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政府绩效与地震灾区居民政府信任关系研究-基于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情况调查论文

人际信任、政府绩效与地震灾区居民政府信任关系研究
——基于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情况调查

周芝红 唐志红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1)

摘 要: 政府信任反映了居民对政府的认可程度,是政府政策执行的基础。汶川的地震灾区居民政府信任水平没有随着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得到相应的提升,通过运用“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生活情况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探究了人际信任、政府绩效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绩效、人际信任均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灾区居民;政府信任;人际信任;政府绩效

1 问题的提出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给震区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损失,我国政府在救灾所表现出的强大动员能力、应急能力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通过政府的各项震后恢复政策,使得汶川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获得历史性机遇,基础公共社会高水平重构,产业发展能力也持续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相对于震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较高的政府信任度会有效降低政府运行的成本,于政府及公民都是有利的。而政府信任会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时期政府政策执行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信任作为公民对政府的主观评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中不乏对政府影响因素的探讨,程倩认为,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本质内涵,政府信任关系是公民对政府及其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相关要素、政策执行过程以及政策执行结果的心理预期。在二者的关系解释上,政府高校的运作过程以及较好的绩效水平可以带来良好的政府信任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程倩,2011)。缪婷婷认为,影响政府信任的因素具体包括政府作为、政府绩效以及新闻媒体的兴起(缪婷婷,2016)。在关键时期,政府政策对居民的政府信任影响更为显著。在突发事件中,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往往受领导者的价值观以及政府政策执行情况的影响,政府信任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受灾民众的真诚关怀和激励呈显著正相关的影响(王璐,2008)。

因此,本文在梳理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十周年状况调查”数据,对影响灾区居民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对悬杯运动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地设计悬杯式栽植机构的结构以及对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以v苗x=0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提出了悬杯式栽植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得出裂缝分布规律,基于统计学原理[]将路形和行车方向对裂缝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裂缝的成因。

2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2.1 人际信任

在文化主义视角下,人际信任会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的影响。高巍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民众越容易相信他人,则更容易信任政府(高巍,2015)。胡荣等学者研究发现个人的信任水平对政府信任度会产生显著影响(胡荣,2007)。陈天祥构建了包括村内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模型,验证了民众个人的信任水平对政府信任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陈天祥,2017)。人际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民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刘人宁,2018)。人际信任变量作为文化路径中重要的解释变量,对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本文将其作为自变量的指标之一。据此,提出假设1:

11月25日,冬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天王表征服者系列品鉴会在“淮上明珠之城”安徽蚌埠圆满落下帷幕。人气偶像,古装男神赖艺空降现场,和天王表邂逅从容绅士文化,并完美演绎了征服者系列征服探索、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

假设1:人际信任度越高,政府信任度越高;人际信任度越低,政府信任度越低。

2.2 政府绩效

本研究中关于政府绩效感知被测量为居民对 “贫困问题”、“贫富差距”、“失业情况”、“空气污染”、“水污染”、“缺水问题”、“孩子上学不方便”的严重程度评价,答案包括“特别严重”、“比较严重”、“不太严重”、“不成问题”四个程度的测量,从“特别严重”至“不成问题”分别赋值为1-4。通过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为“人民生活”、“环境保护”、“公共服务”。

假设2:政府绩效水平与政府信任呈正相关关系。

因变量:政府信任变量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该部分基于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验证各影响因素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建立了2个回归模型,对影响灾区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3.2 变量的操作化

在式(2)中,令γ=2y-μ, α=PY (2y*-μ*),以及γ=2y*-μ*, α=PY (2y-μ),得

自变量二:政府绩效。

自变量一:人际信任。

模型1中检验的是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回归中国,采用逐步回归法,将人际信任的3个公因子作为自变量,政府信任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根据选取自变量的规则P<0.05,共选择了3个变量,包括权威信任、邻里信任以及社会信任。模型1的相关系数为0.678,调整后的R方为0.459。因此,最终建立的模型1包含权威信任,邻里信任,社会信任3个影响因素。通过ANOVA表考察模型是否有效,该模型回归的显著性水平均显示P<0.05,表明回归程度显著,可以认为该模型有效。从回归系数表可知,权威信任、邻里信任以及社会信任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16、0.161、0.085,均大于0,说明权威信任、邻里信任以及社会信任程度越高,居民对政府信任的程度越高。T检验中,权威信任、邻里信任、社会信任和常数项的显著性P值都小于0.05,因而均有显著意义。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中,关于政府信任被划分为对中央政府、省政府、县/市政府、乡/镇/街道四个层级政府的信任,选项分别为“完全信任”、“比较信任”、“不太信任”、“根本不信任”,对四个信任度赋值为1-4,1代表“完全信任”,4代表“根本不信任”,以此类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政府信任”因子。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制度主义路径认为政府绩效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政府信任度的判定,政府绩效涵盖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绩效。许伟通过研究发现,政府绩效变量对政府信任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政府绩效与政府信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杨培鸿(200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公共服务绩效作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对公民政府信任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陈天祥在研究中国乡镇政府的政府信任情况时也将政府绩效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陈天祥等,2017)。由此,提出假设2:

