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工艺在住宅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论文_郭高魁

混凝土施工工艺在住宅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论文_郭高魁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2

摘要:混凝土是当今最重要的结构工程材料之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本文介绍了混凝土工艺中对原材料的要求,分析了如何配置混凝土,探讨了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住宅建筑

一、混凝土分类

1.1按胶凝材料分类①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②有机胶结料混凝土,如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1.2按表观密度分类①重混凝土。表现密度大于2500kg/m3,是用特别密实和提别重的集料制成的。如重晶石混凝土、钢屑混凝土等,具有不透X射线和Y射线的功能。②普通混凝土。建筑中最常用的混凝土,表现密度是1900~2500kg/m3,集料为砂、石。③轻质混凝土。表现密度小于1950kg/m3,且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空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

二、配合比

混凝土是非均质的三相体,即固体、液体和气体。两种相接触的面称为界面,混凝土中界面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对混凝土性能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三相所占的体积大致为,固相占总体积的73%~84%、液相占15%~22%、气相占1%~5%。三相的体积并非一成不变,在建筑后的凝结硬化过程中,三相所占的体积将不断的发生变化,但终凝以后变化减少,表现为总体积和液相在减少,而气相却在增加,主要是液相流失、蒸发和被固相所吸收造成。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也就是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三相体体积的变化,通过试样将三相体得体积调整到最佳比例。

三、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1配合比和搅拌措施

(1)配合比例。在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时,是要根据所有的性能检验来进行的。除此之外,还应该以一般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等手段为标准的进行试验和试配,只有比例符合土建施工技术的要求,才能够使用其配合比,禁止利用凭借施工经验所选的配合比。与此同时,设计配合比时还应该将工程造价,以及建筑结构的性能要求考虑在内。如果在施工配料时出现少配、漏配、错配的情况,混凝土应该禁止进仓。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实际上砂、石的含水率将偏离于设计时所标注的值。所以应该在拌制混凝土之前测定砂、石的含水率,然后才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的用量,以确保配合比符合工程的要求。

(2)搅拌措施。进行均匀搅拌混凝土对有效发挥材料的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工作者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的过程当中,在合理选择搅拌机的同时,还应该灵活的运用搅拌的方法,主要有:一次的投料量、投料的次序以及搅拌的时间等。一次投料量中,所有形式下搅拌机的进料容量都有所差异,搅拌机应该保持在超载范围之内,便可有效的防止影响混凝土搅拌物的均匀性,应将一次的投料量控制于搅拌机的限度之内。施工配料应根据施工配合比与施工地点的搅拌机型号,然后决定在现场搅拌的过程中应该投放的原材料量。将所有组成的材料经过计算,最终再确定混凝土所应投入的数量。

3.2运输混凝土

当配置混凝土的环节完成后,就需要将混凝土运输到需要施工的区域。一般来说,都是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来进行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如果是从现场搅拌站来,一般都是采取的双轮手推车或者是小型机动翻斗车。在垂直运输混凝土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或者是井架等方面的工具。在现场使用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就是双轮手推车。在运输混凝土中,对于运输车辆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现场条件、施工路径等方面。

四、施工阶段

采用合适的施工措施不仅能节约房屋建筑成本,还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2混凝土捣实工艺

混凝土捣实的目的是确保将入模的混凝土进行成型进而密实,这样才会将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外形具有完整性,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性能达到设计标准。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入模之后应马上进行连贯的振捣工作,这样可保证新入模之后的混凝土在模板所有的位置上都能够匀称的布置。为了保证混凝土搅拌物的密实度为最大值,务必排出全部气泡。混凝土振捣所使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人工振捣以及机械振捣两种,人工振捣一般根据插钎或者捣棍等通过人力进行夯、插混凝土,使之成型。如果出现塑性混凝土而且施工设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应利用人工捣鼓方法予以解决。用机械振实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可有效提升模板周转的速度,将施工操作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4.3建筑节点箍筋工艺

建筑节点是建筑物的支撑点,如果不箍筋,很容易松动,从而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建筑节点的构造十分复杂,再加上施工人员高空作业,使得建筑节点的箍筋操作十分有难度。最初,施工人员用的是双开口箍筋捆扎,但这样并不符合国家对建筑的有关规定。于是,就出现了现在所采用的这种方法:从安装模板到安装钢筋梁板,最后再整体沉梁。这种方法安全、效率高,但也有不适用的时候,所以在实际施工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混凝土浇筑工艺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4.5建筑物强度控制工艺

建筑强度是建筑物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方应派专人负责建筑原材料配比的检验,并精确计算材料的用量。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保证建筑物的强度。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关乎整个建筑的命脉,一旦混凝土施工的过程有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对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的原因予以明确,并且利用极为有效的控制手段,采取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总结的人为方法,结合各种预防处理措施,来防止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开裂,用以全面保证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邱其虎.探析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J].门窗,2014,09.

[2]刘光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分析[J].城市建筑,2014,06.

[3]诸永文.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

[4]杨建辉,李毅平.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17.

论文作者:郭高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工艺在住宅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论文_郭高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