],2012,9(15):118-119.

【14】陈凯霞,刘建红,张容.静脉留置针不同保留时间对预防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1lA):2924.

【15】叶森娣,舒香云,戴 雯,等. 生理盐水在浅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J],2 0 1 4,1 1(6):132-133. 

【16】张丽红,王会敏,周园.不同封管液对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5):47-48.

【17】王圆圆,姜 虹. 不同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 1 4, 2 8 ( 6 )下旬版:2268-2269.

【18】陈凯霞,刘建红,张容.静脉留置针不同保留时间对预防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1lA):2924.

【19】毕秀芝,林丽丽,于艳华. 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3): 21-22.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s].2013.

【21】王玉,许彩红,王勇.常规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对于导管堵塞及静脉炎预防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 30(5):57-58.

【22】邢海花,张玲玲.静脉留置针换药间隔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 (11):30-31.

【23】陈丹凤,江发英.周围静脉置管患者拔针后针眼处置新方法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201 4 年6 月中旬刊:146-147.

论文作者:杨福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论文_杨福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