4 研究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居民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与政府信任的相关显著性均为0.000,小于0.05,均呈显著性相关关系,表明民众个人信任水平会显著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其中权威人群信任维度的得分系数最高,为0.665。

居民对政府绩效感知的三个维度与政府信任的Sig值均为0.000,小于0.05,表明政府绩效与政府信任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居民绩效感知各维度与政府信任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政府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越高,政府信任感越低,其中公共服务维度的得分系数最高。

4.2 回归分析

本研究使用数据来源于国家科技部中国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同西南交通大学开展的“汶川十周年居民生活情况调查”数据,调查范围包括四川省5市/州30县/区共198个行政村/社区,共抽取了30个受灾县中的4950户住户,共完成家户问卷3826份,完成个人问卷3751份。

“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中,对人际信任变量操作为题目——对“家人”、“住在你周围的人”、“市场上的商人/买卖人”、“外地人”、“村干部”、“警察”、“医生”、“法官”共8种不同类型群体信任情况,答案与测量“政府信任”的答案一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指标特征,提取出三个因子,分别为 “权威信任”、“社会信任”、“邻里信任”。

模型2检验政府绩效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政府绩效与政府信任的回归中,采用逐步回归法,将绩效感知的3个因子作为自变量,政府信任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根据选取自变量的规则P<0.05,共选择了3个变量,包括制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以及人民生活三个维度的变量,建立模型2。根据模型2可知,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以及人民生活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79、-0.118、-0.109,绝对值均大于0,回归系数为负,说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以人民生活各方面问题的严重程度越高,居民对政府信任的程度越低,即政府绩效水平与政府信任呈正相关关系,政府绩效越好,居民政府信任度越高。T检验中,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和常数项的显著性P值都小于0.05,因而均有显著意义。

表1 人际信任、政府绩效与政府信任回归模型表 a

5 研究结论

本章首先在因子分析以及验证各影响因素与因变量存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而验证了相关假设。具体结论如下: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采用目标管理和临床路径,规范教学流程,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学习过程中围绕诊断、治疗、预后三方面,学生形成完整的临床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临床诊断正确性,培养终身学习和探究的思维,顺应医学教学模式发展。

(1)假设1得到验证:人际信任度越高,政府信任度越高;人际信任度越低,政府信任度越低。通过分析发现,人际信任对政府信任存在正相关关系。人际信任包括权威信任、社会信任及邻里信任。其中对权威群体的信任是本研究中影响政府信任最显著的因素,人际信任对居民的政府信任产生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邻里信任,社会信任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程度最低。

带班育人是班主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是增长班主任才干的广阔舞台。有专业理想的班主任要争取尝试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的班级,“遍历”各种情境。通过带班实践,师生朝夕相处,既可以培养班主任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尚品德,也可以培养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人际信任一直都被当作影响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如何通过提高居民的人际信任水平从而提高政府信任水平是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从本文的研究中可知,人际信任中居民对警察、医生、法官、村干部这类具有一定社会公信力的群体有着较高的信任水平,这与我国传统的信任特征有关,人们对这部分人群持有敬畏之心。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中,这部分过去极具公信力的人群也面临公信力下降的困境。因此,需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际信任中得分最低的是社会信任,即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的解释。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的今天,社会信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出现的“扶不扶”、“小悦悦”等问题和事件极大的打击了人们的信任感,使得人们对外界保持极高的警惕心,人们越发地变得更为“冷漠”。因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厉打击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2)假设2得到验证:政府绩效越好,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越强。政府绩效越差,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越低。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居民对政府绩效的感知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从政府在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人民生活三方面的绩效成果来考察政府绩效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三个维度中环境保护绩效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最为显著。

政府绩效是政府行为的直观体现,政府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本研究关于灾区政府绩效与政府信任的关系中,人民生活、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方面的绩效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提高灾区居民政府信任需要提高政府绩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倩.论中国传统社会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J].学习论坛,2011,27(04):47-51.

[2] 缪婷婷.政府绩效对政府信任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 王璐.突发事件中基层政府信任关系修复研究[Z].2017-04-04.

[4] 高巍.当前中国居民政府信任的区域比较[D].济南:山东大学,2015.

[5] 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03):39-55+243.

[6] 陈天祥,周敏婷,郑佳斯.中国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01):101-108.

[7] 刘人宁.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

[8] 许伟.我国当代政府信任的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9] 杨培鸿.重复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基于委托代理框架的模型[J].经济学,2006,5(2):467-478.

[10]陈天祥,周敏婷,郑佳斯.中国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01):101-108.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9.066

作者简介: 周芝红(1995-),汉族,贵州铜仁人,西南交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标签:;  ;  ;  ;  ;  

人际信任、政府绩效与地震灾区居民政府信任关系研究-基于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情况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