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要素分配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要素分配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要素分配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要素论文,分配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呼唤着市场体系的全方位建立,其中特别是企业产权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们在分配理论上呈现出简单化:资源与要素的组合分配由计划机制按物资产品(而不是按要素商品)进行着实物性分配,劳动力要素由于其所有者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致性,使得在劳动力要素分配方面仅局限于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制度,要素分配的特性,特别是要素分配的主体性都不突出。在市场经济到来后,我们在理论上对资产分配、价值形式的分配的准备都不充分,应该说,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一个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其中,要素分配理论的确定已成为必然了。

一、传统计划体制下要素组合中的利益冲突被掩盖和要素运行的低效率

在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中,所有经济资源及生产要素按照总体计划要求去配置与组合。我国自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运行上都体现这两个显著特点:大计划特色和发展中国家特色。固然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的境况相关联,二战后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试图通过一个大的发展计划制定,以达到囊括完成工业化、经济现代化要求的要素组合及资源配置的全部内容。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计划体制下的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取得某种具有历史意味的成功,在几乎一贫如洗的旧摊子上建立起自己的初步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由于计划化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信息完备,科学确定计划目标及民主化决策程序等)倘未完全具备时,多数的计划发展都是以一种高积累、高投入,却是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道路来体现。

并且,问题还不仅仅在经济运行的结局是低效益的。更为在经济关系上值得注意的是,要素组合在计划体制下往往作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被动地被配置,失去了要素组合的主动性及要素所有者在资源配置与组合时的主体性行为,使得要素组合的选择性很低。因为,要素与资源本身没有被赋予主体性要求(即产权所有者要求)时,事实上是不可能存在对资源与要素作经济方式(以最小投入获最大产出)和价值方式(不仅要使其保值,而且还要在运行中增值)的选择与利用的。

二、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素的主体性与分配位置未能确定,已影响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确立与运行

在大力推进经济市场的今天,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真正的市场体制形成在于企业生产所运用的资源、要素产权市场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框架中,公民(各种生产要素的终极所有者)、企业、(要素组合者)、市场(要素、产品运行机制)和政府(要素、资源配置的宏观调节者)四大方面应该同时登场。以往我们分配体制中,“国家拿大头、企业拿中头、个人拿小头”,以及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等等理论,都已不足以描绘在目前产权所有多元化、经济组织运行市场化的新格局了。今天,由于市场组织的发育,使人们感到没有“要素分配”作为新的分配理论来支撑新体制运行,将有一系列问题无法得到科学的解释。

第一,没有要素分配概念,难以解释资金市场以及股票、债券等市场的运行。资金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其增值性、流动性为特征成为要素组合中的粘合剂、润滑剂。当资金是国家所有时,在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金是以计划方式分配给企业使用而不是以价值运动方式(贷款,保值与增值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投向企业。可是,经济体制越是转向市场化,资金的时间价值、流动价值就越需要在市场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从个人资金的选择行为上:是储蓄还是证券投资(购买股票、债券或外汇);从企业资金投资方向选择行为上:是投向加工工业还是基础工业、投向宏观效益显著的公众事业还是微观收益率较高的对外房地产业;从银行资金使用上农业发展资金和农产品收购款被挪作他用上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选择上可以看到,事实上资金收益率(利率)以及风险大小,是引导资金流向的基本杠杆、资金要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不可忽视。

第二,没有要素分配概念,亦难以解释生产资料市场运行。投资品是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拥有投资品的企业或人们将投资品(即生产资料要素)卖给谁实际上也是个投资行为选择,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批钢材投向不再是计划安排的结果,而是价格体系运行的结局。事实上人们在期货市场上将生产资料看成十足的投资选择对象、拥有某种供不应求的生产资料,便如同掌握了一批稀缺资源,可带来高价格与高收益。没有要素分配概念和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现代生产资料期货市场将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

