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黄进银

论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黄进银

黄进银 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 545700

摘 要:“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人文学科,有大量的蕴涵情感因素的事件、人物或名言警句,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以及道德情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显示了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历史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本文试探讨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希望能够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历史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从我国的历史学科教学情况来看,高中历史教育过分偏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情感教学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被知识教育所掩盖。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一种“历史只要背诵记忆就可以”的错觉,使情感教学在历史课堂中无法实施,成为一种空洞的“喊口号”式的行为。随着人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认识的发展,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也提出要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给予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对情感因素投入足够的关注。这样才符合教学以人为本的原则,达到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情感教学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施的必然要求。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普通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三维目标中,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相比,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更浓的情感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因为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中,对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既非传统的“知识主义”也非曾经流行的“能力主义”,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是历史教育“元”价值的实现。

其次,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心理学认为,价值观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系统化、理论化、观念化的情感体系。由此可见,情感是价值观的基础,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情感的培育。

再次,情感教学是强化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情感与认识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上海师范大学的卢家楣教授指出,情感对认识的作用有六大方面的表现:影响认识的选择性;提高认识的积极性;导致认知优化;初进认知深化;有利于认识内化;增进认识传递。反过来,随着认识的提升和深化,认识对情感也会发挥巩固和促进发展的作用。故而,历史课堂的情感教学对强化学生的历史认识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二、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目标追求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依据国内外的研究,健全人格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是内部心理和谐发展。人格健全者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气质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内心协调一致,言行统一,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客观需求、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失去他的人格的内在统一性,就会出现认知扭曲、情绪失控、行为变态等问题。

二是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人格健全者在人际交往中会显示出自尊和他尊、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优良品质。那些嫉妒心很强的人,他们不能在互惠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傲慢自大的人也绝不会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人格健全者,在日常交往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赏,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与朋友、同事、同学协调一致。

三是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人格健全者在学习、工作中被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所推动,并且与他们的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经常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建树。成功又为他们带来满足和喜悦,并形成新的动机和兴趣,使他们能够得到良性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格健全的建设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就指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高中历史课程凭借其丰富而独特的内容,在培养与健全学生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首选目标和长远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历史课程中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情感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褒贬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促进学生历史情感与历史认识的相互作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关于情感对认识的作用,前文已有所述,在此不再敷述。

三、高中历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师首先要具备应有的历史情感

情感是制约教师对学生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古语曰“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历史教师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就能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就容易相信教师传授之“道”,从而扩大教师的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历史教师缺乏历史情感,其教学就难以“神入”历史,必然使其教学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课堂变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情感意识,“神入”历史,饱含情感,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内心体验,从而产生移情作用。教师移情能够体现情感教学的迁移功能,影响到学生的感知和情感。所以为了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历史情感,为历史而喜,为历史而悲,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学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善于发现、捕捉“情感诱发点”

能触动学生心灵、启动学生情感的知识点,即是“情感诱发点”,亦可称为“启情点”。“情感诱发点”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的“情感诱发点”主要分布在教材中。一般来说,教材的内容可分为三类:含显性情感因素的、含隐性情感因素的和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的内容是由专家们经过精心挑选的知识组成的,处处体现着编写者的思想情感,或明或暗地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编写者的价值观,只要教师认真分析,是不难发现的。动态的“情感诱发点”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出现的,具有临时性、突然性和短暂性的特点,稍纵即逝,要求教师具有高度敏锐的觉察力,及时发现,及时捕捉,及时利用。而且,这种在教学动态过程中生成或出现的“情感诱发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更能为情感教学服务。

3.精心营造情感教学的氛围

营造情感教学氛围的方式方法很多,笔者在此略举几例以抛砖引玉:

(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课堂教学与影视作品相似,好的开头能扣人心弦,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漪曾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有着引人入境、引发思考的功能。教师应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设计,可以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从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在讲授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一课时,以《七子之歌》导入,可直接叩动学生的心弦。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音频、视频等形式再现远逝的历史情境。

一些珍贵的历史音频、视频资料,能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感悟历史,使课本中“过去的、陈旧的、死的历史”变成鲜活、生动、具体的历史,以此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颤抖而高昂”的声音,只要一听,学生似乎身临其境,那种自豪、那种激动自然涌上心头,只要听过一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再如,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用一架1930年代的老式16毫米摄影机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2001年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亲自将它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哪一个观看者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暴虐?爱国主义教育不用干巴巴的理论却自然达成。

(3)编排历史课本剧。

编排历史课本剧能使学生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历史,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激情,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而如果能够及时地、积极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效果,更能够全面地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正是因为这样,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正面认识情感教学,进而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有机地融入情感教学之中,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欧阳玲慧 积极心理学视闻下的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05)。

[2]乔芳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张英 浅谈在高中历史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J].现代教育教研,2012(02)。

[4]卢家楣 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

论文作者:黄进银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  ;  ;  ;  ;  ;  ;  ;  

论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黄进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