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综述_世界经济论文

1997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综述_世界经济论文

’97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年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会论文,中国国际贸易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年会前不久在天津举行。与会同志围绕世纪之交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应采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外贸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步伐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世纪之交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应采取的战略、政策措施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世纪之交我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形势是比较好的。就国际形势看,对我国比较有利的因素有:1.世界政治、经济继续向多极化格局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经济、贸易、科技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愈益取代政治、军事对抗,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客观上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从1994年起步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回升阶段。预计世界商品贸易在今后15年内的年增长率达6%左右, 世界服务贸易将继续以高于世界商品贸易发展的速度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10年国际直接投资存量将达5万亿美元。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产品结构、生产手段和消费结构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化。这就形成了世界性的需求市场,为我国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提供更多的机会。3.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新的调整。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军事工业的衰退,世界经济结构开始了新一轮深刻的变动和调整组合,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竞争性越来越强,以GATT为代表的一系列规范国际贸易、国际技术扩散的框架性协议得以签订,一些代表估计,这将使世界贸易量平均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许多跨国性的金融集团和投资集团正在膨胀。在这种大格局里,我国应抓住有利时机,努力与国际经济规范接轨,以便在世界经济新结构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就国内形势看:代表们一致认为,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深得人心。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特别是我国具有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某些自然条件丰富的优势,而且市场条件日趋完善,对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扩大对外开放极为有利。

世纪之交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区域经济集团已达30多个,这些集团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加大了我国商品进入这些市场的难度。2.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倾向日趋严重。一些西方国家从其战略利益考虑,不愿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不择手段地以“人权”等多种借口,干涉我国内政,制造摩擦和对抗,妄图遏制我国的发展。3.我国技术比较落后,产品结构改变较慢,在国家分工和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被动地位。

代表们一致认为,我们要对形势的利弊两方面有清醒的认识,采取以下战略和政策措施来扩大对外开放。1.扩大对外开放,建立规范成熟的对外开放体系。首先,扩大开放的区域重点是经济发展与开放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其次,继续推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再次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开放领域,重点是根据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贸易的开放;最后,统一规范全国对外开放政策,除特区实行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政策外,全国其他地区要实行统一的开放政策,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要在统一政策下平等竞争。2.正确处理外贸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首先,要认真转变观念,彻底丢掉幻想,努力提高外贸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因素变化的能力;其次,准确处理出口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扩大出口;再次,外贸企业要走出困境,出路在于改革,关键是在加强经营管理上下功夫,挖掘内部潜力,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化经营。3.坚持不懈地贯彻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质量反映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我国的对外形象和信誉,提高商品质量也是冲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手段,因此要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商品质量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工作质量和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4.加强宏观调控,维护良好经营秩序。

二、关于外贸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步伐的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外贸企业要适应新形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

1.通过规范组织结构和制度组建企业集团,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国有外贸企业小型化、分散化现象十分突出,由于规模所限,多数企业存在财力单薄、竞争力不强、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企业间不合理竞争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着国有外贸企业的顺利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客观上要求国有外贸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以规模促发展,以规模促效益。组建企业集团就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

2.国有外贸企业要走实业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国有外贸企业偏重对外贸易而疏于实业投资,一方面造成生产与出口的脱节;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尝试向其他行业、其他产业进行实业投资,也失去了获取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经营利润的可能性。与会代表认为,国有外贸企业要走实业化发展道路,应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外贸企业的“对外”特色;二是要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目前正在推行的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名牌产品为导向,重组国有资产的发展机遇,集中人力、物力,重点抓几个规模大、起点和技术含量高的实业项目,形成自身的实业化基础;三是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国外资金在国内投资,产品可面向国内市场,实现进口替代;也可面向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导向。

3.外贸企业要开展资本经营。对于外贸企业如何开展资本经营,代表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的代表认为,要改变外贸企业债务资本过重的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外贸公司自有资本较少,流动资本的负债高达97%,负债过重,使资本产权主体不到位,所以权力制约乏力。另一些代表认为,可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和资金市场形成自己的资本扩张力。资金市场是借贷关系,产权市场是所有权关系,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是通过公开地出售发行股票和证券来进行产权置换。通过这些方式,利用债权和股权的搭配、不同融资工具的搭配,通过兼并重组、企业产权置换,用小的资本、小的存量赚到大的和更大的资产。

4.外贸企业要实行股份制。代表们认为,推行股份制是调整和完善企业的组织形式。目的在于通过机制转换,求得企业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因此各外贸企业应从企业的经济实力、经营商品及市场前景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股份制形式。与会代表特别强调,股份制不能刮风,要根据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慎重推行;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要破除一股就灵的幻想。

标签:;  ;  

1997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综述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