第三,没有要素分配概念,将难以解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劳动还只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并不为生活第一需要,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将把不再由计划安排的劳动力拿到市场上去出让,用以换得生活所必需的工资收入。因此,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便可有两个层次的含义:①作为要素分配的层次,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支付的部分,这将作为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一个价格杠杆,调节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②作为按劳分配层次,第一个劳动者作为公有制共同的主人地位,将社会主义企业的利润作必要的扣除外,剩余部分应可依据劳动质量、数量来分配。这两个层次前者体现一般商品生产的市场运行特征,后者体现劳动者又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人身份的社会主义性质。应该说,二者在资源配置、要素组合方式上须得到有机统一。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企业进行有效组合,劳动力的素质高低,技术水平差异等都应在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上得到体现,这里更主要的是体现属于个人所有的劳动力与公共所有的生产资料的一个结合过程的经济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上的差异应该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差异不同,其体现的是一个素质、结构不同的劳动力要素组合过程中的要素分配特征。

第四,没有要素分配概念,则无法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按著名西方经济学者熊彼特的看法,现代企业的基本功能便是将各要素从其主体(所有者)那里,通过要素市场运行,以要素分配份额(即要素价格,如工资、利息、地租等)为代价集合起来,进行最适配置与组合。按照熊彼特的看法,现代市场经济的精髓便是有这么一些能够进行最适要素组合生产产品以供给市场的企业家活动,所以,企业家们按照要素分配要求组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构架。

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现代经济增长的任务是由对要素进行最适组合的企业承担起来的,而组合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要素分配或要素价格的确定过程。正是在这种企业的要素组合基础上,才建立起现代产业结构和运行机制,要素在其间按分配份额(即价格)自由流动、配置,使整个现代市场体制得以灵活而有效率地运作。

三、确立要素分配论,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经济运行若以市场为其媒介,则在理论上必须承认不断迈向高度社会化的经济运行历史上曾依次由产品社会化向劳动社会化和产权(要素)社会化推进。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将产权(要素)一方面社会化(社会共同使用),另一方面明确其权益边界(股份化或股权式投资)来构筑资源配置体系和经济运行方式,一切经济组织结构(企业制度、市场运行和政府职能)都建立其上,一切经济行为都在其间展开。

从经济运行角度分析,要素分配论的意义不仅在注重其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而且由于建立要素充分竞争市场,使其同国家调节手段(财政税收、信贷杠杆等)一起防止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特别是利于防止不公平(垄断)竞争。正如人们所意识到的,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福利的分配往往是按固定身份(是否是城镇居民,是否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是否是国家干部、是否达到某一行政级别等等)来进行的,其间较少考虑到具体的分配份额对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的贡献关系,使分配体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淡化了,并且由于在要素组合在收益分配方面的权益不是同要素、资源主体本身关联,而是与某种固定行政身份关联,导致过多的行政权益参与要素组合与资源分配等经济活动之中,自然导致经济运行中的垄断因素妨碍了公平竞争。市场经济体制在要素组合及运行上须按照如下原则:①平等进出市场,要素、资源主体被置于同等位置,在起点、机会上是平等的,交易各方以契约方式在等价条件下进行活动;②利益独立,受益、受损、补偿是明确的,以使资产的完整增值,不能有“你我不分”;③权益自主,要素主体对其要素、资源有决断权;④利益驱动原则,行为与利益一致,内在驱动与外在行为统一。很显然,要素分配论是满足上述条件的,虽然仍将由于要素、资源的起始点上就分配不均而导致分配不均或不公,然而这是在排斥了依靠身份垄断分配不公的前提下的情况了,且由于身份垄断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而要素分配是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其仍可能造成的分配差异过大可通过国家调节给予修正,并由于产权明晰,经济关系明确,税收该由谁负担,信贷同优惠该由谁享受,可以更明了,使国家宏调意图得到准确体现。

最后,应指出要素分配论并不否定按劳分配论在我们的社会的继续存在。要素分配论并不与按劳分配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其现象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格局多元化的一个现实体现。我们可以看到:①按劳分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并没有对要素分配的解释,而市场经济运行又要求对要素分配进行理论认定;②按劳分配仅仅是公有制经济下的劳动者分配体现,对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公有制经济中其他要素的权益分配没有给予解释;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个人收入来源多元化,按劳分配仅为分配收入的一种,而现实中利息收入、股息红利以及各种要素收益都应得到解释;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素组合机制必须肯定要素贡献才可能顺利运转。这些使我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理论构架中,都应该有要素分配论的一定位置。

标签:;  ;  ;  ;  ;  ;  

市场经济与要素分配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