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灭活冰冻血浆引起过敏反应浅谈论文_王绍文

输入灭活冰冻血浆引起过敏反应浅谈论文_王绍文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卫生院

【摘 要】目的 探讨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引起的过敏反应及安全输血。方法 对有输血浆要求的病人严格按照临床输血要求进行操作,实行输注同型血浆。对我院63例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询问病史。结果 62例无输血过敏反应,其中妇科1例出现全身麻疹样过敏反应,随后迅速停止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症状得到缓解。结论1、经调查发现因妊娠导致各系统的生理改变和孕妇血液中抗-IgA抗体的出现,有可能是引起产妇输血浆后出现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①。2、输血安全已成为医疗业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病毒性传染病以及其他输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灭活冰冻血浆;安全输血;过敏反应

简述:

1、血浆是全血的液体部分,它是由蛋白质、脂类、无机盐和大量的化合物包括脂蛋白、糖蛋白、金属蛋白、酶类、维生素和激素等生物物质组成。血浆输注主要的副反应和传播病毒的危险日益突出,主要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传播危险。为了进一步改善血浆输注的安全性,临床上现已应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输注来降低或减少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2、血浆病毒灭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病毒蛋白的结构受到破坏,让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性、致病性和繁殖能力。因而对血液成分进行有效灭活是实现安全输血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可以极大地减少病毒感染的机率,病毒灭活血浆是利用光敏剂-亚甲蓝能与病毒结合的特性,对血浆病毒进行灭活,并经过过滤,有效地去除血浆中残存的白细胞,提高病毒灭活血浆的安全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通过血浆传播病毒性疾病并降低或减少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举例:

患者张某某因怀孕期间贫血,在孕娠足月因胎位不正,行剖宫产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术后患者血压持续处于低压,经检验血常规:红细胞2.13*1012 /L 血红蛋白68g/L 血细胞比容0.15。经医师诊断,需输注血浆300ml和浓缩红细胞2U。患者于7月8日10时05分开始输注红细胞2U(由黄冈市中心血站监制)无任何输血反应,随后静滴灭活病毒冰冻血浆(由黄冈中心血站监制),输150ml灭活病毒冰冻血浆完后,患者出现手背红疹(当时管床医师巡视检查后示:控制输注速度,密切观察),在输注第二袋时出现全身麻疹样症状,立即停止输注血浆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随后症状逐步缓解,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讨论:

1、患者输第一袋血浆15分钟后出现轻微上述症状,从症状和出现时间以及处理经过上看,确诊为由于血浆所致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机理是由抗原(异体血浆蛋白)与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通过询问用药史,得知患者于五年前输注过血浆。说明在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特异性(抗异体血浆蛋白)的抗体。当再次输注血浆时,易引起过敏反应。通过此例反应,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血液制品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及过往输注血液制品史。在发现病人因输注过或正在输注血液制品而发生过敏样症状,就需详细记录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经管床医师同意先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至到病情好转。在血液制品输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

2、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输血技术不断更新,临床输血已从单一的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输血能治病,但也能致病,患者在治病的同时也担心血液质量的问题,担心会传染某些疾病,因此,应做好输血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输血安全②。在成分输血中,血浆的输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对经血传播病毒性传染病的危险性仅少于白细胞,所以说怎样减少输注血浆的风险,是我们临床输血的重点③。为提高血液输注的安全性,虽然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血液检测技术不断改进,但病毒感染后的“窗口期”问题仍不能解决,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要从根本上控制经血传播病毒性传染病,对血浆病毒灭活才能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④。

3、通过对我院63例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患者中有一例出现输血反应,63例患者中均在输血前和输血后做了输血四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的检查,都未提示感染以上四种病毒。总之我们临床输血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输血操作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坚持同型输注原则。从医生角度来说,医生要严格掌握输血的指征,的确需要输血的才给予输血。绝大多数的输血是安全有效的,但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极少数也会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通过我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观察,发现大多数输血反应发生在输注15分钟内。当输注血液制品时,出现瘙痒、皮疹、眩晕、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或烦躁、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面部充血、严重的腰背部疼痛,要及时告诉医师或当班护理人员。总之,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与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全面、充分认识输血风险性,了解降低风险性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才能将此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杨琴 李圃 产妇输注血浆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5年第2卷第1期,5-6页

[2]赵红 做好安全输血工作的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2):109

[3]钱开诚 荧光与亚甲蓝对血浆中病毒灭活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0,17(1):110-111.

[4]中华检验医学网 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措施

论文作者:王绍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输入灭活冰冻血浆引起过敏反应浅谈论文_王绍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