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续教育研究呈现“效率低”的主要表现及解决办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解决办法论文,效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继续教育研究“效率低”的主要表现
继续教育研究上的“效率低”情形,简单地说,就是继续教育研究论著虽然多,继续教育研究论点纷纭,但能够当作经典流传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却不多。它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在,面对当前日益丰富多彩的继续教育实践问题,继续教育研究的指导功能却日益感到吃力,继续教育研究为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与对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深层探索的能力不足。在理论上,或缺少建设性的思考与建构,或在继续教育观念的冲突中缺乏深度整合的能力,使继续教育研究处于无深度的状态。
1.指导功能弱化
对继续教育实践的指导是继续教育研究本性的首要表现。继续教育研究是指导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但这些年来,我们的继续教育研究面对继续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有吃力感,这与当前我国加快全民继续教育发展而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很不相称。在诸如继续教育社会化、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多样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上,继续教育实践的呼唤是如此的迫切,希望继续教育研究能够提供可指导的新理论、新判断、新精神。而继续教育面对这样的时代呼唤,却往往呈现出吃力感。是的,我们的继续教育研究也辨析了很多的继续教育实践的矛盾,甚至有时也表现得很激烈、很尖锐。但很少有论著有能力将这些矛盾置于宏大的历史悖论之中,进行富有震撼力的展示。常见的现象是,这些论著将继续教育实践的整体性疑问分解或缩小为个别概念的内涵再现或外延拓展,从而使继续教育研究一直忙于克服思想的混乱而无暇顾及继续教育实践的发展,从而消解了继续教育研究指导继续教育实践的能力。
2.理论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全民继续教育时代的到来,使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而继续教育研究理论创新则似乎有停滞之忧。尽管继续教育研究“热点”不断出现,但是真正持久延续的十分鲜见。这种不见结果的热闹,说明很少有继续教育研究话题,能获得继续教育实践界的持久共鸣,更谈不上社会的共鸣。继续教育研究的这一现状不能用市场经济的同化作用来解释,而只能说明继续教育研究急功近利的浮躁。从过往的各门理论研究的经验看,市场经济初兴之时,虽然人欲横流,但往往是理论研究创造最富成果的阶段。其动因即在于理论研究者作为科学价值的守望者,与社会人的“经济化”过程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得不强化自己的科学至上立场。此时的理论研究者,更加具备从时代变迁中冷静观察科学、凸显独立自我智慧的条件。换句话说,理论研究者甘坐冷板凳的心境,更具有科学研究意义上的创新性。然而,要做到这种“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必须首先具备对科学价值的兴趣。另外,从社会学角度看,思想是人的一种活动或行动,而人的行动的目的性,决定了他的行动的方法和方式,这同样适用于继续教育研究领域。对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有兴趣的人,将继续教育事业看作是对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他的注意力始终是稳定的,主题也相应地表现出独特性和永恒性。而仅仅将继续教育研究当作谋生工具的人,必须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己,为畅销而制造大相径庭的“作品”。这样的“操作”,只能使继续教育研究无可避免地“可口可乐化”,进入“一次性消费”的行列。如果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继续教育研究论著,现在几乎连书名也无人记起的不在少数。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继续教育研究假如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提炼出令人信服的思想,不致力于建立继续教育思想与继续教育实践的历史性联系,那么,必然要被社会文化的进程遗忘,从而淡出历史的记忆。有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即在继续教育研究的行为方式上,“炒一把”、“热一阵”之类的游戏性观念和实践是可以理解的,在人的文化行为的诸多特征中,总的来说包含两个要素:神圣性和游戏性的。神圣性的文化行为以良知、信仰为出发点,经常性地表现为不计个人的苦乐、得失,甚至以苦为乐。一般来看,人类通过神圣性的文化行为,特定时代的文化精华就能得以积累和延续,这也反映了人类从整体上对崇高的价值的追求和向往。至于人的文化行为的游戏性,也是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的,它既建立在世界的丰富性基础上,也体现在人们有游戏欲求的一面。目前,我们的问题是,继续教育研究行为里相对性的游戏行为比例过大,为“炒”而“炒”,为“热”而“热”的操作太多,这类缺乏继续教育研究神圣性的弊端,无疑会给继续教育研究带来“效率低”的效应。
3.研究成果的自我利用化,忽视或轻视研究成果的转化作用
只重视其自我作用,这是我国继续教育研究出现“效率低”的又一表现。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论文的发表和专著的出版,而研究者也一般都是按照写文章(撰专著)→发表文章(出版专著)→拿稿费→计算成果→评职称这一轨迹运转的,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无人提出异议。近年来,“计成果”、“评职称”特别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其功用特别突出,由此导致大量的领导稿、关系稿、职称稿,长期占据着继续教育刊物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版面。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第一,降低了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进而降低了继续教育的学科地位;第二,助长了研究者的功利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继续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造成了研究成果的大量闲置,浪费了研究者的智力资源和期刊社的出版资源,对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作用甚微。
