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肩周炎74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商剑1,文其艳2

1.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卫生院 558400;2.贵州省荔波县中医院 558400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拔罐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刺、拔罐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周围痛点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刺、拔罐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周炎;针刺;拔罐;中药湿热敷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日轻夜重,软组织粘连级关节运动功能受限为其特征,又称“冻结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针刺、拔罐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肩周炎44例,疗效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27例;年龄42~65岁;左肩29例,右肩15例;病程25d~14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3~67岁;左肩20例,右肩10例;病程30d~12.5个月。2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994)[1]及《颈肩痛》[2]制定。①肩部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可向颈部或前臂放射,不能睡于患侧;②肩关节活动受限,以上臂上举、外展、后伸、内旋为明显;③肩关节前后、喙突、肩峰下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区等处压痛;④摸背试验和摸口试验阳性;⑤病情迁延日久,常可导致患肢发生肌肉萎缩现象;⑥影像学检查排除骨关节病变,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40~70岁,病程不少于2星期;③未使用镇痛等药物,或停药2星期以上;④知情并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臂丛神经炎、肩手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疾病引起肩痛者;③颈椎病、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肩外疾病引起肩痛者;④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结核、肩关节肿瘤等肩内疾病引起肩痛者;⑤患有严重的心、脑、肾合并症,血液病及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 针刺治疗。以舒经通络、祛风散寒止痛为法,针刺取穴采用循经取穴与辨证取穴。主穴:肩三针(肩髎、肩髃、肩贞)、阿是穴、曲池、外关、合谷。配穴:条口、承山。辨证取穴:风邪盛者取风池、大杼;寒盛者取肾俞;湿盛者取阴陵泉。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腧穴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1.5 ~2.0 寸毫针,针刺以上穴位,直刺或斜刺,深度1.0~1. 5cm。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其间每10 分钟行针2 次,1 次/天,5次/周,10d /疗程。(2)拔罐。待针刺结束后再性拔罐治疗,方法:取大小适中的玻璃管,以肩关节周围坐罐10分钟,1 次/天,5次/周,10d /疗程。(3)中药湿热敷治疗 中药湿热敷组方:制川乌、制草乌各12g、威灵仙、独活、姜黄、透骨草、伸筋草、艾叶、红花、炒白芍、川牛膝、路路通、鸡血藤各20g以袋装之,先用清水浸泡15分钟,蒸热药袋,置于患侧肩部,塌渍部位垫以2-4层纱布,将药袋放置于纱布之上,再以塑料薄膜覆盖,以药热渗透达肌层为度,在热敷过程中,若药热温度过高,增加纱布的层数,直到患者所需的热度。湿热敷20分钟,此过程中,密切观察塌渍部位皮肤有无烫伤、水泡,药物过敏等,若烫伤或水泡当停此湿热敷。1 次/天,5次/周,10d /疗程。

1.3.2 对照组: 采用肩关节周围痛点穴位注射。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2~3个最为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以维生素B12 1mg+地塞米松0.5mg+曲安奈德15mg+利多卡因2ml 混合液行痛点注射治疗,每疼痛点注射1.5~2ml混合液。疼痛解除后即行功能锻炼。每周1 次, 2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2周。

1.3.3 功能锻炼: 2 组均在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每天坚持做肩的外展、外旋、内收、前屈、后伸、上举、环转运动等动作。

1.4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 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 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 (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 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

3 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学中 “肩痹”、“筋痹”、“痹证”等范畴。其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多有劳损史。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肉失于儒养,加之外伤劳损、感受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络,内外因素相互交结,痹阻肩部而发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血不荣筋为其内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为其外因。据中医急则治标原则,急性期当以祛风散寒、舒经通络止痛为法。中医中药、针灸疗法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根据针刺近部取穴、循经取穴的治疗原则,取患肩周围阿是穴及经脉所过穴位为治疗用穴,以祛风散寒、缓急止痛、通经活络;依病人所感风寒湿侧重之不同,取相应腧穴针刺治疗。压痛点、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相结合的取穴方法,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可疏通经气,调节筋肉,加强气血运行,调节机体内部的平衡失调,起到减轻疼痛、松解粘连的功效。在配合局部拔罐、中药湿热敷治疗,以加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调节气血之功。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主要病理表现为关节内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功能障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病久则现肩部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其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缩短病程。针对功能障碍,在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做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内收、前屈、后伸、上举、环转运动等动作,其目的是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放松肌肉,疏通筋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缓解或阻滞疼痛循环。同时对患肩周围肌肉行抗阻等长肌力锻炼,可使这些肌肉肌力得到增强。笔者在多年工作中发现,当抗阻等长运动,主动肌收缩时,其拮抗肌可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此时对拮抗肌行手法按摩可达深层拨动,使粘连松动,局部组织血运加大,活性得以增强,逐渐恢复肌腱弹性,使关节滑利,从而促进肩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主动运动代替扳法,减轻了术中痛苦,减少了由于骨质疏松、力量过大而致骨折等意外的发生。术后的功能锻炼可防止组织的再粘连,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运动针刺、拔罐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肩周炎,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周秉文,陈伯华.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7-359.

论文作者:商剑1,文其艳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针刺、拔罐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肩周炎74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商剑1,文其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