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worksheet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效率论文_邱伟文

依托worksheet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效率论文_邱伟文

摘要:阅读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的课型,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对学生学好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初中阅读课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以一节阅读课为例,阐述了如何设计worksheet,如何利用它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并提出了一些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worksheet;阅读课;阅读课教学

一、引言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吕良环教授曾指出:“阅读是读者运用己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阅读课是中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型,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策略,使学生由“学会阅读的内容”转变为“学会阅读”,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和独立探索意义的能力。

阅读课教学的一般模式是:读前进行话题引入,同时呈现新词汇及句型,处理阅读障碍,读中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线索,理解文本信息,读后引导学生内化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涵。而我们现实的阅读课课堂往往在读前,读中和读后均存在低效的问题。

1.在读前,有些教师会花大量时间创造情景,逐一呈现新词汇,到头来,优秀生产生疲劳情绪,中下学生依然是不知所云,而后面的阅读任务却来不及完成。

2.在读中,有些教师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的默读大多被他们的讲解和提问所代替,学生缺少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更多时候,对于教师给出的任务,中等生和学困生还来不及仔细思考,答案就被优秀生讲出来了,这就无形中剥夺了中等生及学困生思考的权利;还有些教师在读中忽视阅读技能、策略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3.在读后,有些教师活动设计偏离教学主题内容和教学重点,输出和输入不一致;有些老师设计的任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水平,如有的口头表达或者书面写作的任务,之前没有为学生搭好台阶,做好相关的铺垫,对学生来说太难。即使给他们时间思考,也都答得很表面,时间却浪费不少。

那么,如何解决阅读课在这三方面的低效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依托worksheet可以做到。

二、Worksheet的概念

众所周知,在英语教学中,导学案很流行。而worksheet则区别于导学案,我们称它为学习单。导学案只是注重课前引导学生如何自学,而worksheet则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学习过程。它的设计包括课前自学、课中交流和课后巩固三个版块。课前自学又包括了解背景知识、词汇预习、文本预习和语料预习四个部分。课中交流没有固定的组成部分,根据教学设计需要而定,这个版块可以设计survey的表格及汇报的框架,让学生可以有地方记录采访的结果,也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前提是这个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书面表达的支撑和框架;还可以设计discussion,即further thinking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可以记下一些只言片语。课后巩固主要以遣词造句为主,一些重点词汇让学生造句,可以巩固语言点。也可以延续文本的话题,写一篇书面表达。

三、Worksheet结合课例的设计及使用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浙江省五县区初中教学联谊会第三次研讨会上的一节展示课为例,来阐述如何设计worksheet 以及如何使用worksheet提高阅读课的效率。

这节课是Go For It!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section B的2a-2e,单元话题是make predictions(对未来进行预测),单元语法是正确使用一般将来时态...will.../There will be... 该阅读短篇谈论的是未来的机器人的发展的话题,其中涉及到机器人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并主要介绍了两派科学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的不同的推测。

1.Worksheet结合课例的设计

(1)课前自学版块的设计

A.了解背景知识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且相互依存的。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有益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使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本节课需要学生去了解的是现在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以及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笔者的设计如下:

【课前预习】一、了解文化或背景知识

请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了解现在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以及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B.词汇预习内容的设计

本节课共有生词及短语20个。首先笔者把这些生词及短语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短语的顺序整理好,然后挖掘跟这些词汇有关的词,形成一个词条,如名词Japan,我们可以列出形容词Japanese,再如动词believe,我们可以列出形容词believable等等。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词汇,搭建词汇网络,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梳理过程中学会如何预习词汇,扩展词汇。设计好的词汇预习如下:

【课前预习】二、词汇预习:

