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论文_周成云

(邻水县精神病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血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末梢采血)和观察组47例(静脉采血),两组患者均予以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等,观察对比两种采血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各项指标两组对比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PLT、HCT、HGB均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更高。结论:静脉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优势更明显,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的实际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数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查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4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lood routine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blood sampling inspection result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92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collecting bloo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f 45 cases (peripheral blood) and 47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venous blood), two patients were give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the project, including platelets,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hematocrit, erythrocyte count, diagnostic value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ampling method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test results contrast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but the platelet count, hematocrit, red blood cell count, white cell count, hemoglobi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PLT, HCT, HGB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igher stability. Conclusion The testing result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advantage Obviously, it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lood cells,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data for clinical disease diagnosis, it is worth promoting.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基础性实验室检查,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检查项目多”等优势,能够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主要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并用电脑报告结果,已成为检查患者的一个惯例,因此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重要[1-2]。但是实践发现,不同采血方法得出的诊断结果是存在差异的,据次本研究中以92例健康体检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旨在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理论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9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1月-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并根据取血方法分组,现将其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7.2±5.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2例,初高中20例,小学及文盲3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7.8±5.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3例,初高中21例,小学及文盲3例。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慢性肝肾疾病、全身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标本采集前均保持空腹状态,于晨起9时进行采血,对照组体检者采用采血针于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进行采血,采用真空试管1次性采集末梢血3ml;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于检验者肘静脉一次性采集静脉血3ml,将其置于真空试管中添加稀释液进行稀释,摇晃将其充分摇匀,在2h内送检。检测方法:用80g/LEDTA-2溶液5μL加入含有1.0Ml已硅化的试管内,在弹头试管内添加60μL配套试剂,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统计两种采血方法各项检查指标,指标: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等数据)采用t检验,以(x-±s)进行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SSP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可知,两组MCHC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PLT、HCT、RBC、WBC、HGB各项指标两组对比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PLT、HCT、HGB均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更高。

3.讨论

血常规是临床基础性检查项目,其主要成分包括多种细胞因子、血细胞等,通过对标本进行常规检查能够发现血液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发生异常,进而可为疾病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便于血液系统、贫血、造血功能等病症早期发现。但是在血常规检查中,检查稳定性以及结果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手背静脉采血所测出的白细胞计数值明显高于从肘正中静脉采血所测值,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据此也可根据临床检查目的需要选择采血部位,例如只需检测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时即可选择经手背静脉采血,在保证检测稳定性的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穿刺痛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另外针对需要化疗的患者,血常规检查中需要准确测定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则可选择从肘正中静脉采血,可有效避免结果误差影响疾病诊断[3]。但相对而言,血常规检查准确性易受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做好血液标本采集管理至关重要,有助于实现检查结果的质量控制。

临床中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可分为两种:末梢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其中在血量较少、可采用手工法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验中,常采用末梢采血法;而静脉血采血法则常应用于如红细胞比积、临床生化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验中。但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为了有效抗凝、保证仪器取样时标本能够充分混匀,原则方面应用静脉采血法优势更为明显。另外研究发现,末梢血与静脉血无论细胞成分还是化学组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有学者研究提出,静脉采血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而末梢血温较低,在同等条件下发生溶血反映时间较为快速,并且采血困难,认为静脉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价值更高[5]。据此本研究中以92例健康体检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两种采血方法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两组MCHC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PLT、HCT、RBC、WBC、HGB各项指标两组对比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PLT、HCT、HGB均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更高。由此可见,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末梢血稳定性相对较低,与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相吻合。经分析具体原因如下:末梢血血样实际上是由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细胞内液等组成,其不能准确反映循环血液的实际情况;另外末梢血采集过程中速度慢,出血不畅,主要是组织液混入或者血小板粘附于皮肤位置形成微血块所致;但是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对血液需求量较多,因此采血过程中为了达到检查要求需要反复挤压,会导致血液被组织液稀释,检查结果受到干扰产生误差;再者采血过程中,由于患者出现“紧张、畏惧”等心理会导致进针深度达不到要求,导致检测结果受到影响;另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末梢血稀释液(例如离子浓度、PH值等指标)会影响白细胞形态,在仪器计数过程中难度增加[6]。

虽然静脉采血优势明显,但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采血过程中仍要注意以下事项:防止溶血。实践调查发现,造成溶血的因素包括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畅、抽血速度快、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以及不清洁、震荡过于剧烈等,因此在采血过程中要做好抗溶血准备工作,采用针对性措施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实际上体内溶血也属合格标本,但一定在报告单上注明,避免影响诊断结果判定;采血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可有效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导致生化检测结果发生异常;如果患者在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体位改变也会导致血液中多种指标发生改变,因此采血时注意保持正确科学的体位或者体位一致性;采血过程中不能向静脉内推,只能向外抽,以免注入空气形成血栓,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优势更明显,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的实际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数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跃红.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4(4):67-67,68.

[2]张荣山.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分析[J].保健文汇,2016,24(5):167.

[3]刘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比较和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35(15):46-47.

[4]刘淑芬.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4,17(25):42-43.

[5]周立强.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4,35(2):134-134.

[6]刘莉娜.两种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的比较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30):29-30.

论文作者:周成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论文_周成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