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调查研究论文_范崇刚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调查研究论文_范崇刚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前60s、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min四个时段,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均显著降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插管前60s、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5min四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前60s、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5min四个时段,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相比,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全身麻醉

在使用药物对手术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血流动力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当变化过快,会对患者心脏、血液、血管、氧耗等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出现循环异常[1]。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才能将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以增加麻醉诱导的安全性。本文选取76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共76例,男42例,女34例,患者年龄24-76岁,平均(41.3±4.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76例患者体质量为(65.2±0.7)kg,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分别为(125±10.5)mm Hg、(82.5±7.3)mm Hg、(135.2±3.5)mm Hg、(75.5±8.5)次/min。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76例患者均禁水、禁食。两组患者在术前0.5h,采用0.1m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肌注。静脉开放之后使用10mL/(kg·h)乳酸林格液。对照组采用0.3mh/kg依托咪酯、0.1mg/kg维库溴铵、3芬太尼静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mg/kg丙泊酚。当患者肌肉完全松弛后,进行气管插管,完成时间为30s内,并在术中使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

1.3 观察方法

在患者手术全过程中,通过多功能监护仪对麻醉诱导前、插管前60s、插管即刻以及插管后的30min内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进行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SP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前60s、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min四个时段,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均显著降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插管前60s、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5min四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前60s、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5min四个时段,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大,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选择适当的麻醉深度,保证麻醉效果的可靠性,最大限度维持患者机体的循环平衡。在进行麻醉诱导期间,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极易引发多种病发病或造成意外,如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低血压,造成患者心脏或脑部灌注不足,诱发心肌梗死、心肌缺血、认知功能障碍等[2],降低术后生命质量,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因此,维持麻醉诱导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依托咪酯作为一种催眠性全身麻醉药物,属于咪唑类衍生药物,具有催眠、镇静、遗忘作用[3]。依托咪酯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反射、交感神经紧张性放电并无影响,不会造成血压波动。据相关研究表明,依托咪酯进行单次诱导后,患者血动力学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手术患者等,适用性较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不可避免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导致患者血压急剧上升,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或脑血管患者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气管插管过程中,由于患者HR、血压大幅度升高,明显超过基础数值[4],加重了患者的心脏负担和心肌氧耗,患者心肌氧供不断减少,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的概率升高,因此,部分观点认为依托咪酯并不适用于高龄患者、心血管患者、脑血管患者。

本次研究选取76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采用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事实证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插管前60s、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5min四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及心率下降明显。

综上所述,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廖红霞,张天剑,盛春欢等.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16(13):69-70.

[2]田占国.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33(04):17-18.

[3]王梅,徐兰华.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在全身麻醉维持中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09):127-128.

[4]佟华丽,简道林,邹学军等.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诱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27(03):2864-2866.

论文作者:范崇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调查研究论文_范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