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满族参与社会发展进程_满族论文

促进满族参与社会发展进程_满族论文

提高满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发展论文,过程中论文,程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满学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显学”,虽然国内外从事满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但由于该学科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典型性,时至今日,满学研究更为学术界所瞩目。

在满族生存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在充分发挥满学学科优势基础上,提高满学在社会发展繁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当前满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满学研究定位,而且也涉及到学术界和社会各阶层对满学研究的基本价值判断。

满学本身具备其它学科不具备或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为研究客体与研究主体的优势。从研究客体来看,满学研究包括了满族形成与演化过程及其规律、满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的先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的肃慎人,满族及其先民形成、演化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研究满族及其先民的历史,可以为全面了解和正确领悟中国历史奠定基础,即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古代的璀灿文化凝聚了各民族的智慧与创造。

满族是富于智慧与创造的民族,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又为新的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必备条件,使满族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顺利实现文化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优化适合,为满族走向辉煌铺平了道路。

满族又是有着重要历史贡献的民族,在清朝定鼎中原之后,满族承担了巨大的历史责任,在开疆拓土、保卫祖国边疆、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国家的社会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涌现出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而今,满族优秀儿女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仍然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体系,它所具有的美仑美奂的魅力令人倾倒。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演化的机制、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现实生活的作用机理,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而满族文化创造是中国古代文化价值的富集点,通过对满族文化创造的研究,可以为顺利攻克上述重大研究课题提供有效途径。

满学研究早已超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成为国际学术界令人瞩目的学科,在美国出版《满学研究通讯》,意大利、德国出版《满洲时代》,日本出版《满族史研究通信》等学术刊物,在俄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波兰、韩国等国家有一大批学者从事满学研究,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这样,在国际上形成了各具特色又突出重点的学术研究格局。

从研究主体来看,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已经形成培养满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体系。仅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目前已经形成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体系,中央民族大学所建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就包括了满学专业,这样即便于培养满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又利于改善满学研究队伍的素质结构,提高满学研究的质量与效率。就目前而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出一批学士、硕士、博士,这些高级专门人才在满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

满学研究队伍是聚集了各方面专家的队伍。由于满学研究范围涉及到诸多学术领域,因此,逐步形成了各学术领域专家致力于同一学科研究的蔚为壮观的局面。这在其它学科中是少见的,既便于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学术领域专家的研究特长,又便于组织协调进行集体科研攻关,在重大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一批满学研究团体和学术机构,有力促进了满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有:老舍研究学会、纳兰性德研究会、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会、北京满学研究会、辽宁满族文学学会、云南满族研究委员会等。学术机构有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辽宁大学满学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丹东市满族研究所等。

满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在满族史方面整理和出版了《满文老档》、《满洲源流考》、《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通志》、《八旗文经》、《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稿》等,还出版了《满族简史》、《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满族通史》、《清史续考》、《广州满族简史》、《呼和浩特满族简史》、《本溪满族史》、《北镇满族史》、《北京郊区的满族》、《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清代八旗子弟》、《满族宗谱研究》等。在满族文学方面,出版有《满族文学史》第一卷、《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清代满族诗词十论》、《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康熙诗词选》、《当代满族小说选》、《当代满族文艺家传略》、《满族民间文化论集》、《满族民间故事选》(第一集、第二集)、《满族古神话》、《七彩神火》、《满族民歌集》、《子弟书丛钞》、《尼山萨满传》、《清太祖传说》等。在满语研究方面,出版了《满语语法》、《满语读本》、《满文教材》、《满语入门》、《自学满语教材》、《简明满汉辞典》、《满汉大辞典》、《新满汉大辞典》等。在满学工具书方面出版了《满族大辞典》。在满族风俗研究方面,出版有《清代满族风俗史》、《满族风俗志》、《满族风情录》、《满族饮食与宫廷御膳》、《满汉全席源流》等。在满族歌舞音乐研究方面,发表了《满族歌舞》、《满族音乐初探》、《满族民间音乐初探》等论文,还出版了《清宫庆隆舞初探》等专著。在萨满教研究方面,出版了《满族萨满教研究》、《萨满教与神话》、《满族萨满跳神研究》、《满族文化与宗教》等。此外,还出版了《中国满族》摄影画册。

满学研究的上述优势,为提高其在社会发展繁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创造了必要条件,反过来,提高满学在社会发展繁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又为保持满学研究优势,提供了最佳手段,两者互为因果。

当今人类社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具体表现为各民族人民要求发展繁荣的愿望,可以说发展繁荣成为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满族这一人口近千万的民族,同样面临着如何发展繁荣的问题,可以说,满族人民要发展繁荣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尽管满族人口素质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名列前茅,有些指标超过了汉族,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民族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局部地区满族还处于贫困落后状态,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对于满学研究者来说,有责任和义务采取不同方式和途径,来帮助满族实现发展繁荣的愿望,将满学研究成果用于满族的发展繁荣。“科学的真正、合法的目标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赐给人类生活。”〔1〕早在20多年前, 在美国人类学界就展开了一场讨论,即人类学道德问题讨论,核心是如何避免研究动机与研究效果相背离。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者采取客观的立场进行研究是不够的,这样做不能满足追求人类普遍福祉的要求,研究者应承担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义务。这些结论是总结了二战后人类学演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满学研究要取得长足发展,就要认真汲取其他学科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其他学科所走的弯路,中国满学只有促进社会发展繁荣,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学术价值。

