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论文_于永清

关于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论文_于永清

鄂尔多斯市神东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9

摘要:近年来,煤炭消费增长速度趋缓,煤炭供给呈现过剩趋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非煤产业经济效益问题亟待解决。国内煤炭企业要科学分析现阶段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煤炭产业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政府也要推动政策导向力度,推动煤炭生产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本文对煤炭生产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历程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并对现阶段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探讨。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若干思考;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煤炭供给问题,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不断改革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和政策,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粗放发展阶段(1978~1997年)。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供需关系紧张,国家实行大中小煤矿并举,国有、集体和个人一齐上的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小煤矿异军突起,到1997年发展到8万多个。国家下放国有煤炭企业部分经营权,支持发展煤矿采掘机械化,实行多层次的煤炭价格政策,从1993年开始逐步放开煤炭价格,调动了国有煤矿增产的积极性。全国原煤产量由1978年61 786万t增长到1997年的132 525万t。煤炭供应由紧张变为过剩。(2)艰难转变阶段(1998~2001年)。这个阶段是我国煤炭工业重要的调整期,国有重点煤矿下放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实行了关闭破产、债转股和社会保障纳入地方政府统筹等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各类小煤矿6万多个。逐步扭转了煤炭供应过剩及煤炭产量与价格双降的局面。(3)初步转变阶段(2002年至今)。这个阶段以大集团、大基地、大煤矿建设为主线,加大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力度,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和循环经济产业。全国煤炭产量由2002年的141 531万t增长到2009年的304 988万t,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成功实现了我国煤炭工业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煤炭生产结构由中小煤矿为主体转变为现代大型煤矿为主体,二是煤炭行业经济状况由依赖国家优惠政策转变为全国利税大户。这一时期是煤炭工业又快又好发展时期。

2、我国煤炭经济的基本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一是煤炭价格方面。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及我国房地产业不景气,导致我国煤炭需求进一步下降,煤炭价格逐年走低,从2011年至2016年,煤炭平均价格从860元每吨下降至360元每吨,降幅高达58%;二是煤炭企业性质方面。截至2016年,在全国近1万个煤炭企业中,近七成为民营企业,且煤矿企业数量呈逐年减少态势;三是煤炭企业经营情况。由于我国煤炭价格逐年下降,我国煤炭企业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经营利润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山西省煤炭企业2015年累计亏损94.25亿元,同比减利增亏108.29亿元。同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80%。31家上市煤企业亏损的达14家,亏损面为44%。

3、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并不尽如人意

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效益的提高仍然依赖煤炭产量增长和价格提升。进入新世纪,在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煤炭产业链经济,大型坑口电站、现代煤化工、煤焦化和煤电铝等产业链经济迅猛发展起来,有些企业还建设了以煤炭产业链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炭行业非煤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据对13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调查,煤炭产品销售收入2009年比2006年增长179.4%,非煤产业销售收入2009年比2006年增长368.8%,比煤炭产业增长速度快一倍多。非煤产业链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19.01%提高到2009年的32.39%。但是煤炭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项目的经济效益却比较差,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其造成严重冲击,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效益的提高,仍然是主要依赖煤炭产量增长和价格提升。

3.2煤炭资源约束和环境治理问题比较突出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和生产强度持续增加,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以年平均2亿多吨速度增长,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东部地区煤炭开发已达到极限程度,增加煤炭有效供给主要靠晋陕蒙地区,晋陕蒙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量占全国煤炭总增量的80%左右,给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实施情况欠佳,难以形成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全国主要产煤省(市、区)大多都实施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政府与企业对如何实施有较大的争议,尚未形成有效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机制。

3.3科技水平低制约煤炭企业经济的转变

就目前煤炭企业的运行来看,中国的煤炭企业科技水平较为低下,并且缺乏科技创新的实力与动力,科技成果也很少转化为生产力,使得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脱节。据统计,中国煤炭企业的科技增长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率贡献较低,仅为23%,比中国其他产业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些。此外,中国煤炭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水平也比较低,缺乏企业家人才和技术人员,例如,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仅为3%,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带头人更是欠缺。

3.4支持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力度不够

缺乏明晰的战略导向。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缺乏宏观战略导向,大型煤炭企业为了减少单一产品的经济风险,投入巨资发展与煤炭紧密关联的产业,但没有形成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导产业,在相关行业中处于劣势地位。政府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技术改造,把社会责任和经济负担转嫁给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些区域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已成为地方煤炭行业管理的“二政府”。煤炭企业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对国家实施的优惠政策普遍反映“好看不好用”,难以落到实处,不解决实际问题。

3.5煤炭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制约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就中国煤炭行业的几次转变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比较倚重煤炭资源,中国的煤炭工业一直摆脱不了负重爬坡式发展模式,中国的煤炭企业投入的安全费用比较低,就国内的一些矿井来看,矿井安全上的投入一直存在历史欠账,前期的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资金拖欠太多,给生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困扰。中国的煤炭安全问题与国外相比较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中国的煤矿安全事故死亡约为2 200人,百万吨死亡率约为0.83左右,与美国相比,死亡率是美国的10倍。可见中国煤炭生产安全问题是多么的严重。

