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前列素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黎明珠,周松,姜昭霞

(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600)

【摘要】目的:研究贝前列素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本院接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治疗,后一组加用贝前列素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的NO、PaO2均高于对照组,NT-pro BNP低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贝前列素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贝前列素;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74-02

肺动脉高压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等情况[1],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应及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疗。本文旨在分析贝前列素的治疗效果,择取我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开展本次研究,详细描述如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超等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肺动脉高压,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参与本次研究前未使用过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环素类药物。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的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听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

分组方法:双盲随机分组,共两组(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25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5例和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60岁、38岁,年龄平均值(48.35±2.70)岁。病程范围:3-14(8.15±2.00)年。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9例。

观察组:25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3例和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59岁、36岁,年龄平均值(48.41±2.65)岁。病程范围:4-15(8.21±2.04)年。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10例。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距微小(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肺动脉高压常规治疗,予以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强心类药物、抗凝药物,并予以氧疗。共计治疗20d。

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患者贝前列素20μg口服,一日三次,治疗持续时间为20d。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1)显效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2)有效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有所改善;(3)无效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无改变。临床总有效率=(1-无效概率)。

(2)在两组肺动脉高压患者入院第二天、治疗20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免疫发光法对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进行测定,利用酶标分析仪及硝酸还原酶法对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测定。抽取两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桡静脉血,利用动脉血气分析仪对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进行检测。

(3)统计两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均数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结果显示为P<0.05,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临床效果[n(%)]

 

2.2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临床相关指标(n=2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不大(P>0.05)。

见表3:

表3: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会降低肺循环中参与肺气体交换的血液量[2],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引起低氧血症。临床上一般采用前列环素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认为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靶向治疗的效果较好[3,4],因此常用贝前列素等前列环素类药物。

同其他靶向治疗药物进行比较,贝前列素不仅价格便宜,且经口服可快速吸收,药效稳定且持久。贝前列素应用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机制为:其结合前列环素受体可促使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激活[5],从而提高细胞内的浓度,对血栓的生成、钙离子内流进行抑制,可松弛平滑肌,通过将肺动脉血管扩张,达到降低肺动脉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目的。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说明了贝前列素的有效性;另外观察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更低,NO、PaO2水平更高,分析原因在于贝前列素能够使患者的肺动脉压得到显著改善,促使患者右心房压力降低,促进患者缺氧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临床数据显示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少,说明了贝前列素的用药安全性高。

总而言之,贝前列素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唐惠林,王玉洋,杨毅恒.贝前列素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meta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13(6):15-20.

[2]左兆凯,冯泽瑞,常方圆,等.贝前列素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7):1081-1083.

[3]冯涛,冯力,孙劼.局部溶栓联合贝前列素治疗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症[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3):273-275.

[4]官文俊,许臣洪,杨佳伟,等.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3):385-387.

[5]范荣梅,朱健勇,曹薇.贝前列素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7):681-684.

论文作者:黎明珠,周松,姜昭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贝前列素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黎明珠,周松,姜昭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