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论文_何玉平, 张素蓉

何玉平 张素蓉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400)

【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对收治的402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20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201例,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顺应性评分、护理风险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顺应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统计学意义显著。此外,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中通常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该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准确度较高、对患者伤害相对较小,因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患者术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因而需要加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了探究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本研究对402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对象选择

院对收治的402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201例,实验组患者201例。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00例、男性患者101例,患者年龄在2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在实验组中,女性患者99例,男性患者102例,患者年龄在2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应影像学检查确定为冠心病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进行治疗[1]。在所有患者中,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患者133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11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这157例。排除标准:将具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存在肝、胰腺癌患者、语言障碍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给与排除。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为P值>0.05。

2.实施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有:(1)提高工作人员护理素质。医院要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对导管室护理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制定并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和科室监督举报制度,工作人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此外,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小组组长要对成员进行分工,并对成员护理熟练度、设备操作情况进行工作质量评分。(2)术前护理。在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手术用到的药品、器械、患者同意签署情况、过敏史等明确了解并复核,要由专人对患者术前活动进行护理,防止患者出现摔伤等不必要安全事故[2]。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过程、效果和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3)术中护理管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心率、血压、体温、呼吸等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测,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室颤、室速、房室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处理[3]。(4)术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要指导患者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鼓励患者多喝水,忌辛辣、油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顺应性评分、护理风险发生概率进行统计。护理满意度和顺应性量表满分为100,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有血管迷走反射延迟、摔倒、室速延迟等。

4.数据分析

对以上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用百分号代表计数资料,用正负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差异性比较,结果P<0.05时说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二、结果

1.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顺应性评分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两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如表1所示:

三、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通常用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该手术作为外科创伤性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临床治愈率较高。但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因而采用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仍然有一定风险。此外,很多冠心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加上老年人机体相对较弱,因而手术方式治疗具有一定风险,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此,需要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加强护理,强化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尽可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探究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顺应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统计学意义显著。此外,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综上,通过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因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宏博.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2017,25:228-230.

[2]李娜.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6,03:216-218.

[3]于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 南,2019,01:255-258.

论文作者:何玉平, 张素蓉

论文发表刊物:2019年5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论文_何玉平, 张素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