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营配调数据应用,提升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论文_白雪

深化营配调数据应用,提升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论文_白雪

国网保定供电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供电业务的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促进电力企业提供更优质化的智能服务。如何适应大数据环境,并通过数据管理的整合与创新提升电力营销效率,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因此,本文对营配调贯通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行研究。

关键词:营配调贯通;服务水平

1营配调贯通概述

“营配调贯通”是为整合生产、营销、调度部门业务管理,进一步促进生产、营销、调度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而搭建的平台。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统一的电网设备和客户信息模型、客户资料和拓扑关系的基础上,以GIS系统为基础和核心,重点集成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集成故障抢修指挥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相关数据,实现面向客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辅助故障抢修、业扩报装供电方案分析、配网故障研判、线损“四分”管理、配网规划决策、供电质量管理等业务功能的工程。 国网公司开展的营配调数据贯通,包括:变电站、10千伏线路、公用配变、400伏线路,高低压客户专变、专线、表箱、电能表、营销营业网点等数据信息,全面实现公司经营范围内营配调数据的全采集、全贯通、全应用。

营配调贯通工作最终将实现PMS2.0(电网GIS平台)系统中创建“变电站--10/20kV馈线--专、配变--低压线路--用户接入点”的电网模型,包括设备台账、图形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关系数据,在营销SG186系统中创建营销客户档案信息,并通过同步异动机制,实现“营配调数据一张图”。

2深化营配调数据应用,提升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

2.1优化流程,理清职责,结合荆门实际,打造高效供电服务中心

打造高效供电服务中心,应进一步优化流程,调整职责。建议将配电抢修专业管理和考核划归供电服务中心,检修分公司负责现场标准化抢修的执行与实施,实现“谁发起,谁主管”。打破营配末端融合的专业屏障,规范低压表计故障,欠费复电,低压设备抢修,将涉及低压的抢修业务一并划入客服服务中心,实现低压营配抢修一体化工作模式,做到“一个区域、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性解决”。调整城市配网管理区域,解决城市配网与农村配网抢修运维地域的重叠和线路的交叉的问题,使责任界线划分科学合理,简洁明了,便于工作。业扩报装更提速,单表报装当日申请次日送电,共享可放开容量数据,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供电方案、勘察接入、工程验收、带电搭火,送电的“内转外不转”高效运转。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密集布置抢修值班网点,打造城市区域2公里电力抢修圈,落实配电运维责任田,责任到人,执行到人,考核到人。借鉴业务外包经验,结合实际将低端配电抢修和运维业务彻底实行外包,集中有限人力资源开展核心业务和管理考核工作。赋予供电服务中心服务延伸,加强对用户用电技术指导和安全检查等被逐渐弱化的职能,逐步减少用户内部故障及因用户产权设备故障造成的越级配网的停电事件。解决历史遗留的电力“悬置资产“和大量合表用户问题,加快用户资产接和一户一表改造工作,破解因资产归属不一致带来的抢修服务脱节,维护管理出现真空等隐患问题,打通客户服务关键的“一公里”。

2.2加快推进营配调数据数据采集和治理,确保基础

数据是国网公司公司的重要核心资源,一体化运作的基础是营配调数据贯通,数据质量问题会对一体化运作的效果、效率造成决定性影响。加快推进营配调数据治理工作,要明确责任,细化流程,全面清理营配调数据对应关系;要加强统筹协同,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开展系统数据校核,强化数据异动管控,应流程清晰,责任细化,保障每一个环节无断点,每一个流程无遗漏,使数据全准确,全贯通。推行数据治理领导包责制,实行日汇报,周统计,月分析,总结吸取数据治理经验,杜绝数据盲点。加强统筹兼顾和实用化管理,坚持业务流转系统化,规范化。制定数据动态异动管理制度,增量数据同一源头发起,营配调系统同步更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搭建供电服务平台,统筹整合资源,多专业一体化运作

供电服务平台是在营销、配电、调度管理共同需要交互的信息和基础数据构建一个“信息的桥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营配调业务之间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流程集成和应用交互。供电服务平台是实现客户报修准确定位,故障快速研判,停电计划科学制定,业扩报装可视化接入,线损实时准确统计的基础。平台的搭建也是营配调数据采录和治理的质量检查,是营配调基础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站-线-变-表-用户”的拓扑网全线贯通,电网检修,客服服务,配调指挥,运维抢修等作业的同步应用。通过供电服务平台,固化统一的基础数据规范,制定统一生产服务的流程和制度。供电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和调度系统提供的数据,使配网故障研判更准,停电信息的发布范围更精,故障修复时间更短,线损更低,投诉更少,服务处置逐渐由“事后响应、被动抢修”变成了“事前控制,主动运维”。

2.4巩固营配调一体化运作实效,扩展应用新业务

营配调一体化运作,可以在配电抢修和停电管理,业扩报装,线损管理方面实现充分应用。随着基础数据的不断完善,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可以让财务部门通过设备状况掌握资产信息,将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设备与财务资产之间建资产卡片建立一条联系的桥梁,实现设备资产联动,确保“帐-卡-物”一致性。

地理信息的采集,可以实现空间信息的三维化,将电缆,架空线路,开关,配变等设备在空间地理信息中实现立体化展示,方便、准确表达设备的地理位置及排列敷设方式,为今后的市政精确定位顶管、智能电缆敷设提供基础数据。

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和应用, “二遥”和“三遥”功能完善,可以实现设备状态量、开关位置量的全部采集,准确反映当前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

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基本数据、实际运行数据结合,可以完整的表达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开展高级应用功能。对配电网络的连通性进行分析,开展潮流分析,线损计算,短路计算,设备的最大短路电流校核,准确的开展电网的运行分析和设备的状态分析,供电情况分析等等。

GIS系统与营配数据的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可视化。故障发生后,可以很方便的根据用户的报修信息、客户手机号码、客户账号信息等,实现故障点准确判断,结合当前车流量数据科学的给出最优导航路线。对于10kV故障跳闸,结合配电自动化的故障判断信息,快速的给出故障区段,实现设备可视化巡查。

科学制定停电计划,可以依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实现预停电的影响分析,停电范围和停电损失,判断对高危、重要用户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以实现已停电设备的影响分析,停电区域的判断,以及重要用户的提醒,与抢修现场信息互动实现重要用户停电恢复时间的判断。

精细化线损管理,实现10kV 线路损耗,台区损耗的实时监控,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辅助分析线损的原因。

实现供电质量和能力的分析,线路和台区的负荷分析,超载、重载的情况分析,电流不平衡,电压异常分析,低电压、过电压的分析,指导设备的运维和改造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营配调工作开展时,通过应用数据处理技术,从而构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促进电力营配调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加快电力企业智能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芯宇.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0)

[2]钱程.电力营销管理问题与优化建议之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8)

论文作者:白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深化营配调数据应用,提升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论文_白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