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入学考试“名著阅读”试题的要点、形式及策略_中考论文

中考“名著阅读”类试题考查要点、形式及应考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名著论文,中考论文,要点论文,试题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名著阅读类试题的考查要点

名著阅读类题型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亮点题型。近几年来,一直是常考常新,在命题实践中不断丰富考查的呈现形式,推进考查的内容,细化考查的要点。从考查的内容看,始终不变的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的范围。主要包括:1.考查积累:阅读文学名著应达到一定的量,特别是对课标规定的名著情节内容熟悉程度的考查;2.考查理解:即对名著人物情节主题等认识和理解的程度;3.考查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并结合体验表达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考查评价:能联系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及相关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名著阅读类试题的呈现形式

以江苏省各地2009年中考题为例:

[2009年常州市中考题]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疾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该题的答案为D。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特别是对课标规定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的熟悉程度。只要仔细读过整部书的学生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A项中应为“父亲死得早,母亲替人帮佣以养家糊口”;B项中并无达雅陪同;C项中保尔是有过自杀念头的。

[2009年南京市中考题]下列对名著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B.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c.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事卖掉了。

D.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

如果平时都按要求读过这类作品的学生是不难得出有误的应该是C。这道题主要考查几部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积累情况,着重考查学生对主要情节理解熟悉的程度。

[2009年扬州市中考题]从下面备选的名著中任选一部,从中概括出一个相关的事例,仿照示例为第④段补写一个论据。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示例:《老人与海》——桑地亚哥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为他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这道题是对名著阅读的综合考查。不只考查对名著的熟悉程度,还要学生结合文段内容表达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答案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历尽战争的艰险,饱受病痛的折磨,凭借顽强的意志在病榻上写作,终有建树,他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2)《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活多年,他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与艰险,他顽强的意志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读者;(3)《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就启示我们没有坚强的意志,不经历磨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2009年无锡市中考题]阅读《水浒》选段,完成题目。

话说__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曳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回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__,没个挣扎得起。__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__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1)选段横线上应填写的是同一个人物,该人物是( )

A.吴用 B.杨志 C.白胜 D.虞候

(2)根据描写,在方框中填入表示心理特征的词,完成所填入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图。

绝望→醒悟→

第一题的正确答案为B,第二题应为“无奈”。此题结合一部名著出了两题,还有明显的阶梯性;不仅考查了对名著内容的熟悉程度,而且还结合名著内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文段内容梳理出感情线索并作出恰当的概括。

事实上,自2004年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就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试题,时至今日,“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呈现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如2009常州、南京的考题;填空题、填表题如2009无锡的考题;简答题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如2009扬州的考题。从考查的轨迹上看:由对文学名著涉及的作者、出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识记的考查逐步过渡到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评判和鉴赏,考查学生关注文学名著对人生的启迪和影响,引导学生自觉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阅读时不光泛读,还要采取精读的方式,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三、名著阅读类试题的应考策略

1.制订计划,开展课外阅读,增加积累

读书时要制订计划,有所选择。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不制订计划作阶段性的阅读,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培根所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而且用心地读。

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名著,就是这类要用心读的书。选择的依据不仅仅是“为了中考”而且是“有助于学习语文”,可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目的、境界层次和阅读水平,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

2.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阅读方法各种各样,只有方法得当,读书效益才有保障。这就要求学生:一要深入阅读。平时在阅读名著时,不能急功近利,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集中精力,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认真阅读,领会要旨,求其真谛。要教会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自己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去联想、想象、感受、体验。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课本中节选的“当海盗去”和“海盗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环境描写,笔者只讲了这两章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然后让学生到原著第二章中去找描写景物及汤姆惆怅心情的词语加以品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体会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只有这样,才能穷通作品的内涵,才能陶冶精神,真正达到阅读作品的目的。二要做读书笔记。搜集资料,提取信息,注意对作品主要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知识的积累。三要写读书心得。依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做出独特的理解和评价。

3.增强读题审题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当然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自由阅读,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不必担心“读不懂”或者“读不透”,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当读过了还不能保证答对题,这就要强调在答题时认真读题,准确捕捉题目透露出来的每一个信息,不得有任何遗漏,真正读懂、审清了试题要求再动笔做答。

有的名著阅读题是放在现代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如2009年扬州题。这样的题目就必须针对所读名著的具体部分,可以从内容、人物形象角度,也可以从艺术手法等方面结合现代文选文的文本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其答案“不求唯一,只求合理”。这类试题,要求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有详尽的了解,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若能持之以恒进行训练,那么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就培养起来了。面对试题就再也不愁读不懂、审不清、答题质量不高了。

标签:;  ;  ;  ;  

中学入学考试“名著阅读”试题的要点、形式及策略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