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有效性论文_王建宇

探析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有效性论文_王建宇

王建宇

(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 北京 1015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比柔吡星+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调肝健脾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此种治疗方式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临床有效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调肝健脾法;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临床有效性;稳定阶段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22-01

新辅助化疗英译为neoadjuvant or primary chemotherapy,简称为NC或PCT,主要应用在恶性肿瘤局部实施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新辅助化疗是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为了探讨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有效性,我院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8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均为女性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1±2.25)岁。肿瘤分期情况如下:ⅡB患者22例,所占比例为36.67%;ⅢA患者25例,所占比例为41.67%;ⅢB患者13例,所占比例为21.67%;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4±2.16)岁,肿瘤分期情况如下:ⅡB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31.67%;ⅢA患者23例,所占比例为38.33%;ⅢB患者18例,所占比例为30%。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比柔吡星+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调肝健脾法进行治疗。环磷酰胺+比柔吡星+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情况为:患者化疗的第一天静脉滴注600mg/m2、比柔吡星45mg/m2、氟尿嘧啶250mg/m2;化疗第二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250mg/m2,疗程时间为20天。中医调肝健脾法详细情况:按方抓药,用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20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药方情况为:党参14g、白术11g、茯苓21g、陈皮7g、天麻13g、石菖蒲12g、炮穿山甲10g、牡丹皮10g、生地黄14g、山慈菇12g、蒲公英22g、白花蛇舌草31g、生姜4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1.4评价指标

进展阶段: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内肿瘤的面积出现增大的趋势,并且增大的幅度大于25%,患者体内出现新的病灶;稳定阶段:患者体内肿瘤的面积出现缩小的情况,如果出现增大的情况也不能大于20%,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完全缓解阶段:患者体内的肿瘤体积出现减少的情况,并且减少的幅度在55%以上,其他病灶也出现逐渐缩小的情况,甚至是完全消失。治疗的总有效率=(稳定阶段患者的人数+缓解阶段患者的人数)/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处于进展阶段的有10例,处于稳定阶段的有28例,处于完全缓解阶段的有2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处于进展阶段的有1例,处于稳定阶段的有30例,处于完全缓解阶段的有2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3%,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X2=7.42,P=0.006,T=0.0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中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此种疾病产生的病理原因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主要与卵巢功能情况、遗传情况、婚育情况、哺乳情况、精神情况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乳腺虽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1】,但是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一旦癌细胞发生脱落情况,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

乳腺癌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此种疾病的死亡率已经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是仍然是人类需要攻克的重点难题。相关研究显示,在乳腺癌患者的体内经常会出现亚临床微小转移灶的情况【3】,笔者认为此种情况的发生就是导致乳腺癌反复发作和转移的根源。在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是新辅助化疗,此种方式能够消除上述情况中亚临床微小转移灶的情况发生,降低肿瘤细胞向全身发展的几率,降低局部复发的几率。我国传统中医认为,乳腺癌情况的发生主要与虚、郁、痰毒有着极大的关系,并且重在肝、肾、脾三个器官【4】,因此在治疗过程汇总也比较注重上述几个方面。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了我国中医观念的正确性,也证明中医调肝健脾法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使用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对稳定患者的病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有效性较高,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希衍,李根丛. 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意义[J].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45-1146.

[2]孙飞. 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04,05.

[3]毛启新,张敏,郝晓甍,张晟,张瑾.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0,02:117-120.

[4]韩明强,李瑞霞,王建会,许奉军,胡素丽,孔祥顺. 针对性手术方案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1:33-34.

论文作者:王建宇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探析中医调肝健脾法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有效性论文_王建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