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环节审计的几点思考论文

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环节审计的几点思考论文

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环节审计的几点思考

□董晓娟

企业是社会财富重要的生产者和流通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承担者,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安排了大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涉企财政扶持资金。这些资金究竟用到了哪、使用效益怎样、是否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不仅各级政府关心,人民群众也十分关注,同时还是财政资金追踪问效的重要内容。结合工作实践,涉企财政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环节审计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综上所述,原料价格持续走高、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冬储如何定价仿佛成为很多厂家共同的“心病”。定高了,自身订单量肯定会减少,定低了则必定要吃亏。明明目前价格走高,经销商却迟迟不敢备货,因为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一些经销商而言,如此高价对于今年的销售更是雪上加霜,农产品价格低,化肥价格如此之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这使得很多经销商叫苦不迭。

式中,Svi为敏感系数;vi为第i个变量;可由公式(1)及FAO换算公式通过复合函数对各气象要素进行求偏导得到(Allen et al.,1998)。Svi取正值表明ET0随vi的增加而增加;敏感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表明ET0的变化对相应气象因子变化的敏感程度。本研究通过计算每个气象站点日系列数据气象要素的敏感系数,聚合到年尺度上得到敏感性系数年系列值(She et al.,2017)。

一、接手审计项目时,一头雾水,不知审计范围和重点

涉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全过程流向包括项目的统筹安排、企业申报、资金的审批分配和拨付、使用效益监督跟踪等环节。面对项目设立是否与中央扶持政策步调一致;企业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客观;资金分配及拨付是否合规、及时;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专项资金是否发挥既定效益,有无套取和损失浪费行为等众多审计内容,部分审计人员感觉无从下手,有劲使不上,不明白审计的切入点和重点在哪,是全流程审计还是重点定位审计某个环节,审计范围和重点的迷茫致使审计的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审计目的。

二、审计评价涵盖多方面内容,审计依据繁多

涉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审计不仅需对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相关内容做出评价,更需重点关注财政扶持资金的政策预期效果和示范效应。我国不仅有《会计法》,还有包含不同层次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核算方面的制度、依据;更有数量繁杂的财经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性文件;还有不同时期政策扶持层面配套的各级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条例等。由于政出多门,执行涉企财政资金专项审计时,审计人员经常感觉审计依据范围宽广,难免疏漏。

三、审计方法传统,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需不断提高

审计组入驻项目单位后,多采用翻阅与财政扶持资金相关的工作台账,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督察检查有关的文件、纪要、资料,检查账户、资金及客户往来情况,现场查看,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走访等方式进行。重点关注财政扶持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或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财政扶持资金支出是否符合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规定等方面进行传统常规审计。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专项审计除关注传统审计方向外,更需从宏观上审计调查项目的整体效果,关注评价项目实施后带来的其他影响。如对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拉动投资规模与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价。这些有别于传统的审计目的和理念都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审计结果很少公示,审计监督和警示作用有限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客观尺度。涉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审计包含了比常规财务收支审计更丰富的评价范围。审计人员不仅需依靠通用的财经政策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评判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更需根据审计依据针对性、有效性原则,对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收集与梳理,参考不同时段、不同批次的扶持拨款相关文件的不同要求,重点关注政策的可操作性、实效性、评价内涵和要求。审计小组成员进驻项目时,应提前通过集体学习、讨论交流,做好审计依据的知识储备和汇总分享工作,找出切入点和突破口,正确把握和确立审计工作的重点。

涉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是政府加强管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鉴于以上问题,为更好的规范涉企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和提高政策引领示范效应,建议重点关注和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理清审计思路、采取切实有效对策,解决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不会审、审不透问题。

江西铜业集团的德兴铜矿对含硫废石采用微生物浸出—溶剂萃取—电积方法,每年回收硫精矿1 000 t,铜9.2 t,金33.4 kg,产值达1 300多万元,铜、金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86.60%、62.32%和65.09%[26];大冶有色公司丰山铜矿对尾矿采用重选—浮选—磁选—重选联合工艺再选,得到铜精矿、铁精矿、硫精矿,其品位分别为Cu 20.5%、TFe 55.61%和S 43.61% [27]。

(一)统筹审计项目的安排,明确牵头部门、改进审计模式、确定审计重点

财政涉企扶持资金金额较大,管理权限部门众多,审计立项应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包括重点项目选择和重点牵头部门的安排。项目选择上应紧紧围绕政府经济工作重心,选择资金规模和管理风险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审计效果较强的项目开展。项目安排应成立多部门审计领导小组,指定重点部门为牵头部门,明确审计的重点定位在涉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全过程还是具体到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在一定层级范围内,审计项目的安排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和超前意识,既考虑财政资金审计的全覆盖,还要考虑审计效率,合理安排,避免重复审计,浪费审计力量和影响审计范围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创新审计模式,可以采取上下审计机关和部门联合审计模式。针对扶持类专项资金层层部署的特点,不同级的审计机关分专题单独立项组织实施。由上级部门统一指挥、统一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安排现场审计,统一编制审计报告。实现审计部门上下联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增强开展专项资金审计的系统性。对行业特色突出、专业性强的企业实施部门联合审计,除配备常规审计人员外,由牵头部门协调,安排借用专业技术人才和相关仪器设备,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协同作战,破解审计过程中的专业技术障碍和难题,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取得审计机关无法独自实现的审计效果。

(二)认真研究政策、理解政策,找准审计依据

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专项审计在执行阶段针对每个具体的被扶持企业,审计结果及整改跟踪也直接作用于被审计单位,评价和反馈辐射面窄。几乎没有平台公示相同类型和相同批次的财政扶持资金使用中的共性问题和部分企业的个性问题,审计的警示作用有限,被扶持企业共享经验和借鉴教训的渠道也不通畅。

(三)审计人员的安排和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了解,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配备不同专业的审计技术力量。小组成员中既要有经验丰富的骨干,也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年轻人,有经验的以老带新,年轻人的朝气也可提升团队活力和战斗力。阶段性审计任务过重时也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相互融合相互学习。除运用传统审计方法翻阅财务数据、了解测试内控制度对企业进行“综合体检”,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不合规、不经济、缺乏有效性的行为,还须借助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大数据审计、案例审计等方式,跳出会计账簿,站在宏观层次定位问题,把审计视角向被审计对象常规业务范围以外的领域拓展,考虑国家对各地区的产业政策,重点倾斜、扶持和发展的方向领域,见微知著,深入评价扶持效益的宽度和深度,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示范效应、杠杆效应。

(四)公示审计结果,拓展审计效用

涉企财政扶持资金通常批量发放,审计跟踪也常在同一时间段安排。审计项目完成后,在保证不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审计牵头部门要选择有影响力的平台公示审计结果,既是对不遵章守纪的晾晒,也是对管理先进的表彰,还可以提供企业相互学习的案例。审计项目的组织者也需改变工作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为企业提供各方面服务,如对企业遇到的不可避免的税务问题,可协调组织税务部门提供咨询辅导,对企业财务核算和内控制度方面的问题,审计组除提出存在的问题外,更要发挥审计人员经多见广的优势,帮助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修订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堵塞漏洞防止再次出现问题。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管理办法模糊的问题,积极联系财政等部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事先明确企业所申请资金的管理办法与具体管理要求,在资金拨付环节就提供培训,明确资金使用要求;对已拨付资金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健全制度,规范核算,将管理前置,使企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审计工作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联合协调多方多部门的力量,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提高财政涉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公平性和绩效性,真正把扶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阳曲产业园区事业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梁智腾

标签:;  ;  ;  ;  ;  ;  

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环节审计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