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体面的校长_小班化论文

做个体面的校长_小班化论文

做一名像样的校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名论文,像样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已经有19个年头了。1984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1989年,我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开始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1994年,我作为一名副手,协助校长工作;1997年,我开始主持学校的工作……

如何做一名校长?如何成为一名像样的校长?我从走上校长的岗位就始终在思考,在追寻,在实践中摸索,在思索中提炼。

校长是学校的核心

有人说,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句话一点不假,能够把学校办好,是我的最大愿望;对自己来说,能够成为一名好校长也就成了我努力的目标。

最近,有一位退休的老校长对我说:“你们学校的老师都说,校长的人不错,大家都挺愿意干的。”我随口回答:“做校长,首先是做人。校长,总有一天是要不做的;人却是要做一辈子的。”的确,作为校长,首先是为人的问题。要成为学校的核心,不是“校长”的称号可以达到的,而是自己作为一个人如何待人、如何处事的问题。

我刚到学校的一段时间里,办公室经常是人流不断。不少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主动地向我反映情况,有不少说的是同事之间、群众与领导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教师们这样做,当然是体现了一种信任,但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来说情况的,都带有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在耐心听完教师们的话之后,一般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你讲的,我知道了,但我更关心的是现实,是今后的工作。”这样一来,我没有被纠缠到学校原来的种种纠葛中去,而是很快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于是,大家看到校长忙着进教室听课,和教师们交换教学上的意见,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和大家一起研究教学。校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其他的矛盾可以先放一放,学校每天开门要做的、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给学生上课,其他的事都要服务于、服从于这个中心。

有了这样的开端,我想,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也就有了基础。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校长不仅应该是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学校的领导者。做校长,管理当然是第一位的,管理到位是基础,没有完善的管理,连正常的运转都不能保证,发展就无从谈起。要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没有领导的意识是绝对不可以的。我理解的“领导”是思想上的领导。为此,作为一名校长,总要有一些想法,这些想法的形成来自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来自于对学校定位的把握,来自于对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种种要求。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是上海教育研究的机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智囊机构,我们学校作为实验小学,可以有不少机会与教育专家接触。我曾经请教科院各方面的专家来学校为教师作讲座,一连两个学期,二十多场报告,这样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2000年,我通过成人高考,参加了上海师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学习,系统地学习了管理,特别是学校管理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学校从1997年起,被定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市级试点学校。我觉得这是学校发展的契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课题,带动了全校的工作,使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如果说,学校靠近教科院是地理上的便利;有机会去深造,是时代给予的条件,那么,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是学校获得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作不放,可以把可能变为现实,领风气之先,创改革之先机。

小班化教育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教育。要改变“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班级小型化,学生的人数减少,为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可能。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让教师爱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坎上。

小班化教育是致力于教学变革的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布置你完成”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凡是了解我们小班化教学的人都说,我们的课堂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的变化:充满活力,充满师生间的互动,充满着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小班化教育是物化教育思想的天地。学生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更多的合作机会,我们就推行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要得到教师的关爱,我们就把教师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学生需要自我管理的空间,我们就为每个学生制作了书包橱;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我们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作品、作业展示出来。我们有这样的信念,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内容,学校的工作就要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小班化教育是正视学生差异、注重培养个性的教育。小班化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体现在学生的个体个别化教育的水平得以保证。我们要研究个别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我们要以“小班中学生多元评价研究”为突破口,把直面学生的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校长是设计师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的校名是从1997年5月开始起用的。在开头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别人,还是我们自己,称呼这个名称时,都那么不顺口,不仅是因为字数多,更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现状,并不会因为校名的更改而一夜之间都自然地发生改变,学校的发展要靠我们的努力,靠我们的实际工作去实现。

在2003年4月的学校督导报告中,我们把学校从更名转制以来的历程作了回顾:前三年,是“急转弯”,从一所薄弱的学校翻牌为实验小学,急剧的转型过程中,凝聚起大家的力量,自然也有一些人在转弯中被淘汰出局;后三年,是“爬坡”,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向上攀登,在攀登的过程中,经过磨砺,我们登上了新的高度,这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奋力争取的结果。

新的三年规划已经完成,“把学校办成基础好、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亲身体验;把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致力于把学生的品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科研方面,以科研促队伍建设,在研究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提炼。大力倡导思考型、研究型的教学风气。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职业,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课程与教学方面,以二期课改为目标,积极推进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着重研究个别化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积极运作特色课程,把培养学生个性的要求落实到课程之中;稳妥地推进探究性课程的实施,保持已经操作的“弹性课程”的良好态势。学校管理方面,以学校转制为契机,探索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围绕着考核一聘用一晋升等环节,优化学校管理,以激励为目标,形成具有现代学校特征的管理制度。

特级校长洪雨露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校长要反思昨天,要奋斗今天,更要思考明天。为学校的明天当好设计师,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长是杂家,也是专家

要做一个像样的校长,就要努力成为一个对新生事物感兴趣的“杂家”,样样都学一点,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十分的重要。学了就要用,用了觉得有道理,就要坚持。我反对在教育问题上刮一阵风,老教育家吕型伟说得好:教育要反对“多动症”,教育问题是复杂问题,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校长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业余时间里,我喜欢看书,还喜欢剪报。有一次,我把自己的剪报本子拿到学校里来,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每个星期组织教师学习的时候,我都要把平时看书、读报中一些关于教育的警句、箴言摘抄给大家,我称之为“每周一得”。从1997年起,我要求教师每个月写一篇“教育随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坚持写真话,记实事。每次我都仔细阅读,还动手写评语。我也写成文字,给大家阅读、交流,这样一做就是五六年。目前,学校正在编辑教师们的随笔,定名为《耕耘》,很快将正式出版,大约有15万字。

如果用“校长是……”的句式,我还能写上几个,诸如“校长是改革家”“校长是艺术家”“校长是思想工作者”等。我想,关键是校长要做得像校长。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肩负着责任,为社会、为学校、为学生,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义不容辞!

标签:;  ;  

做个体面的校长_小班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