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与对策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与对策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与对策

□ 孟明翔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摘 要: 食品安全问题向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刻不容缓。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食品原材料监管力度不足、社会信息化监督制度不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从创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监测体系、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化技术规范、建立食品信息化监管培训机制及食品信息化安全可追溯体系四个方面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关键词: 信息化;食品;安全监管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确保食品安全是政府部门当下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能够树立政府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在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的资源优势,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流入市场的食品均处于安全界限内。本文从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入手,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以此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策略。

不过,减税优惠并非“无限期”。办法规定,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专家认为,这既能满足大部分的继续教育需要,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被钻空子。

2 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2.1 食品原材料监管力度不足

食品原材料问题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存在着分布范围广、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者素质有待提高等特点[1],农产品种植以个体户为主,规模较小且分散,部分种植户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往往会使用过量的农药以及化肥,导致农药残留。除此之外,我国的禽畜饲养规模大且不集中,给监管加大了难度。此外,禽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激素以及药物等现象也屡见不鲜[2]。农产品通过各种营销途径进入市场,导致农产品生产源头追溯困难,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造成了影响。

2.2 社会信息化监督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部门依旧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市场尚未建立起食品消费维权的信息化渠道,导致消费者无法确切了解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当消费者面临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维护权益的渠道较少,同时发起维权的道路也较繁琐,无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同时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响应慢、处理不及时等监管质量问题。

2.3 农产品安全标准的建立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监测门类少,监管范围不清晰,多部门制定的监管标准存在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部分农产安全标准缺失,由于以上因素,导致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一定问题。

3 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与对策

3.1 创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监测体系

现阶段我国对食品安全的评估工作还停留在人工浏览与统计阶段,不仅浪费人力资源,效率也不高,因此,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监测体系意义重大。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监测体系包括风险监测和评估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移动执法监管系统以及质量信息追溯系统等[3],通过以上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食品安全评估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监测体系的建立实现食品安全的风险控制。

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刚刚兴起,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实施对监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要求较高,加强对食品信息化监管人员的培训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实施意义重大。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食品信息化监管人员的培训,加强学分制度,制定合理考核手段,让培训效果落到实处,提升食品监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2 制定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技术规范

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目前我国常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状况制定出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厂商要认真落实相关技术规范,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从而为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奠定基础。

3.3 建立完善食品信息化监管培训机制

1.1 对象 2010年起在我院行颅脑手术患者253例,男151例,女102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38.0岁。体重 40.5 ~82.5 kg,平均体重 56.5 kg。其中,脑肿瘤78例,癫痫82例,高血压脑出血50例,颅脑外伤43 例。手术持续时间5.0 ~15.5 h,平均 7.8 h。术前无心脏病史,无凝血机能障碍,检查检验无心、肺、肝、肾功能异常。

3.4 建立食品信息化安全可追溯体系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指在食品产销各个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使产销信息能够被追踪和回溯,形成食品购销的实时反馈机制。食品信息化安全可追溯体系包括对农产品生产进行远程监控以及对食品产销链信息进行追溯。利用卫星、遥感、电视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的生产进行远程监控,实现大面积、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同时,利用二维码、食品包装无损化标记等系统,实现对食品产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可追溯,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然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食品安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保障人们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

(2)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尽管多数学生会在课堂上记笔记,甚至有的学生会事无巨细地将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但是这只是机械性的记录,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理解,就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没有思考就不会产生疑问,教师的课堂就没有教学生成,或者有些学生有过浅层次思考,但是不主动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教师没有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师生思维没有互动,存在脱节现象,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没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沈虹,董海洁,叶国军,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8):297-298.

[2]冯帅.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变革论——食品安全全球治理的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0(6):127-137.

[3]刘成,郑晓冬,李姣媛,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经济分析和经验借鉴——基于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的视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16(3):362-368.

作者简介: 孟明翔(198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标签:;  ;  ;  ;  

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