请翻译下列单词或短语。

1.人 ( n.) ____________

2.仆人( n.) ____________

3.工厂( n.) ____________

4.日本( n.) ____________ 日本的;日本人的(adj.) ____________

5.形状;外形( n.) ____________

6.倒塌;跌倒;掉落;(美式)秋天( n.) ____________ 倒塌;跌倒;掉落 (v.) ____________

7.一方(的意见、态度、立场)( n.) ____________

8.相信;认为有可能(v.) ____________ 可信的(adj.) ____________

9.不同意;持不同意见;有分歧(v.)____________ 分歧;不一致( n.) ____________

10.同意;赞成;应允(v.)____________ 同意;一致( n.) ____________

11.有危险的;不安全的(adj.) ____________ 危险( n.) ____________

12.可能存在或发生的;可能的(adj.) ____________ 可能,可能性( n.) ____________

13.不可能存在或发生的;不可能的(adj.)____________ 不可能性( n.) ____________

14.已经;早已 (adv.) ____________

15. 甚至;连;愈加(adv.) ____________

16.在……里面 (adv./prep) ____________

17.多久;反复地 (phrase) ____________

18.许多;大量(phrase) ____________

19.突然倒下;跌倒;倒塌(phrase) ____________

20.寻找;寻求(phrase) ____________

这些生词及短语在学生预习之后,笔者就打算在课堂上不再一一呈现,但对于像human, servant, possible, impossible, inside, fall down, look for等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而又缺少上下文线索,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出词义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在上课时还是要设计语境逐个呈现的。而shape这个生词则放到文中通过上下文猜词义来呈现,以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利用上下文学习和记忆单词,词汇之间建立语意联系,记忆不仅准确而且长久(王笃勤,2011)。

C.文本预习内容的设计

文本预习主要是为了初步扫除理解文本的障碍,把文本里影响理解的重难点句子的中文列出,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英文句子,这样设计比让学生把那些句子翻译成中文要简单,会让一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尝到成就感。文本预习的另一个内容是完成文本前面或后面的一些练习,文本前面的一般是段落大意的配对的练习,文本后面的一般是根据文本回答问题的练习,可直接做在书上,在worksheet上列出要求即可。另外,教师自己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关于文本框架结构或体裁的问题,如浏览文章并选出本文大意或体裁的问题,也可以设计到这个版块中。根据所上的阅读课内容,笔者的设计如下:

【课前预习】 三、文本预习

1.阅读文章并找出下列句子的翻译:

①当我们观看有关未来的电影时,我们有时会看到机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在已经有机器人在工厂里工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们认为在25年到50年之后机器人甚至将能够像人类一样交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53页2b。

D. 语料预习内容的设计

语料预习是教师为导入话题设计的问题,在worksheet上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思考,便于在课堂上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因没有准备引起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导入话题的问题一般文本前面会有设计,如果没有,就需要教师自己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这节阅读课前面就有现成的:Tell your partner what you know about robots. What do they look like and what can they do? 但笔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设计做了些修改:

【课前预习】 四、语料预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1. What do robots look like?

2. what can robots do?

3.What will happen if robots can think and talk like humans?

(2)课中交流版块的设计

“阅读教学活动中,讨论不仅可以让发言者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也能激活参与讨论的其他人的思维,最后形成大家对整个话题的深入思考”(陈莉,2012), 所以本节课笔者就设计了Discussion这一环节,笔者把讨论的问题设计在worksheet上,让学生谈论时有地方可以做记录。学生有了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记录,组织语言就顺利得多,汇报时人也自信很多,讲得也深入很多。此外笔者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当机器人设计师,给身边的某人设计一款机器人,并介绍为什么给这个人设计,以及这款机器人将会像什么,将能干什么。该任务既是文本的拓展,又运用了单元语法将来时...will...,而且很好地结合了情感教育。为确保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定要设计到worksheet上来,这样既能留出地方给学生画机器人,又能帮他们做好介绍的框架,降低难度。“这个符合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的扶助性原则,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所有的课和教材都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持性框架,以确保学习过程得以发生。”(王佳,2015)。设计如下:

【课中交流】

1. Discussion

Besides (除了) snake robots, what other shapes can robots be? What can they do?

2. Design a robot for someone and write a passage.

I will design a robot for 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robot will look like ____________. It will be able to __________________

It will also be abl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___ will like it.

(3)课后巩固版块的设计

该版块主要是通过遣词造句来达到重点单词和短语的巩固和落实。本节课生词和短语20个,笔者主要以黑体词和短语为主,加上专业和经验的眼光,定了6个词汇和短语。笔者特地把书上的原句也列出,并给重点单词或短语加粗,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优秀生示范,也供学困生模仿,他们可把课文原句换几个词变成自己的句子,这样对他们来说降低了难度,让他们跳跳就能摘到果子。当然,我们要鼓励中等及中上学生编造自己的句子,优秀生把词句串起来造,编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设计如下:

【课后巩固】

遣词造句

1.They do simple jobs over and over again.

2.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more robots in the future.

3.It may take hundreds of years.

4.These snake robots can help look for people under the buildings.

5.But many scientists disagree with Mr. White.

6.This was not possible 20 years ago.

2. worksheet结合课例的使用

在展示课的前一天,笔者把worksheet发到学生手上,并布置学生务必认真完成课前预习版块。第二天的课上,呈现生词顺利很多,学生在回答提问时,生词自然而然就能使用出来。一些很难呈现的生词也在笔者的步步追问下从学生嘴里说了出来。

导入话题时,问学生What can robots do?因为在worksheet上准备过,所以学生都答得很好,答案如下:look after sick kids/ drive cars/do the housework/be waiters in restaurants/talk to people/ walk and dance/play the piano/help doctors/do homework for students...

