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刘一鸣,吕静,潘杰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以及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31/40)比较,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14-02

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采取溶栓疗法进行治疗,但效果常不佳。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9岁,平均(60.57±11.8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1h,平均(3.15±1.93)h;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15例,Ⅲ级8例;心肌梗死部位:15例位于前间壁,19例位于广泛前壁,4例位于下壁,2例位于前壁以及前间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80岁,平均(61.32±12.0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1h,平均(3.69±1.78)h;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15例,Ⅲ级9例;心肌梗死部位:16例位于前间壁,19例位于广泛前壁,3例位于下壁,2例位于前壁以及前间壁。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0.3g、阿司匹林0.3g,以及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患者向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病变条件适合和冠状动脉解剖的患者,根据标准技术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每天口服氯吡格雷0.075g,共服用1个月,术后3d内口服阿司匹林,每次0.3g,3d后将剂量降低为每天0.15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者完全消失,2h内心电图抬高段降>50%,胸痛在2h内缓解;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胸痛为出现明显的改善,2h内心电图抬高段回降>50%;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变。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飞利浦Affiniti5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0,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显效:对照组19例(47.50%),观察组23例(57.50%);有效:对照组12例(30.00%),观察组14例(35.00%);无效:对照组9例(22.50%),观察组3例(7.50%)。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31/40)比较,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常常伴有冷汗、心绞痛、头晕、休克以及恶心等临床症状,且并发乳头肌功能失调、心脏破裂河心室壁瘤等症状[1-2]。传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点包括快捷、方便、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但溶栓疗法仍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并不适合采取溶栓治疗,且溶栓治疗后,有些患者会发生出血以及心肌缺血症状[3-5]。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可以保持血流的通畅以及血管腔的开放,使梗塞的血管得到开通,限制及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轩静静,高彩霞,关怀敏,等.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5,37(2):465-467.

[2]邓伏雪,王小娟,胡云凤,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135-140.

[3]赵文艺,胡中耀,任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近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99-102.

[4]尤华彦,曹华明,王强,等.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1918-1920.

[5]王丽英,王国军,张彦玲,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5,35(2):144-146.

论文作者:刘一鸣,吕静,潘杰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刘一鸣,吕静,潘杰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