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规划部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成爆炸式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几年,建筑行业在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也越来越要求技术革新与进步。业内人士纷纷研究起了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想要攻克这一技术的难点,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措施,使之人们在建筑施工中更加游刃有余的运用这一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的难点分析,深入探讨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并提出具体措施,希望建筑行业在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的同时早日步入下一个发展黄金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控制措施
前言
现如今,在建筑施工中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无数建筑人士痴迷钻研,希望早日能够消除安全隐患,使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的完保质保量完成建筑工程。本文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分析,提出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现在的一系列问题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促进建筑工程更好更快发展。
一、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分析
(1)施工流程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有一定的施工流程,为了确保能够早日建成一个合格的建筑工程,工作人员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每一步流程进行工作,同时根据工程实际的细节变动进行合理把控调整,综合考量每一个施工关节。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运用有科学的施工流程:首先要进行桩位的测定、护筒的埋设,同时确保桩机全部就位;其次,要做好钻孔及清理工作;最后,在安放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完成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整个工作环节。
(2)钻孔施工
对于钻孔的施工是该技术施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需要考虑地质的状况进行选定钻进用的钻头。一般开孔后先利用正循环轻压慢转方式进行钻进,并且缓慢的注入水,使冲洗液达到设计的密度,一般为1.15~1.25kg/L,其粘度为20~22Pa?s 时,表明已经开始正常的钻进,对于此期间浆的性能要保持不变,并采用23rpm 的转速,保持适当的速度进行钻进。一般钻进到设计的要之后,需要用测绳进行准确的测量孔深,测量符合要求之后,便可停止加压,同时采用慢转的速度和大泵量进行第一次的清孔处理。一般清孔的持续时间为20~30min,同时需要检测泥浆中所含砂率的指标(≤ 8%),合格之后该工序结束。
(3)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放
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放是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更好应用的一项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在制作和安放之前,一定要做好质量把控工作,确保每一个钢筋笼都符合工程要求的标准,以免在之后的建筑施工中导致不必要的质量损失。
对于钢筋笼的安放时,需要对钢筋进行切断、调直、弯曲以及绑扎等处理,只有钢筋笼成型之后,需要专用车进行运输,而且钢筋笼的存放场地需要整平,保证钢筋笼不受损。一般吊车的爬杆高度不够,在向钻孔中进行安装钢筋笼时,可进行分成两节或者三节,采取分节下放到钻孔之中,并采用单面搭的接焊方式。
(4)导管安放和混凝土的灌注
在进行安装导管时,一般管径不得小于0.25m。将混凝土的导管对准孔的中心,逐节的连接导管,直到导管的底口距孔底有0.25~0.4m为止,然后安装隔水栓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工作人员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要仔细检查混凝土和终孔的合格情况,为施工质量考量,混凝土还要进行二次拌和的测试,以确保万无一失。对于混凝土的等级为水下C30,坍落度0.18~0.22m,在进行灌注的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向注入首批混凝土的时间,应控制在8~10min内。另外,孔身、孔底和钢筋笼安放检查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在进行灌注混凝土时,对于溢出的泥浆需要引流到适当的地点进行处理,以防止其污染环境或者造成河道堵塞和交通堵塞。在进行浇灌混凝土时,需要随时抽拔拆除导管,但是必须要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的顶面以下至少有2m。在进行浇筑完之后,需要对桩身混凝土进行养护处理。
(5)桩基检测
对于桩基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检查,检测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只有达到要求之后才可进行使用。一般采用两组进行试验分析,并作出检查报告。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面临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1)初灌未封底
第一次进行灌注时可能出现泛浆不正常的状况,这通常是由于桩底的沉渣没有及时清理或导管到孔底的距离过长造成的。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桩底的检查和清孔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的,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对工作人员的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做好检查,确保工作流程落实到位。对于钢筋笼安放之后需要再次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二次清孔处理。导管的底端距孔底的高度需要根据桩径和隔水阀的种类及大小而定,一般高度不超过0.5m。
(2)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一般是由于灌注的时间过长,致使上部混凝土接近初凝,而形成硬壳,一般随着时间的增长,泥浆中的残渣不断沉淀,从而进一步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从而造成混凝土灌注困难,以致堵管。针对这一现象,工作人员在浇筑混凝土前提前清理好管壁,注意控制好浇筑速度,切忌灌注途中突然停滞的现象的发生,以免造成导管堵塞。
(3)导管出现提漏
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导管提漏的现象。如果工作人员通过上下提振的方法进行导管疏通时,极易发生导管提漏,还有一种是在导管埋深环节对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操作不当,之后卸管时又过量,导致导管提漏。所以,施工人员在测算部分时要根据科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并且做好核算工作,以免后续程序出现问题。当孔内的混凝土面高度比较低时,一般终止浇筑过程,并重新成孔。当孔内的混凝土面高度比较高时,一般可以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进行灌注,而且导管底端需要加底盖阀,一般插入混凝土面的1m左右,待导管料斗中注入满混凝土之后,需要将导管提起大约0.5m。同时底盖阀要脱掉,然后才可以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
(4)混凝土配合比达不到要求
一般在施工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设计要求的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5-0.6,砂率一般在40%-50%,而对于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 mm,而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8cm-20cm,并保证混凝土具良好的流动性和和易性。所以,工作人员在配比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有计划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使这种人为的工作失误状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配出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是建筑施工的一大核心工作。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一些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技术性难题,促进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使之能够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因此,我们在建筑施工中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要注意管控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为最终建筑的完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打造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史磊. 试论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要点[J]. 江西建材,2017,(20):66+69.
[2]石伟. 建筑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探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7,(15):282.
[3]宣少平. 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7,(02):20-21.
论文作者:张玉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钻孔论文; 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钢筋论文; 技术论文; 这一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