在梳理文本第三段时,笔者让学生找出科学家们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些科学家

认为机器人将不会思考并交谈,另一些则认为机器人将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和交谈。接着笔者提问: What will happen if robots can think and talk like humans?因为在worksheet上准备过,学生给出的答案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有个学生答:Robots will take humans’ place to do most of the jobs. 有个学生答:Robots will control humans. 还有学生答:Robots will kill humans.

笔者还在课堂上组织讨论Snake robots can look for people under the buildings. Besides (除了) snake robots, what other shapes can robots be? What can they do? 并要求学生在worksheet上将答案写一下。这就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当然PPT上给出一些图片提示,这样可以让讨论更有成果。两分钟后学生用___robots can___.的结构回答。由于精心准备过了,学生的回答都非常精彩,思维的火花在这个讨论中绽放得异常绚烂。

读后拓展时,笔者让学生当机器人设计师,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设计机器人。学生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把学生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放映出来,大家一起分享。有些学生想为妈妈设计人形机器人,帮她做家务,有些想为祖父母设计动物形状的机器人,和他们聊聊天,不让他们寂寞。有些想为老师设计机器人,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听着学生们对他们所设计的机器人的介绍,感觉特别温暖。德育在无形中渗透进每人心中。正是因为有worksheet上的框架支撑,才使这个环节的读后迁移十分有效。

课后,笔者让学生将课后巩固部分当成作业完成。第二天收回批改,发现中下学生造的句子从完整性和准确性来看明显比没有设计worksheet时要好很多。有优秀生还把要造句的单词短语串起来编了故事。

展示课后,评课教师对本节课做了点评,肯定了本节课课堂容量大,课堂节奏快,对文本的剖析细致,挖掘深入。难能可贵的是在最后的输出环节能进行价值观的渗透。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设计并使用了worksheet,否则根本做不到这些。

四、Worksheet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课前预习版块的词汇预习,文本预习和预料预习一定要让学生先朗读单词和文本之后再做题。否则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词汇预习中扩展出的词条答案可以放在第二天的早读课时核对。2.语料预习中直接做在书本上的练习,可在课前让课代表检查,或自己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完成。3.课前有时间的前提下,教师可先批改或抽改课前自学部分,了解学情。4.文本的summary挖空不宜设计到worksheet上,因为耗时过长,在课堂上学生看着PPT准备一下,再站起来说出答案即可。要写也放课后写,作为巩固。总之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腾出时间做一些提升课堂内涵的任务。

五、反思

英语阅读课教学已经从最先的Reading lines(字面理解层)转变到了现在的Reading between Lines(推断性理解层),正逐步往Reading beyond Lines(评价性理解层)提升。

如何让worksheet在这个发展趋势上有所体现呢?是否可以再设计一个课后反思版块,让学生来评判鉴赏阅读文本?这也就是课后拓展思维的重要内容。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sage? Which paragraph or sentence do you like best? (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文本,赏析好的片段及句型)

2.Is it complete? If not, try to complete it.(笔者发现新教材不少阅读文本完整性不够的,可引导学生把文本补充完整)

3.Is it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与时俱进) or out of date(过时)? (引导学生找出与时俱进或过时的依据)

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s idea? Do you agree? (引导学生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

像笔者执教的这节课,就可以培养一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很明显这个文本out of date, 文本第三段第一句写道:Scientists are now trying to make robots look like humans and ...而事实是像人的机器人早就有了。第三段最后一句写道:They think that robots will even be able to talk like humans in 25 to 50 years. 而机器人能和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人类早就做到了。设计这样一些评判和鉴赏阅读文本的问题在worksheet上,上课有时间就引导学生做起来,上课没时间就让学生在课后思考。

六、结束语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worksheet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领相结合、课前预习、课中交流、课后巩固相配合,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它改变了英语阅读课堂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创造了主动愉快的课堂氛围;它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加了课堂容量,落实了口头笔头输出,它应该由我们公开课的“必需品”转变成常态课的“日用品”。

参考文献:

[1]王 佳,夏谷鸣,胡跃波.上教版《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 Module3 Science Fiction Unit6 Nobody Wins (1)[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1).

[2]陈 莉.童话阅读:体验、想象与思索[J].教育教学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2(1).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 318000)

论文作者:邱伟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依托worksheet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效率论文_邱伟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