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医药膳配合耳穴埋豆辅助治疗肿瘤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疗效论文_谭化芝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2000

【摘 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膳配合耳穴埋豆辅助治疗肿瘤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次入院接受含铂类化疗药物治疗的肿瘤病人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止吐治疗,试验组行常规西药+中医药膳+耳穴埋豆联合治疗,对用药期间的恶心呕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对化疗恶心呕吐治疗的总有效率(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6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膳配合耳穴埋豆对防治肿瘤病人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肿瘤;化疗;呕吐;中医药膳;耳穴埋豆

中医理论认为,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它作为一种外邪,不但耗伤人体的正气,扰乱人体的气血,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行,而且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使之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则运化失常,胃气不降则上逆呕吐,从而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1]。具有我国传统医学特色的中医药膳和耳穴埋豆在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对化疗恶心呕吐病人的情形进行评价,然后针对性地辨证施治[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初诊为肿瘤后即入住我院肿瘤中心接受化疗的病人,疾病临床分期Ⅰ期 ~Ⅵ期。所用病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3]: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肿瘤;入院后均首次接受化疗;无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化疗方案中均有含铂类化疗药物;年龄18岁以上,思维清晰,能理解并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类表格的填写;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均经本人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脑转移等颅内高压症;胃肠道梗阻;神经性呕吐;美尼尔氏综合征;化疗前24h有呕吐或使用止吐药者。入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21岁~68岁(43.7岁±2.6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高中63例,专科及以上 27 例。将病人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53例、47例。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0.9% 氯化钠溶液100ml+昂丹司琼8mg静脉输注,于化疗前后半小时各1次,直至1个疗程结束。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辨证药膳加耳穴埋豆。① 辨证药膳方。脾胃虚寒型: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药用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20g。脾胃虚弱型:治当健脾益气、和胃降逆,药用人参、茯苓、甘草、白术、砂仁、木香、陈皮、半夏、丁香、吴茱萸各20g。痰饮内阻型:治当温化痰饮、和胃降逆,药用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茯苓各20g。肝气犯胃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吐,药用官桂、人参、半夏、甘草各20g。寒热错杂型:治当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药用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各20g。依照不同证型加瘦肉煲汤,取汤约150ml,午餐、晚餐前半小时服用,于化疗前1d开始,直至 1个疗程化疗结束。② 耳穴埋豆及按压方法。主穴取神门、交感、胃穴,配穴取肝、脾。方法:将消毒晾干后的王不留行籽粘压在专用耳穴橡皮膏上,确定病人耳部皮肤无破损后,指导病人取合适体位,告知病人定穴时的感受,用75%乙醇消毒耳部皮肤,用探棒探查耳穴,找到相应的穴位,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治疗穴位上,指导病人进行有效按压,力度以能耐受的酸、胀、痛、热为宜。每日按压3次~5次,每次每穴按压2min[3],于化疗前1d开始,直至1个疗程化疗结束。为避免实验误差,所有病人药膳调配及耳穴埋豆均在同一人员指导下完成;所有日记均在同一人员指导下填写完成。

1.2.2  资料采集方法 采用日记书写形式进行资料采集。具体为:由课题组成员根据WHO 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标准编制《中医药膳配合耳穴埋豆防治化疗恶心呕吐受试者日记》,内容包括化疗第1天~第5天恶心、呕吐评估的具体内容,通过临床预试验后发现此方式简洁、方便、易懂。治疗前由研究者对病人进行一对一讲解,待病人理解后将日记发放给病人,自化疗第1天起由病人在相应栏目内打“ √ ”,第2天早上由研究者进行检查核实,直至第1个疗程第 6天进行回收统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指标。治疗后第1天~第5天恶心、呕吐的发生程度。② 恶心程度量表:根据视觉类比量表(VAS)制定恶心程度量表[4]。量表为一长10cm水平直线,分10段,每段10分,合计100分。线的左端点为0分,代表没有恶心,右端点为100分,代表恶心最重。病人根据恶心的轻重,将自己感受逐日记录在这条线上。程度分级,无为0分 ~10分;轻为10分 ~40分;中为50分 ~70分;重为80分~100分。③ 恶心呕吐判定指标。根据 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毒性反应之恶心呕吐反应标准,分为0级~Ⅳ 级[5]。0级:无恶心呕吐;Ⅰ级:轻度恶心,每天呕吐1次或2次;Ⅱ级:中度恶心,每天呕吐3次 ~5次;Ⅲ 级:重度恶心,每天呕吐5次~8次,需治疗;Ⅳ级:顽固性呕吐,难以控制。④ 治疗效果判定指标。完全控制(CR):0级;部分控制(PR):Ⅰ级;轻微控制(MR):Ⅱ级;未缓解(NR):Ⅲ、Ⅳ级。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O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适当、合理的药膳能够调理病人脾胃功能,加强营养的吸收,提高免疫力,既能滋补身体,又能扶助正气,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脾胃虚寒型配用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可起到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的作用;脾胃虚弱型配用人参、茯苓、甘草、白术、砂仁、木香、陈皮、半夏、丁香、吴茱萸,可起到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的功效;痰饮内阻型配用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茯苓,温化痰饮、和胃降逆;肝气犯胃型配用官桂、人参、半夏、甘草,疏肝理气、和胃止吐;寒热错杂型配用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依照不同证型加瘦肉煲汤,取汤约150ml,午餐、晚餐前半小时服用,于化疗前1d开始,直至1个疗程化疗结束。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耳穴埋豆是中医学外治方法之一,是在中医学理论,尤其是经络学说指导下,使用药豆对耳穴进行慢刺激,通过经络不断作用于全身,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怯邪,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的目的[4]。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止吐的作用;交感穴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恶心呕吐;胃穴可调中焦、和脾胃、理气降逆;肝穴可平肝利胆、健脾和胃;脾穴可健脾益气、和中止吐[5]。诸穴合用,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鉴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中医原理,结合中医药膳对脾胃的运化、调理功能及耳穴埋豆对五脏六腑的疏通和气、扶正怯邪等功能,我们认为中医药膳配合耳穴埋豆与化疗恶心呕吐的防治存在较好的契合,临床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说明具有针对性的辨证施膳与耳穴压豆能有效改善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在减少过多使用止吐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增加的同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避免病人经济上的损失,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杜春玲,王学梅,王云.肿瘤化疗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10A):19-22.

[2]蔡亚红.耳穴压豆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 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5(12):89.

[3]陈振东,孙燕,王肇炎,等 .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5-72.

[4]尚坤,张欣.中医药膳疗法在疾病康复期应用原则浅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8):8-9.

[5]陆海燕,杨杨,孟志强.姜末穴位外敷预防含铂化疗药物介入治疗肝癌及转移性肝癌后恶心呕吐的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19(8):64-67.

论文作者:谭化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研究中医药膳配合耳穴埋豆辅助治疗肿瘤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疗效论文_谭化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