当前,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各民族生存环境正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各民族也相应发生改变,而且在协调族际关系方面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加之外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呈现出国际民族问题国内化、国内民族问题国际化的倾向,这些都增加了协调族际关系的难度。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又切实可行的协调中国族际关系的道路,是做好当前中国民族工作的关键问题,这对满学研究也提出了新要求,即满学研究如何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做出新的贡献。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对满学研究者来说,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十分重要,这是由满学研究对象的独特和突出的历史贡献所决定的。此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仍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异步发展呈现巨大反差现象,一方面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资金泛滥,另一方面,追求享乐,精神文明退化,这种“富裕中的贫困”现象,必须依靠我们对各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才能加以改变。而满族在其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在今天同样也有其现实意义,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富裕中的贫困”现象的改变。

在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一些多民族国家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国内民族问题,结果形成尖锐的民族矛盾,甚至还发生大规模民族冲突,有的还导致国家的解体或内战,当今世界上的诸多“热点”,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民族问题有关,在人类自身管理模式还是民族国家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处理民族问题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只有在协调好族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为民族的发展繁荣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实现各民族发展繁荣的愿望。而在协调族际关系方面,有关的满学研究可以提供借鉴。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对满学研究的客观需要在日益增强,这是满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为满学研究充分发挥自身诸多优势提供了最大可能,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抓住机遇做出正确选择,进一步拓展满学研究新领域,加快学科建设步伐,突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充分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

当前,满学研究已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在诸多新学科、新观点、新知识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提高满学研究在社会发展繁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满学研究必须全面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人们评价一个学科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科本身的建设水平,为此,首先应该加快满学学科建设步伐。

满族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这就决定了满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决定了满学是一门研究领域广泛的综合性学科,那么,如何发挥满学学科整体研究优势,是满学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努力提高满学在社会发展繁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加快满学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满学学科整体研究优势的最主要途径。

满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现实生活中的满族又为满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新的研究资料,使满学研究充满生机与活力。当前满学学科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基本理论的扬弃与规范,满学基本理论是对满学各领域研究发挥理论指导作用,以往的满学基本理论对满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非凡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可否认,满学基本理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既凝聚了时代的精华,又具有时代的局限性,那么,这就需要从满学研究的实际出发,对满学基本理论进行扬弃,保留精华,并汲取其他学科的科学理论进行实践创新,这样才能体现时代的进步及满学的发展。满学研究的规范化,包括对满学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科学界定、研究观点优化、研究手段更新等,都属于学科基础建设问题,应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逐步加以解决,努力做到通过学科建设,使满学研究“获得关于现象的规律性的知识,以便预知、改变或支配现象”。〔2〕可以说学科建设关系到满学未来发展的命运。

人们评价一个学科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现实需要。近些年来,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在社会上受到广泛重视,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关键是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有效地满足了社会需要,也提高了自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事实一再证明,能够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学科,是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演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需要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只有对自身不断调整,才能满足社会需要。满学研究也是如此,应在加快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寻求提高满学研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的最佳加入点,在满学发展与满族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这一方面有利于满学学科建设走上长足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满族发展繁荣的效率与质量,有效缩小满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

人类社会在存在和演化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尖锐问题,有些尖锐问题仅靠传统的观点是难以加以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的,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介入。一些学科发挥自身优势,是有助于解决一些社会尖锐问题的。当前,国内外从事分裂活动的势力逐步走向互相协调,我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领土领海纠纷,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妥善处理领土问题,对这些重大问题,满学本身是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提供科学依据的。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优势,同样也存在自身的劣势,然而,不同学科进行合作则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攻克学术研究的疑难问题。本世纪50年代,在新几内亚高原地区福雷人中发现一种怪病,病人一旦发病,就逐步丧失神经系统控制功能,出现四肢震颤、构语障碍症状,造成面部肌肉扭曲,看上去象是各种各样的鬼脸,当地人称这种病为“库鲁病”,美国学者卡尔顿·盖伊都塞克等人经过研究,确定了这是由一种传染性的慢性病毒造成的,卡尔顿·盖伊都塞克因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尽管如此,这一怪病的传染模式仍未能搞清。后来文化人类学家罗伯特·格拉斯和雪莉·林登鲍姆又对此病进行深入研究,才发现传染途径是食用病死者的脑髓,从而彻底解开了库鲁病之谜。由此可见,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可以取得单一学科无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因此,要解放思想,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国家学者之间的联系、合作,进行综合项目研究,形成整体研究优势,便于满学与其他学科一道来解决满族发展繁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组织与协调,将分散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以取得1+1〉2的整体效应。

总而言之,满族的发展繁荣和人类社会进步,需要满学研究的积极参与,而满学研究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推陈出新。

注释:

〔1〕培根《新工具》Ⅰ第81页。

〔2〕克劳德·贝尔纳《实验原理》Ⅰ第1页。

标签:;  ;  ;  

促进满族参与社会发展进程_满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