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李智

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李智

邵阳县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100

【摘 要】目的:探析研究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患者中选择46例进行此次研究治疗。为患者应用前侧或内侧钢板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显示总优良率为91.3%。术后共计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延迟愈合、5例出现关节退行性变、2例出现皮肤浅表坏死,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7.4%。未见感染、创面不愈合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结论:合理为患者选择手术时机,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固定方式是提高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冠状面;矢状面;Pilon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其是各类骨折中治疗难度较大的类型之一。临床不仅要通过皮肤以及软组织损伤确定骨折断裂程度,而且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软骨组织损伤情况[1-2]。为提高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深入分析该骨折类型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患者中选择46例进行此次研究治疗,研究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做下述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在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患者中选择46例进行此次研究治疗,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均符合手术指证,均知晓研究目的及方法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开放性骨折患者、高能量损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以及病理性骨折患者。46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为(45.5±5.4)岁。骨折位置:5例为左侧、41例为右侧。致伤原因:28例为车祸伤、14例为高处坠落伤、4例为运动伤。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术前对有明显压缩骨折以及肿胀的病患要先进行关节牵引处理,对于压缩情况不严重的患者可先使用石膏托进行固定处理。在进行手术治疗前要为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患者骨折情况,并依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复位以及固定方案。对肿胀的病患要进行脱水处理,并将患者患肢适当抬高,以便尽快消肿。待患者肿胀消失或皮肤出现皱折后则可安排手术。

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后则可进行手术治疗,实施全身麻醉,均采取仰卧体位,在患者腓骨后外侧做纵向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组织后进行腓骨骨折复位,并使用解剖钢板进行固定。同时也可利用该手术切口进行后踝固定。之后在患者小腿前内侧做手术切口,切开关节囊,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肌腱以及血管、神经,尽可能保持胫骨关节面的平整。若有需要则应将前踝骨块翻开,充分暴露塌陷关节面并进行处理。之后进行异体骨植骨操作并压实。对后踝、内踝以及经费关节骨折进行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使用钢板固定后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保留克氏针或拔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冠状面骨折实施前外侧L型锁钉钢板,矢状面骨折则采取内侧锁钉钢板治疗。

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并适当抬高患者患侧肢体,合理使用镇痛泵,以便减轻患者疼痛,同时也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脱水治疗,并适当使用活血药物。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足踝背伸锻炼,逐渐提高锻炼强度,待患者骨折愈合后则可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训练。

1.3疗效评价标准[3]

患者治疗后依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骨折愈合程度情况进行治疗效

果评价,患者骨折得到良好复位,未见感染、水肿或坏死等不良情况,日常活动

能力基本恢复正常则为优。治疗后骨折基本复位,但可能存在水肿、感染等不良

情况则为良。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术后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为(3.1±1.2)个月。患者经治疗后显示总优良率为91.3%,25例为优、17例为良、4例为无效。术后共计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延迟愈合、5例出现关节退行性变、2例出现皮肤浅表坏死,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7.4%。未见感染、创面不愈合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

3讨论

Pilon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其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粉碎性关节软骨损伤。临床对于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治疗争议多在手术时间以及固定方式选择方面。一般而言Pilon骨折的主要骨折线是位于冠状面,低能量暴力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用胫骨前以及内侧锁钉钢板固定效果良好,有助于稳定冠状面以及矢状面上移位骨块,避免固定后再次移位,避免双侧螺钉的交叉干扰[4]。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肿胀消失以及侧支循环建立后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显示总治疗优良率为91.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移位或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的情况。46例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7.4%。此次研究中均为闭合性损伤,因此需注意避免手术切口周围坏死。另外从此次研究中发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必要前提为软组织对手术的耐受性,因此进行手术时务必确保患者肿胀消失且侧支循环建立。钢板固定前要确保肢体力线得到良好恢复且旋转畸形得到良好矫正。除上述几点外,因后外侧以及前内侧切口均可有效暴露骨折端,因此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微创性,以便尽可能降低手术治疗创伤,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合理为患者选择手术时机,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固定方式是提高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石勇,陈子健,洪泽亚,等. 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17,19(6):460-462.

[2]石晶,魏戎.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闭合矢状面Pilon骨折疗效比较[J]. 中外医疗,2015,18(17):23-24.

[3]郭爱庄.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 Topliss 分型闭合矢状面Pilon 骨折的疗效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15,32(9):128-129.

[4]邵玉凯,李开雄,郑晓刚,等.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Topliss分型闭合矢状面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J]. 医药前沿,2017,7(8):345-346.

论文作者:李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累及矢状面与冠状面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李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