4、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进、加强我国煤炭行业的经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形成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煤炭行业应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以产量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唯一标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彻底摆脱政企不分的束缚,将产量与市场需求及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其次,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加强煤炭生产经营过程管理按照市场化导向,科学合理的组织生产,提升煤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细化内部经营,加强考核管控,开拓外部市场等管理办法来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电子互联网技术引入管理中,摒弃计划经济“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面向学校、社会广泛吸引煤炭行业人才,并通过考核晋升及定期培训,调动员工创新与学习积极性。

4.2对我国煤炭企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一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建议财政、税务等部门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产能小型煤炭企业,例如,可以对兼并后的煤炭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方面给予优惠,促使开采方式落后的小型煤炭企业退出煤炭行业,实现煤炭企业规模化、绿色开采。再如,鼓励原煤开采企业兼并选煤企业等上下游企业,改变以往数量式销售模式,实现煤炭行业纵向生产。二是提高准入门槛。当地煤炭、环保部门应严把审批关,对于开采方式落后、产能过剩地区的煤炭企业提高准入门槛,以保证当地煤炭产量与价格不受波动。三是创新生产销售模式。建议煤炭行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煤电联合生产等高科技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传统煤炭行业快速转型。

4.3以安全生产作为企业首要经营目标

首先,在矿工人身财产权益方面,煤炭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所有矿工缴纳工伤保险,同时,为避免矿工由于生产作业环境等原因患尘肺病,煤炭企业应定期组织矿工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其次,煤炭企业应定期对矿工进行安全生产防范知识及创新开采技术等方面培训,在提高开采效率的同时,提高矿工安全意识。最后,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应将安全生产及矿工人身财产保障作为企业领导晋升、年终奖金发放的重要指标,以此促使煤炭企业领导加大对矿工安全防护、设备更新及矿工体检等方面投入。

4.4提高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意识

随着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的日益严峻,生产尤其是安全生产上的投入往往会受到大幅度的压缩,从而就会对整个企业以及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安全性隐患,基于此,我国的煤炭企业应当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使得煤炭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不受影响的状况下,确保企业的安全。这就需要绩效狠抓责任落实以及企业干部作风建设,要将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其次,还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对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对职工自身的良好安全习惯进行培养;再次,要对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与完善,在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以及流程上,要进一步提升能和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使得职工能够树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价值观;最后,要做到预防为主,真正将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落实到每一个角落;此外,还应当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监管体系,从而使得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4.5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是煤炭企业应加大对开采、选矿相关技术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改造课题攻关,以清洁、高效、智能化开采作为研发重点,注重引进国外先进开采技术,积极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同时,通过对矿工、技术研发人员进行职业技术、道德规范培训,在提高矿工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由传统密集型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二是推动煤炭装备智能化进程,提高全国煤炭企业数字化、自动化运行能力,在降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提高煤炭开采、选矿等生产作业效率

4.6加强煤炭行业软环境建设

一是为提高我国各地煤炭价格透明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应充分利用电子互联网+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国范围的煤炭交易平台系统,不但可以为煤炭企业提供公平的交易平台及保证需求方及时了解煤炭价格走势,而且可以通过交易平台对煤炭企业进行监测及预警提示,降低煤炭企业经营风险;二是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无审批开采、过度开采、破坏生态环境及浸害矿工人身权益等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力度,在保护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到真正贯彻执行。

4.7创新开采方式保护煤炭资源,承绿色开采的理念

每次雾霾来袭,煤炭总会被“千夫所指”。随着环境保护对煤炭产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紧,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煤炭产业的唯一选择。面对新挑战,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让能源生产和消费朝着清洁和低碳方向发展。为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我国煤炭企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绿色开采方面,2016年,全国煤矿原煤入选能力26亿吨,原煤入选率68.9%,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以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矿井水、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率逐年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64.2%和48%,分别比2012年提高1.7个和6个百分点;大中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生产电耗分别下降30.9%、28.2%。建成了同煤塔山、神华宁东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神华神东致力于构筑“三期三圈”生态系统,矿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256平方公里,是开采扰动面积的1.4倍,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1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8推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协调,向生态环保型企业转型

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就需要经济发展要不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是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条准则。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煤炭企业的经济转型发展应当积极秉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加大煤矿采空区的智力以及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要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而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要积极处理煤炭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应的措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其次,要积极编制相关的生态环保发展规划,对相关的采煤工艺技术进行研发,提升资源回采率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相关废弃物的排放;再次,要秉承资源化准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利用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能够成为更多的新资源;最后,还应当积极开展相应的塌陷区开发治理,要在有条件的矿区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等产业,使得这些矿区的自主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束语

创新管理是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目标来促进企业发展。在煤炭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未来,煤炭产业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度利用、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余晋彬.煤炭工程.2017(09)

[2]张世雄.关于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J].工程经济,2015(1).

[3]王宇清.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煤炭经济发展对策[J].煤炭技术,2013(5).

[4]马永红.实现中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5).

[5]对煤炭企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J].杨晓飞.现代经济信息.2017(16)

论文作者:于永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  ;  ;  ;  ;  ;  ;  ;  

关于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论文_于永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