二、继续教育研究产生“效率低”现象的原因
对继续教育研究“效率低”问题的剖析,一方面表明了继续教育研究的理论内涵的贫弱,另一方面也造成继续教育研究史的断裂。
1.研究视野局限
多年来,进行继续教育研究的视野一直局限在就继续教育研究而继续教育研究的现象比较普遍,把与继续教育相关的活动联系起来研究的似乎不多。
2.研究手段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教育机构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利用国内外计算机网络获取资料信息;使用多媒体技术推动继续教育研究等方面大大落后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难以形成快速反应能力。
3.对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继续教育研究重视度不够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教育研究比不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经济学理论那样引人注目或为政府部门所重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继续教育的研究方法包含的科学成分不多。似乎人人都可以进行继续教育研究甚至人人都可以信手建立“一门学科”,杜撰“一部专著”,这导致了它对指导丰富多彩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吃力感。
4.继续教育管理者对继续教育研究不足
作为继续教育管理的主体实践者——学校的领导,大多终日忙于事务工作,较少开展继续教育研究,这既不利于学校工作的改进,也是造成我国继续教育研究“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因此,促进继续教育实践主体去身体力行地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5.继续教育研究精神的缺失
继续教育研究精神在继续教育研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决定着继续教育研究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也决定着继续教育研究者的审美精神。而继续教育研究精神指向的变化,每每从核心层改变着继续教育研究面貌。在现代的继续教育研究中,无不是以继续教育研究精神指向的转变为出发点,开拓着继续教育研究的新视界。而继续教育研究的“无效”,其背后往往是继续教育研究精神的缺失。
三、力避我国继续教育研究“效率低”的建议
我国继续教育研究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对继续教育研究进行研究,寻求解决路线图,宜做好以下几点:
1.要确立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真正关怀之心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利益攀比日益深入人心”情绪的支配下,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金钱和实惠,而“发展继续教育”这个理念似乎早已被抛到爪哇国去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以往对发展继续教育是多么的漫不经心,继续教育研究也成为一种求名求利的职业了。现在的情况是,似乎人人都可以进行继续教育研究,人人都可以建立一门“学科”,杜撰一本“专著”,以至大量的继续教育研究“论著”不断涌出。事实上,继续教育的艰深性是不容易能够谈得出实质性的东西的。继续教育研究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只有对继续教育事业怀有虔诚之心的人,才不会以名利之心去研究继续教育问题。
2.搞继续教育研究必须要严谨,必须要有沙里淘金的精神
必须要在继续教育科学的园地中,孜孜不倦地播种、耕耘,才会有丰硕的成果可供收获。搞继续教育研究不是经商,更不能把投机商作风带到继续教育研究这个领域中来。要立说,就要先立人;要重视继续教育研究论著方法的学习和研究。黑格尔说过:“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的概念。”首先,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有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继续教育现象的继续教育学科也应该有继续教育学科的方法论。其次,不同深度的研究内容,要求有不同的方法,深层的开创性的研究,就要求有复杂的,多样的难度大的方法;研究内容浅显,说些人云亦云的话,写些应景文章,新八股文章,那是不要什么科学方法的。继续教育研究方法贫乏,缺少科学的方法,缺少开创性的理论,恐怕就与继续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所包含的科学成分不多,方法的简单与落后有关。因此,推进继续教育研究上水平,上台阶,重要的是要找出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3.提倡真诚的“文人相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继续教育研究领域提倡真诚的“文人相轻”是必要的。继续教育研究者说的话,写的文章,只有继续教育研究者和继续教育实践者最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也只有继续教育研究者和继续教育实践者站出来批驳才最深中肯綮。目前在继续教育研究领域很少有看到真诚的“文人相轻”的,倒是常听到肉麻的吹捧,也许这种炒作容易获利,但对推动继续教育研究上水平似乎没什么实际效果。因此,多点真诚的“文人相轻”,即多点善意的批评,对推动继续教育研究上水平更有益处。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对继续教育研究工作宜多加关心和扶助指导,但不能强加干涉。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握好介入的“度”也有利于推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以上对继续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肯定还不完善,有的则可能不属于题中之意,有待进行深入的探讨、论证、完善和确定;但必须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则是毫无疑问的。
标签: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